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产生的温度裂缝,是其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一方面是混凝土由于内外温差产生应力和应变,另一方面是结构物的外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的约束阻止了这种应变,一旦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能承受的极限抗拉强度,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总结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工程实例,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是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升的主要热量来源。试验证明,每克普通水泥放出的热量可达500 J。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截面的厚度大,水化热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发,会引起混凝土内部急剧升温。水泥水化热引起的绝热温升,与混凝土厚度、单位体积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种有关,混凝土厚度越大,水泥用量越多,水泥早期强度越高,混凝土内部的温升越快。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试验研究表明:水泥水化热在1~3 d放出的热量最多,大约占总热量的50%;混凝土浇筑后的3~5 d,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最高。
混凝土的导热性能较差,浇筑初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强度都很低,对水化热急剧温升引起的变形约束不大,温度应力自然也比较小。随着混凝土龄期的增长,其弹性模量和强度相应提高,对混凝土降温收缩变形的约束越来越强,即产生很大的温度应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该温度应力时,便产生温度裂缝。
2)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
各种结构的变形变化中,必然受到一定的约束阻碍其自由变形,阻碍变形因素称为约束条件。约束又分为内约束与外约束,结构产生变形变化时,不同结构之间产生的约束称为外约束,结构内部各质点之间产生的约束称为内约束。外约束分为自由体、全约束和弹性约束三种。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相对水利工程来说体积并不算很大,它承受的温差和收缩主要是均匀温差和均匀收缩,故外约束应力占主要地位。
大体积混凝土与地基浇筑在一起,温度变化时受到下部地基的限制,因而产生外部的约束应力。混凝土在早期温度上升时,产生的膨胀变形受到约束面的约束而产生压应力,此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很小,徐变和应力松弛大,混凝土与基层连接不太牢固,因而压应力较小。但当温度下降时,则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若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混凝土将会出现垂直裂缝。
在全约束条件下,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应是温差和混凝土线膨胀系数的乘积,即ε=ΔT·α,当ε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εp时,结构便出现裂缝。由于结构不可能受到全约束,况且混凝土还有徐变变形,所以温差在25~30℃情况下也可能不产生裂缝。由此可见,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和改善约束条件,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措施。
3)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期间,外界气温的变化对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有重大影响。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是由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温升和结构的散热温度等各种温度的叠加之和。浇筑温度与外界气温有着直接关系,外界气温越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越高;如外界温度下降,会增加混凝土的温度梯度,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大大增加外层混凝土与内部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因而会造成过大温差和温度应力,使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www.xing528.com)
大体积混凝土不易散热,其内部温度有时竟高达90℃以上,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温度应力是由温差引起的变形所造成的,温差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因此,研究合理的温度控制措施,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的温差,也是防止裂缝产生的重要措施。
4)混凝土收缩变形影响
(1)混凝土塑性收缩变形
在混凝土硬化之前,混凝土处于塑性状态,如果上部混凝土的均匀沉降受到限制(如遇到钢筋或大的混凝土骨料),或者平面面积较大的混凝土,其水平方向的减缩比垂直方向更难时,就容易形成一些不规则的混凝土塑性收缩性裂缝。这种裂缝通常是互相平行的,间距为0.2~1.0 m,并且有一定的深度,它不仅可以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中,而且可以发生在平面尺寸较大、厚度较薄的结构构件中。
(2)混凝土的体积变形
混凝土在水泥水化过程中要产生一定的体积变形,但多数是收缩变形,少数为膨胀变形。掺入混凝土中的拌合水,约有20%的水分是水泥水化所必需的,其余80%都要被蒸发,最初失去的自由水几乎不引起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混凝土干燥收缩的机理比较复杂,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内部孔隙水蒸发引起的毛细管引力所致,这种干燥收缩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逆的,即混凝土产生干燥收缩后,如再处于水饱和状态,混凝土还可以膨胀恢复到原有的体积。
除上述干燥收缩外,混凝土还会产生碳化收缩,即空气中二氧化碳(CO2)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这些结合水会因蒸发而使混凝土产生收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