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司马懿的话题上来。在寿春的善后事宜告一段落后,司马懿回到洛阳。归途中,曹芳下策命进司马懿为相国、封平安郡公,司马懿固辞不受。或是因为处理王凌事件太过操劳,回到洛阳的司马懿进入六月便卧病在床,至八月戊寅(五日),司马懿结束了自己充满波澜的一生,终年七十三岁。据说司马懿卧病在床时曾做噩梦,见贾逵、王凌为祟。死后的丧仪,一依西汉昭帝时代的权臣霍光故事。虽然朝廷追赠司马懿为相国、安平郡公,不过其弟司马孚以司马懿的生前志愿为由,辞去了郡公的追赠与辒辌车的礼遇。九月庚申(十八日),司马懿与张春华合葬于早先安葬张春华的高原陵。司马炎建立晋王朝后,追赠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司马懿的性格,外表宽裕而内里猜忌,多于权谋。据说曹操曾经听闻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为一探真伪,便召其前来,在他向前走的时候令其回头,司马懿面正向后而身不动。那么,被传云狼顾之相的司马懿,到底有没有篡权的意图?如果有的话,又是在何时段产生的?在司马懿积累起诸多赫赫战功的明帝时代,就有人说他有“不臣之迹”。青龙二年(234),也就是诸葛亮病逝、北伐结束的那一年,长子司马师的正妻夏侯徽为司马懿所鸩杀。夏侯徽被鸩杀的原因,是她发现司马懿并非曹魏的“纯臣”,加之她出身几乎等同于宗室的贵戚夏侯氏,父为夏侯尚,兄为夏侯玄,母亲则为曹操之女德阳公主。此事确为事实,并且发生后朝廷并未加以追究,可见当时司马懿已经隐然拥有较为强大的实力。又,魏明帝曾忧心社稷,询问尚书令陈矫:“司马公忠正,可谓社稷之臣乎?”矫答云:“朝廷之望;社稷,未知也。”如果我们相信《晋书·宣武纪》中“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的记载,认为司马懿因此而响应曹操的征辟成为其僚属。那么,魏王朝成立以后,在文帝时代,司马懿作为文官身处政治的中枢尚书台,至明帝时代,他又外任为武职,为国家社稷尽力不已。最终,司马懿位登三公、上公,又因担任辅政大臣而击败了代表贵戚集团的政敌,成为独一无二的权臣。对于熟知曹魏王朝成立过程的司马懿而言,曹魏皇帝并非不可或缺。同时,他也非常清楚皇帝的权威究竟是由何物所支撑的。明帝时代以来,司马懿作为朝中名望,权威不断提升。其与曹魏皇室以及皇室身边“贵戚”的私人关系不复存在,并反之将“贵戚”排挤出政界。如果说司马懿为了天下苍生、或者说为了“公”的理念而成为民众所望及其升华物——朝廷的名望,那么通过清除以曹爽为代表、试图将公权力私人化的“贵戚”集团,司马懿便开始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可以说,哪怕他不这么想,周围的人也很自然地开始以其为中心。而结果,就是史书中留下了司马懿具有“篡夺之志”的说法。那么,在他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又是怎样实现这一“篡夺之志”的?我们将在下一章展开叙述。
注释
[1] 清流、浊流,指代东汉后期两种相互对立的政治人群。清流派以李膺、陈蕃等士大夫为代表,他们批评现实政治中的种种腐败现象,反对宦官干政。浊流派则与之相对,主要由掌握实权的宦官及其党羽构成。当然,这只是一般性的概括,实际上两者的构成相当复杂,而清流派批评现实政治的动机也并不单纯。——译者
[2] 《三国志·魏书》卷一五。
[3] 参见《三国志》卷一《武帝纪》。
[4] 《晋书》卷六《元帝纪》。
[5]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
[6] 《晋书》卷一《宣帝纪》。
[7] 根据川胜义雄的研究,汉末的名士集团有北海系名士圈、颍川系名士圈。其中北海系名士圈的核心人物为郑玄与孔融。崔琰为郑玄的徒弟,故川胜义雄将之作为北海系名士的一员。因此作者在这里将崔琰对司马懿的好评与北海系名士圈联系起来。川胜义雄的研究参见《贵族政治的成立》一文,收入其著作集《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李济沧、徐谷芃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译者
[8] 参见《三国志》卷一〇《荀彧传》引《荀彧别传》。(此句的“海内”与前一句中的“邦邑”相对,两者都是汉魏之际表达区域概念的惯常用语。司马懿与荀彧并非同乡,故对荀彧而言,司马懿并非“邦邑”之才,而是“海内”之才。——译者)
[9] 后封为南阳公主。
[11] 指无甚势力的家族。
[12] 具体驻地在郡内淮阴县。今江苏省淮阴市青浦区。
[13] 在地方上临时设置的尚书台。
[14] 后方的尚书台。
[15] 此句见《晋书·宣帝纪》,作者照录原文,不过由于辅政大臣为四人,因此表示疑问。——译者
[16] 公元前157—141年在位。
[17] 时为魏黄初二年,221;蜀汉章武元年。
[18] 斜谷口以西,今陕西省岐山县南。
[19] 此句原出《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魏氏春秋》。《晋书·宣帝纪》载:“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对曰:‘三四升。’”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一般成年男性日食六至七升,诸葛亮一日三四升,食量较常人要小,加之政务繁剧,故司马懿判断诸葛亮命不长久。关于中国古代成年男性食量的考证,参见杨联陞:《汉代丁中、廪给、米粟、大小石之制》。《国学季刊》第七卷第一号,1950年;周一良:《南北朝时口粮数》,收入《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华书局,1985年。——译者
[20] 今河北省卢龙县。(www.xing528.com)
[21] 位于昌黎县,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与唐山市之间。
[22] 为辽东郡治,亦为公孙渊的居城。
[23] 即脱去上衣,牵羊而行。牵羊,意味着为对手烹饪菜肴。
[24] 辽水支流,在辽东郡辽阳县境内。
[25] 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曹瞒传》《世语》皆云曹嵩是夏侯惇的叔父。
[26] 曹操之孙,任城王曹彰之子。
[27] 关于魏明帝亡年的不同记载,见于《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及裴注。《三国志》正文云:“即日,帝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六。”裴松之注云:“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邺,文帝始纳甄后,明帝应以十年生,计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耳。时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为今年正月,可强名三十五年,不得三十六也。”——译者
[28] 还历之年,即六十一岁。按传统的干支纪年法,六十年为一轮,六十一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译者
[29] 参见西嶋定生:《魏の屯田制》,收入《中国経済史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1966年;佐久间吉也:《魏晋南北朝水利史研究》,开明书院,1980年。
[30] 五石散,五种矿物混合而成的药剂。
[31] 高原陵,即司马懿去世后的陵寝所在。——译者
[32] 李胜本贯所在之州,即荆州。
[33] 司马懿把荆州误听为并州。从洛阳的位置来看,荆州、并州正在一南一北。司马懿误听为并州,可能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伪装的效果。也有可能是司马懿把本州的本( b e n)听成了并州的并( b i n g)。或是把荆州的荆( j i n g)听成了并( b i n g),两字韵脚相同。
[34] 位于宫城内,太极殿前的宫门,向南直通宣阳门。
[35] 指正始六年(245)曹爽废中垒营、中坚营,以其士兵并入曹羲的中领军营等事。
[36] 据说曹爽篡夺帝位的日期已经确定。
[37] 五更时分,即将天亮。
[38] 《春秋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
[39] 指父母、妻子、同产兄弟姐妹。
[40] 西晋改为司州,可知司隶校尉部与州属一个等级。
[41] 东郡属地,今河南省滑县。
[42] 贾逵字梁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