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始五年(269),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在北境举兵反叛,至十多年后的咸宁五年(279),这次叛乱才被平息,伐吴战役随即开始。在此期间,西晋方面诸多名将相继战死。其中包括秦州刺史、也是晋武帝宠妃胡贵妃的叔父胡烈,泰始六年(270)阵亡于万斛堆[7] ;凉州刺史牵弘,泰始七年(271)阵亡于青山(属北地郡参县);同为凉州刺史的杨欣,咸宁四年(278)阵亡于武威郡。咸宁三年(277),秃发树机能被平虏护军文鸯大败,被迫移往武威。文鸯就是此前举兵反对司马氏的文钦之子。至咸宁五年(279),讨虏护军马隆彻底平息了此次反乱。此外,泰始七年(271)正月,匈奴右贤王刘猛越过长城北归,同年十一月入侵并州,翌年正月被击退。
在晋惠帝元康年间,元康四年(294),匈奴郝散反乱,攻击上党等郡,翌年被平息。至元康六年(296),郝散之弟郝度元又率冯翊、北地两郡的马兰羌、卢水胡(匈奴系的杂胡之一)举兵,并且诱发秦州、雍州的氐、羌二族亦全数反叛。氐帅齐万年被氐、羌人拥戴为首领,并称皇帝。西晋朝廷方面派遣建威将军周处前去,尽管周处奋力作战,但由于他与当时出镇长安的梁王司马肜不和,故最终于元康七年(297)在六陌之战中阵亡。元康九年(299),率领精锐宿卫兵的积弩将军孟观在中亭之战中生擒齐万年。在真正的八王之乱开始前,这场反乱终于得以平息。(www.xing528.com)
如上所见,真正的八王之乱开始前,内徙的非汉民族,尤其是内徙于北境的非汉民族内乱频发,并且超越了族群的框架,形成了一些反乱集团。江统《徙戎论》等有识者的警醒之言,也正是针对这些反乱撰写的。而在真正的八王之乱开始后,随着内乱的发生,西晋王朝对非汉民族控制逐渐松弛,内徙的非汉民族追求政权自立,其与西晋王朝展开对抗的动向就表现得非常明显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