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侵华战争,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日趋严重、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空前激化的国际形势下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在一九三七年发生了新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了英法等国。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也正酝酿着危机。经济危机大大激化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最富于侵略性的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了摆脱危机,对内加紧镇压人民,对外积极准备发动侵略战争。
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是法西斯国家进行侵略战争的开端。一九三三年一月,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十月,宣布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加紧扩充军备。一九三五年三月,又宣布废除凡尔赛和约中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并将常备军扩充到五十万人。十月,意大利法西斯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次年六月宣布将埃塞俄比亚并入意大利领土。一九三六年十月,德意轴心成立。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积极准备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一九三六年四月,日本政府将驻华北日军的兵力增至五千七百余人。规定其任务为“确保从渤海湾的海港到北平的交通”。指示该军司令官“为维持停战协定地区的治安,需要时可对该地区行使兵力”。五月,在改订的«帝国军队用兵纲领要旨»中,规定对中国的作战要点是:“以占领华北要地及上海附近,保护帝国的权利和在华日人为初期目的。”八月,广田内阁按照军部事先制定的方案,决定了全面侵略中国和称霸西太平洋的«国策基准»。规定日本的根本国策,“在于外交和国防互相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对中国政策的基本方针,“在于希求满洲国的健全发展,日满国防的巩固,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同时防范英、美,具体实现日、满、华三国的紧密合作,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并要求以此国策为轴心,扩充军备,调整外交政策,革新行政机构,确立财政经济政策,指导和统一国内舆论。
按照这个国策,日本帝国主义大力扩充军备。一九三七年度日本政府预算总额为三十多亿日元,其中直接军费支出占百分之四十以上。中日开战前,陆军已发展到十七个常备师团,共约三十八万人,此外还有预备役和后备役战斗兵一百六十多万人。飞机共有二千七百架。海军共有舰艇约一百九十余万吨。同时,还大规模地扩充军事工业,发展航空和海运事业,振兴贸易,统制电力等。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侵华政策,重点是霸占华北五省,“把该地区作为防共、亲日满的特殊地带,同时有利于获得国防资源和扩充交通设备”,使之“成为实现日满华三国合作互助的基础”。(www.xing528.com)
在内政方面,日本政府加强反动统治,残酷迫害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反对战争的进步人士,镇压工农运动,推行一系列使国民教育军事化的措施。
日本帝国主义的备战政策,造成国内通货膨胀的财政危机和人民经济生活的恶化,激起日本人民的反抗。从一九三六年七月到一九三七年六月,全国工人的经济斗争空前增多,争取提高工资的罢工从重工业、军事工业、交通运输业扩展到整个产业部门;农民为争取保障耕种权而进行积极的活动;文化界也展开了批判法西斯和战争的活动。在一九三七年四月的大选中,反政府方面取得胜利,表现了人民对战争政策的不满。
日本国内形势的恶化和西安事变以后中国抗日运动的高潮,冲击着日本的侵华政策。日本政府企图用扩大战争的手段来摆脱困境。一个秘密文件写道:“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日本帝国主义迅速走上大规模侵华战争的罪恶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