坍落度试验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也是目前测定混凝土可泵性的最主要的方法,它是根据混凝土拌合料在自重作用下的沉陷、坍落情况,并观察其黏聚性、保水性,以此综合评定其工作性是否符合要求的。该方法适于坍落度值大于10 mm、集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 mm的混凝土。该法的最大优点是简便易行,指标明确;缺点是受操作技术影响大,观察黏聚性、保水性受主观影响。
普通方法施工的混凝土的坍落度,是根据捣实方式确定的。而泵送混凝土除考虑捣实方式外,还要考虑其可泵性,也就是要求泵送效率高、不阻塞、混凝土泵机件的磨损小。坍落度过小的混凝土拌合料,泵送时吸入混凝土缸较困难,泵送时摩擦阻力大,要求用较高的泵送压力,容易堵管。如坍落度过大,混凝土拌合料在管道中滞留时间长,则泌水就多,容易因产生离析而形成阻塞。坍落度试验只对水泥浆丰富的混合料才比较敏感。但相同的混合料,不同的试样坍落度值差别很大。不同集料的混合料,工作性不同,却可能测得相同的坍落度。不同工作性的混合料,其代表性的坍落度值列于表12.1。
表12.1 最大集料粒径为20~40 mm的混合料的工作性、坍落度和密实数
不同入泵坍落度或扩展度的混凝土,其泵送高度宜符合表12.2的规定。
表12.2 混凝土入泵坍落度与泵送高度关系表(www.xing528.com)
在使用坍落度方法测定混凝土可泵性时,往往也观察坍落度试验扩展度和倒坍落筒的流下时间。
①对于黏性大的高强泵送混凝土,除了用坍落度实验来反映流动性外,还宜用坍落度试验时的扩展度来评价混凝土的稠度。在一定程度上,扩展度越大,稠度越小,泵送混凝土的压力损失越小,越有利于泵送。
②实际工程中,可采用“倒坍落筒”方法,通过流下时间来测量拌合物流动速度,进而反映其黏性。流下时间越长,说明拌合物的流速越慢,拌合物的黏性就越大。该方法便于准确计时,精确度高,复演性强,设备简单,便于推广。
与坍落度决定混凝土可泵性区间相似,坍落扩展度及倒坍落筒的流下时间也有一定的可泵性区间。实验结果表明:倒坍落度筒流下时间t在8~30 s、扩展度D大于460 mm时,混凝土可泵性好,易泵送。其中,当t在8~15 s、D在600~750 mm时,混凝土可以自行填充到复杂形体的各个部位即可自密实;当t大于30 s、D小于460 mm时,混凝土不易泵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