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生于东汉灵帝光和二年(179)。在他出生十年前的建宁二年(169),第二次党锢之祸发生,朝廷中浊流派的宦官镇压了清流派的儒家官僚[1] ,清流领袖、以“跃龙门”的故事而知名的李膺被处死。五年之后的中平元年(184),太平道宗师张角发动了“黄巾之乱”。东汉王朝日渐衰败,群雄割据的乱世则尚未开始,司马懿正出生于这样一个时代。
司马懿历经汉末、三国曹魏时代,死于曹魏嘉平三年(251)。十四年后,西晋王朝建立。他的本传,理应收入陈寿所著三国时代的正史——《三国志》中。事实上,司马懿之兄司马朗的本传就见于《三国志》[2] 。不过,司马懿的本传却被立于《三国志》之后有晋一朝的正史——《晋书》的开篇第一卷帝纪(本纪)。不过,这绝不意味着司马懿生前打算称帝,而是其孙司马炎在建立晋朝时将祖父司马懿追谥为晋宣帝。这一点,与曹操生前虽未称帝而后被追谥为魏武帝如出一辙。不过,曹操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做好了篡夺汉家天下的准备。而司马氏却经历“三马”——即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共两代三人,司马懿是以禅让革命篡夺曹魏政权的始作俑者。接下来,我们就一边叙述司马懿的生涯,一边来看看他是怎样、又为何会成为了篡魏建晋的始作俑者。
司马懿像
在司马懿少年时,以评鉴人物而知名的同乡杨俊曾目之为“非常之器”。曹操曾被品评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才”[3] 。之后的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也曾被评为“毛骨非常,殆非人臣之相”[4] 。所谓“非常”,出自“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5] 的说法,是人们对于建立、开创王朝等诸多大业的人杰所给予的最高评价。司马懿获得这一评价,也暗示着他为晋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此外,司马懿与其兄长司马朗曾同为曹操幕僚,与两者皆关系亲近的崔琰曾将之加以比较,并对司马朗云:“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6] 作为名族河内司马氏的子弟,司马懿受到以上这些名士,尤其受到川胜义雄所命名的“北海系名士圈”[7] 的好评。可以想见,他在当时已被接纳为名士圈中的一员。(www.xing528.com)
建安六年(201),也就是曹操在官渡战胜袁绍的次年,二十三岁的司马懿被选为本郡上计掾,派往当时的国都许县(后更名许昌县)。所谓上计掾,即每年为郡太守向皇帝汇报地方统计数据的人员,与当年的贡纳、孝廉一同前往都城。由于上计掾需要基于账簿对皇帝进行口头说明,因此能够担任此职位的都是郡内的才能之士。与长兄司马朗相同,在荀彧的推荐下,司马懿被征辟为曹操司空府的幕僚。荀彧出自清流派的渊薮颍川郡,很早就追随曹操,是其谋臣。可以说,他对曹操最大的功绩,就是引荐人才。在荀彧引荐的人才中,有其“邦邑”——即同乡(颍川郡)的士人,前有被称为“命世天才”的荀攸,后有对平定关中出力甚多的钟繇、建议制定九品官人法的陈群。而在其举荐的“海内”士人中,司马懿算是一个[8] 。不过,司马懿以身患“风痹(即风湿)”、无法起身为由拒绝了曹操的征辟。而曹操怀疑司马懿装病,悄悄派刺客于夜中以针刺司马懿,有所察觉的司马懿则僵直身体,依旧安睡不动。又,某一日司马懿晒书驱虫,突然暴雨骤降,他立刻从牀上跳起,将书抱入屋内。不过,司马懿的行为却被一位婢女看到了。司马懿夫人张春华唯恐婢女向外泄露司马懿装病一事,于是悄悄地杀人灭口,并在窗边亲自为司马懿做饭。据说此事过后,司马懿才开始对张春华另眼相看。
张春华本贯为河内郡平皋县,父亲张汪在曹魏时曾任粟邑县令。嫁给司马懿后,张春华生下三男——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榦及一位女儿[9] 。后因柏夫人受宠[10] ,张春华被日渐疏远。某次司马懿卧病在床,张春华去探视,司马懿对其骂云:“老物可憎,何烦出也!”张春华羞愤不已,拒绝饮食并试图自杀,司马师等诸子亦断食。惊讶之余,司马懿向张春华道歉,张春华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走出屋子时,司马懿对左右云:“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魏正始八年(247),张春华病殁,终年五十九岁。晋王朝建立后,张春华被追赠为宣穆皇后。
回到前面的话题,司马懿究竟为何要拒绝曹操的征辟?《晋书·宣帝纪》有一个解释,说司马懿“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的确,当时曹操刚刚在官渡之战击破最大的竞争对手袁绍,之后被封为魏公、魏王,声威渐高。与之相对,当初所迎立的汉献帝则日渐沦为傀儡。但说到底,司马懿最终是曹魏政权的背叛者。就此点而言,把司马懿渲染成在一开始就并非真心追随曹操,而是被迫出仕的形象大概好一些。因此,这种说法应是人为润色修饰的结果。毕竟,当时司马防依旧健在,他的意见具有绝对权威,而司马懿的长兄司马朗已经是曹操的幕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