素质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是有其理论渊源的。
首先,素质教育思想是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理论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教育工作者,血脉流淌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素质教育思想自其发端就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在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中,儒家学派居主导地位,其创始人孔子曾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仁、勇”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同时,主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兼修。儒家三方达德、六艺兼修的教育思想,与今天倡导的素质教育思想血脉相通,有着深厚的思想关联。近代的蔡元培、陶行知等人都提出过与素质教育思想相关的主张。蔡元培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沟通文理两科,提倡兼容并包,主张思想自由,确立“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6]并举,强调美育对人发展的重要作用。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教育的作用,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旧教育制度,批评“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主张“教”与“学” 同“做”结合起来,做到“教学做合一”。从根本上说,先贤的做法都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
其次,素质教育思想也是以开放包容的胸怀、互学互鉴的态度,广泛汲取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创新发展而形成的。改革开放,国门敞开,西方各种教育思想、流派涌入中国,广泛的教育交流使国人眼界大开。在经历各种观念相互冲突、相互比较之后,国民心态更加开放和自信。“大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逐渐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如西方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个性发展,这些教育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我国素质教育思想所借鉴吸收。(www.xing528.com)
更重要的是,素质教育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包括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中国化,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适于教育的性质和作用,适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充分认识和发挥知识分子作用等诸多方面的重要理论观点,都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素质教育思想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决当代中国教育实际问题的理论产物。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7]。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均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在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和目标。而素质教育则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手段。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在本质上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思想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决当代中国教育实际问题所形成的中国特色教育理论,同时也是中国特色教育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集中代表和体现。
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与教育经验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这三方面的思想渊源交流融合,塑造了中国素质教育思想的独特品格,建构了中国素质教育思想的话语体系,绘制了世界教育理论的“中国版本”。素质教育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也是吸纳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体现教育一般规律的结晶,更是来源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的理论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