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之后的平果,改土归流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名义上废除了土官,但他们摇身一变成为地主恶霸,他们和县知事等新式官僚继续把持行政、司法、军事、财政等大权,对管辖下的人民任意欺压侮辱。
(一)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的压榨
1922年,原归德州官族劣绅土豪黄中源等,在改土归流之后自命为地方绅士,与县知事黄从义勾结,被委任为果德县团防总局局长兼地方财务所所长,随后继任县自治会议长及团务总局长。1925年,黄中源的堂侄黄庭玲担任果德县知事。他们叔侄二人鱼肉百姓,纵匪殃民,贪污公款,无恶不作。
1926年8月,黄中源调集几百名团练到感圩附近的那雷村,以窝藏匪党为由,将全村几十头耕牛及其他财物抢走,村民起来反抗,黄中源武力镇压,打死村民黄德、李三。黄中源还在果德县内的圩市交通大道设置果德护商队,对来往的商贾设卡收费。黄庭玲上任县知事后不久,以审案为由大肆勒索民众。
由于官吏只顾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无心治事,这个时期平果县的匪害非常严重。据统计,平果县境内共有黄光耿、甘凤凰、韩天然、卢廷延、陆水昌、农元升等多股豪匪,他们各霸一方。卢廷延、农元升霸占上区(今果化、玻琍一带),黄光耿、韩天然占据中区(今城关、马头、新圩一带),甘凤凰霸占下区(今龙马、旧城一带),他们到处打家劫舍,在霸占区按户口敲诈勒索,每户勒取铜钱3000至8000枚。果德各村经常受到土匪洗劫,人民群众为了生存,在屯与屯、㟖与㟖之间的山岩险隘处修建城墙,以抵御土匪的侵扰。
(二)繁重的苛捐杂税(www.xing528.com)
民国时期,果德县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生产力落后,农作物产量低。土豪劣绅凭借权势,千方百计地盘剥农民聚敛财富。果德县塘能村的陆美安,利用其担任新圩团务分局局董的权力,贪污勒索,放高利贷,购买田地200多亩。他1925年前后在江那、那烈、那卷等村多处设粮仓,年收粮食1万多公斤。果德县都阳乡的向永焯在都阳、渌德、敬村、贤强、龙马等地占有大量土地,拥有耕牛100多头,雇有长工20多人。当时社会财富大量积聚于地主豪绅富户,广大贫苦农民失去土地和生产资料。据统计,平果“约占全县人口7%的豪绅地主,占有全县田地总面积的20%以上,而人口占50%的贫苦农民,仅占28%左右的土地”[1]。可见山营村土地集中的情况。
土地大量集中后,山营村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不得不给地主打长短工或租种地主的田地,忍受地主的经济剥削。“租种田地要交给地主的地租相当重,少则上交田地产量的一半,多则上交产量的三分之二。”[2]除此之外,各级官吏巧立名目,设置各种苛捐杂税,向农民强取豪夺。据不完全统计,1921年的捐税就有三十几种,如契约税、人头税、圩场税、牛马税、牌照税、房屋捐、户口捐、市场摊位捐、军队开拔费、收容费等[3]。因为租种地主的田地,山营村农民收获的粮食有一半要交租,还要负担各级官吏征收的苛捐杂税,农民难以维持生计。在青黄不接的季节,山营村广大贫苦农民只能借高利贷渡过难关,但借高利贷利率太高,山营村农民往往无法偿还,最后只能变卖田产乃至子女。
民国时期,军阀连年混战,更是把果德各族人民推向了灾难的深渊。果德是南宁通往百色和云贵的交通要道,从1912年起发生在广西境内的连续不断的军阀混战经常殃及果德人民。1921年粤军陈炯明讨伐桂军时进占右江地区各县;1921年至1925年,新旧桂系军阀的战争、新桂系与滇军的战争、自治军与“讨贼军”的拼杀,都在右江一带展开。军阀混战极大地破坏了果德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地处百色至果德陆路交通要道的山营村更是深受其害。
地主豪绅的残酷剥削、军阀混战对经济社会的破坏和频繁的自然灾害,使果德各族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果德人民越来越痛恨官吏军阀、地主豪绅,因此推翻旧制度、埋葬旧社会成了果德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