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皖南事变:中国现代历史中的抗日战争

皖南事变:中国现代历史中的抗日战争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九月,日军侵入越南后,美国宣布对日禁运废钢铁。但是,为顾全团结抗战的大局,佳电表示同意将皖南新四军部队移到长江以北。在这种情况下,将皖南军部迅速北移是正确的方针。一九四一年一月四日晚,新四军军部及在皖南的部队九千余人,从泾县云岭出发。这就是震动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新四军的失败,使反共顽固派冲昏头脑,一月七日,蒋介石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将叶挺军长交付“军法审判”,气焰十分嚣张。

皖南事变:中国现代历史中的抗日战争

一九四〇年四、五月间,德军先后侵占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月,对法国发动进攻,十七日法国贝当政府向德国投降。九月,日德意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条约规定:三国互相承认彼此在欧洲和亚洲的“领导地位”;在受到未参加中日战争和欧洲战争的第三国攻击时,进行互相援助。缔结三国军事同盟以后,日本为了实行南进政策,急谋结束中日战争。为此,在它疯狂进攻解放区的同时,加强了对国民党政府的诱降。十一月,日本御前会议决定了«处理中国事变纲要»,规定:对中国事变的处理,“除继续进行军事行动外,应用尽政治策略和战争策略上的一切手段”,“促使重庆政权迅速屈服”。“努力促进南京和重庆的合作工作”。十一月三十日,日汪签署«日华基本条约»及附属议定书,日本正式承认了汪伪政权,以此对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在日本对国民党政府加紧诱降的时候,英美则要求中国放弃独立作战,加入英美同盟。一九四〇年美国给国民党政府贷款一亿四千五百万美元。九月,日军侵入越南后,美国宣布对日禁运废钢铁。十月,英国重新开放滇缅路,运送援华物资。这些都是为了向中国表示其反日的态度。

英美和德意日两方面都想拉蒋介石站在自己一边,这就从国际形势上加重了蒋介石集团的地位。蒋介石认为趁机发动一次反共高潮,打击共产党的力量,把中国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既不会受到英美的反对,又可以讨好德日。

从一九四〇年春起,国民党军就加紧在华中制造磨擦事件,阴谋截断华中新四军华北八路军的联系,然后分割包围聚歼,并制定了三路进攻新四军的计划。中共东南局书记兼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和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迁就国民党,不敢大力扩大新四军和建立抗日根据地,反对向北发展与向敌后发展。为了纠正项英等的错误,准备反击国民党新的反共高潮,一九四〇年五月四日,毛泽东中共中央写了给东南局的指示,强调应不受国民党的限制,“独立自主地放手地扩大军队,坚决地建立根据地,在这种根据地上独立自主地发动群众,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权,向一切敌人占领区域发展。”对于国民党顽固派的防共、限共、反共政策,必须实行针锋相对的政策,只有斗争才是“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巩固国共合作的最主要的方法”。但是,项英仍拒不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

七月,国民党提出了一个取消陕甘宁边区、限制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及作战区域的所谓“中央提示案”。中共中央坚决拒绝了“提示案”中的无理要求,并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提示案”是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先声。

一九四〇年十月十九月,何应钦白崇禧在蒋介石的指使下,以国民政府军委会正副参谋总长的名义,发出致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叶挺军长项英副军长的皓电,诬蔑在敌后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自由行动”,“自由扩充”,“破坏行政系统”,“吞并友军”,限令八路军、新四军各部队于一个月内全部开到黄河以北。皓电的发出是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开始。与此同时,蒋介石密令汤恩伯、李品仙等部三十万大军及顾祝同所部,准备向华中新四军大举进攻。又将包围陕甘宁边区的军队增至二十万之众。

十一月九日,中共以朱彭叶项名义发出复何白的佳电,对皓电进行了有力的驳斥,表示坚决拒绝国民党要八路军、新四军限期撤到黄河以北的命令。但是,为顾全团结抗战的大局,佳电表示同意将皖南新四军部队移到长江以北。关于北撤路线,中共中央提出,一由皖南原地经铜陵、繁昌直接北渡皖北;一经苏南,然后由镇江过江到苏北。经国民党同意,新四军决定经苏南北移。(www.xing528.com)

十二月七日,经蒋介石批准,国民党政府军令部下达了«黄河以南剿灭共军作战计划»。计划第一步,以顾祝同部兵力于一九四一年一月底以前“肃清”江南新四军,然后转用兵力“肃清”苏北新四军。第二步,以李宗仁所部于二月二十八日前“肃清”黄河以南新四军。八日,国民党政府又以何白名义发出齐电,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一九四一年一月底以前全部撤至黄河以北。蒋介石一面于十二月九日发布要新四军限期北移的手令,一面于十日密令顾祝同“按照前定计划妥为部署”,“至限期(本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该军仍不遵令北渡,应立即将其解决,勿再宽容”。按照蒋介石的密令,顾祝同在皖南集结了七个师约八万人的兵力,准备包围聚歼新四军。

在这种情况下,将皖南军部迅速北移是正确的方针。一九四〇年十月,毛泽东、朱德等指示新四军军部应“速速渡江,以皖东为根据地,绝对不要再迟延”。但项英仍认为“北移困难”,坚持军部“仍以军部所在地作基点较有利”的意见,拒绝北移。十二月十四日、二十四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朱德等又两次指示叶挺、项英立即北移,但项英仍迟疑不决,拖延北移。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共中央对项英的错误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在中央严令督促下,项英才决定于一月初开始转移。

一九四一年一月四日晚,新四军军部及在皖南的部队九千余人,从泾县云岭出发。五日到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和袭击。六日,顾祝同所属上官云相等部八万多人,在蒋介石“一网打尽,生擒叶项”的密令下,向新四军发起总攻。英雄的新四军指战员与顽军进行了七昼夜殊死的战斗,终因众寡悬殊,伤亡过大,弹尽粮绝,陷于危殆之中。为挽救危局,保全部队,叶挺致书上官云相,责其背信弃义,并表示愿往上官总部协商。叶挺一到上官处即被扣押。十四日,新四军阵地完全被占领。全军除约两千人在黄火星、傅秋涛率领下突出重围外,大部壮烈牺牲。项英遇害。这就是震动中外的皖南事变。这是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制造分裂的滔天大罪。

皖南新四军的失败,使反共顽固派冲昏头脑,一月七日,蒋介石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将叶挺军长交付“军法审判”,气焰十分嚣张。至此,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了顶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