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但是,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在一些高校还没有完全确立。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大学的办学模式,还停留在追求规模、数量、速度的外延式发展阶段,没有转变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的内涵式发展轨道上来;二是受一些评价机制、分配机制的引导,大学重科研轻教学、重功利轻学术、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素质等现象较为突出,学校排名、博士点数量、科研经费、获奖数量、论文数量依然是一些大学和教师工作主要的指挥棒。如果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得不到真正落实,那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提高质量更无从谈起。
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要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大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培养质量为生命线。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没有干部职工,也就没有大学。人才培养是大学最基本的功能,高等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人才培养,都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要坚持一切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发,把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要坚持一切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把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坚持一切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出发,把学校的各项工作最终落实到人才培养上来。
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主要标准。现在不少高校在申请指标、争取项目的时候往往都在讲自己学校的规模和数量是多少,很少拿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指标来检验、来对比、来说话,出现这种情况的根子在质量观上。同样,评价一个教师合格不合格,优秀不优秀,不应该仅仅看论文发表了多少,项目搞了多少,而应该首先看他培养的学生合格不合格,优秀不优秀。我特别要强调,大学要高度重视本科教学。本科生是大学最大的群体,大学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本科教育的质量。因为它不仅直接面向劳动力市场,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人才,而且也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没有优秀的本科教育,就没有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世界一流大学无不是以高水平的本科教育为主要标志的。因此,将人才培养置于高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就要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为此提供支持。(www.xing528.com)
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要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从国家层面来看,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政策保障。例如,201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意见》。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目的就在于进一步引导和激励高校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以提高本科人才水平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按照“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继承发展、引领示范”的原则,“本科教学工程”在影响和制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上,选择了五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建设:一是以质量标准建设为基础,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国家标准;二是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强专业结构优化与内涵建设,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三是以优质资源建设为保障,加强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四是以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五是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在学校层面上,高校也要积极制定和完善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政策和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