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分利用历年来的勘探、科研、第三次煤田预测成果、地矿、石油等部门有关资料以及开展野外工作的基础上,本次工作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上研究了宁东煤田区域地质背景、含煤地层及煤系发育特征、区域地质演化史,在此基础上着重进行宁东煤田控煤构造研究,探讨了构造特征与发育规律、构造成因与演化以及构造控煤作用,并结合研究区各矿区勘探资料的分析,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宁东煤田的构造特征,提出了研究区构造体系、赋煤构造单元、控煤构造样式的划分以及构造演化模式,对宁东煤田矿床赋存类型与勘探模式和构造对开采地质条件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宁东煤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属于华北陆块与阿拉善陆块和秦祁昆造山带等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接合部位,属稳定块体与活动带之间的过渡地区。区域大地构造格局,尤其是贺兰山—六盘山构造带与鄂尔多斯盆地之间的耦合效应,对宁东煤田构造的形成和演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是造成宁东煤田构造格局显著时空差异性的根本原因。
2.宁东煤田主体属于鄂尔多斯西缘褶皱逆冲带,研究表明,该构造带实际上是由成因机制不同、构造样式不同的南、北两段组合而成。南段六盘山东麓逆冲推覆构造带的形成与祁连造山带自加里东旋回以来的活动密切相关,是东祁连造山带印支、燕山运动活动对板内构造变形影响的结果。北段贺兰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以晚元古代贺兰坳拉槽为基底,沉积盖层巨厚,东、西两侧分别为阿拉善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形成两“硬”夹一“软”的基底构造格局,经历了中生代挤压褶皱逆冲隆起和新生代“碰撞型裂谷”伸展反转。南、北段在青铜峡一带相接,构成环绕华北赋煤区鄂尔多斯煤盆地西缘挤压变形带。
3.通过对宁东煤田基底构造特征、地层发育特征、区域构造系统及含煤岩系展布特征分析,结合宁东煤田邻区的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宁东煤田具有东西分区、南北分带的基本构造格局,且划分出宁东煤田分别受两套不同的构造体系控制,分别为贺兰山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和六盘山东麓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宁东煤田赋煤构造单元的划分方案,将宁东地区划分为2个三级赋煤构造单元、3个四级赋煤构造单元、5个五级赋煤构造单元和8个六级赋煤构造单元。(www.xing528.com)
4.通过对宁东煤田区域断裂系统分析,结合各矿区勘查资料的定量统计分析,得出宁东煤田主要发育三组断裂,即北西—北北西向、近南北向以及北东向断裂,且由南向北由北西—北北西向逐渐过渡到北东向。正、逆断层均较发育,逆断层多数为区域性大断裂,正断层规模较小。断层倾向主要发育倾向东和倾向西两个方向,倾角较大。
5.通过对宁东煤田构造特征及演化的系统分析,建立了宁东煤田的构造模式——逆冲推覆构造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对研究区内典型矿区(点)构造特征、构造控煤作用的分析和构造样式的研究,提出了宁东煤田控煤构造样式的划分,划分出压缩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式、剪切和旋转构造样式和反转构造型等4大类控煤构造样式,具体划分为9小类:逆冲断夹块型、冲起构造型、逆冲叠瓦扇型、逆冲褶皱型、纵弯褶皱型、对冲构造型、堑垒构造型、花状构造型和负反转断裂型。
6.基于宁东煤田煤矿床的赋存特征和勘查与开发程度两个因素,将宁东煤田煤矿床赋存状况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现有生产矿井或勘查区的深部或外围断块型、现有生产矿井或勘查区的深部或外围褶皱型和深埋新区类型。根据现有勘查资料的开采地质条件统计结果,结合宁东煤田煤矿床赋存类型,划分了以地温和工程地质复合问题为主型的现有生产矿井或勘查区的深部或外围断块型、以地温和工程地质复合问题为主型的现有生产矿井或勘查区的深部或外围褶皱型和以地温和工程地质复合问题为主型的深埋新区类型等3种宁东煤田煤矿床勘查类型,并建立了相应的勘查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