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潜力预测:土坡组煤层分布及特点

宁夏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潜力预测:土坡组煤层分布及特点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土坡组含煤性土坡组为次要含煤地层,位于太原组之下。其在贺兰山北段含煤性差,煤层一般较薄或呈鸡窝状,普遍不可采,仅在碱沟山、土坡矿区有少量可采煤层,其中以碱沟山矿区含煤性最好。总的变化趋势是北部、中部含煤性好,南部、东部及西部含煤性差。厚煤层主要赋存于下岩段,上岩段只在横山堡、韦州地区含煤性较好。中侏罗统延安组含煤性变化与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格架及其沉积充填演化与聚煤作用关系密切。

宁夏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潜力预测:土坡组煤层分布及特点

(一)土坡组含煤性

土坡组为次要含煤地层,位于太原组之下。其在贺兰山北段含煤性差,煤层一般较薄或呈鸡窝状,普遍不可采,仅在碱沟山、土坡矿区有少量可采煤层,其中以碱沟山矿区含煤性最好。土坡组煤系厚度大,一般大于941.27m;煤层层数多,煤层间距变化大,一般8~11层,最多达13层;可采煤层多为3~5层,煤层总厚7.71m,可采煤层总厚5.55m,含煤系数0.59%。煤层稳定性差。各矿区含煤情况见表2-3-1。

表2-3-1 土坡组含煤情况一览表

(二)太原组含煤性

太原组共含煤1~24层,可采煤层1~13层,可采煤层总厚1.00~41.79m,可采含煤系数0.64%~21.32%,各矿区含煤情况见表2-3-2。

表2-3-2 太原组含煤情况一览表

从各矿区的含煤性来看,富煤带的展布与成煤期基底构造关系比较密切。在南北向构造带内,富煤带的分布明显受晚古生代贺兰碰撞裂谷活动的影响,沿裂谷边缘分布的各矿区含煤性好,如苏峪口、呼鲁斯太、石炭井、石嘴山、横城、王洼等矿区,而向裂谷坳陷的中心含煤性变差,如韦州矿区。富煤带的展布表现为呈南北向的带状分布,由西向东依次为石炭井—呼鲁斯太—苏峪口富煤带、马莲滩南—银川—韦州贫煤带、石嘴山—横城—王洼富煤带。在六盘山弧形构造带内含煤性特征在南北方向上变化较大,而在东西向较稳定。由北向南可分为卫宁北山无煤带、香山北麓富煤带和香山南麓贫煤带。

从总体上看,南北向构造带的含煤性优于六盘山弧形构造带。富煤带在南北向构造带上面积大、厚度大、连续性较好,呈近南北向展布;在六盘山弧形构造带内仅局部地段含煤性较好,呈近东西向展布。从煤层赋存部位看,北部(大致38°30′)以北主要位于太原组下岩段,上岩段只含少数薄煤;而南部主要煤层位于下岩段顶部,上岩段也有数层具有工业价值的可采煤层。说明晚石炭世晚期早时,本区聚煤作用普遍发育,但北部较南部强;而晚时聚煤中心只限于南部。

(三)山西组含煤性

山西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其主要煤田均集中于南北向构造带,六盘山弧形构造带仅见线驮石一处含数层可采煤。

山西组煤系厚度小,一般80m左右,最厚达160余米;煤层层数少,一般3~8层,最多达13层;可采煤层多为3~5层,可采煤层总厚7.18m,含煤系数7.71%。主煤层赋存于下岩段。各矿区含煤情况见表2-3-3。

表2-3-3 山西组含煤情况一览表

山西组含煤性以贺兰山北段、横山堡、韦州地区为最好。但总体来看区域变化差异不大,这与该时期(除梁水园等地外)地台区大面积发展为三角洲平原的有利聚煤沉积环境有关。总的变化趋势是北部、中部含煤性好,南部、东部及西部含煤性差。

从煤层厚度来看,大于10m的富煤中心有乌达—呼鲁斯太、石嘴山、韦州、横城等处。大于5m的富煤地带有线驮石一处。富煤带为近南北向楔形,北宽南窄。

从剖面上看,大部分地区表现为下岩段到上岩段含煤性逐渐变差。厚煤层主要赋存于下岩段,上岩段只在横山堡、韦州地区含煤性较好。上述剖面变化特征,与本区沉积环境从早二叠世早期早时到晚时,由三角洲平原演变为冲积平原有关,反映了晚时该区域地壳的迅速隆升,导致古地理面貌、沉积岩相及含煤性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四)延安组含煤性

1.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延安组含煤性总的表现为煤层层数多,总厚度大;向东部至鄂尔多斯盆地腹部,则煤系厚度逐渐变小,煤层层数变少,厚度变薄。在盆地西缘中,其北部煤系厚度大,含煤性好,煤层多且厚,稳定性亦较好;南部煤系厚度较薄,煤层少,稳定性较差。各矿区的含煤情况见表2-3-4。

表2-3-4 延安组含煤情况一览表(www.xing528.com)

(1)含煤性水平变化规律

南北向变化:聚煤强度和聚煤范围北部优于南部。煤层厚度自北向南呈阶梯状下降,北部煤层厚度一般多大于20m,南部小于20m。延安组的各段含煤性也反映了上述变化特点,延安组第一段在碎—鸳地区含煤2~8层,厚1.5~10.6m;大水坑至甜水堡一带含煤1~3层,厚1.5~6.0m;南部环县地区含煤0~2层,平均总厚仅1.18m。延安组二段,在碎—鸳地区至马家滩一带含煤2~6层,煤层累厚1.5~9.6m;大水坑至甜水堡一带含煤1~2层,煤层厚度0.5~5.0m;南部环县地区含煤1~3层,平均煤厚2.4m。延安组三段,在碎—鸳地区含煤3~6层,煤层累厚4~9m;大水坑至甜水堡一带含煤1~4层,煤层厚度2~5m。延安组四段,在碎—鸳地区至马家滩一带含煤4~9层,煤层厚度2~6m;大水坑至甜水堡一带含煤2~4层,煤层厚度1.5~5.6m。延安组五段,在碎—鸳地区至马家滩一带含煤2~8层,煤层厚度3.5~10.5m;大水坑至甜水堡一带含煤3~4层,煤层厚度7.5~10m。

东西向变化:大致以东经107°20′为界,煤层厚度为西厚东薄。

中侏罗统延安组含煤性变化与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格架及其沉积充填演化与聚煤作用关系密切。当时,盆地西缘北部,整体形成大型三角洲和三角洲间湾的古地理环境,覆水较浅,易于淤平形成泥炭沼泽聚煤环境。南部处于一种面向开阔湖泊的环境,大部分地区覆水较深,不利泥炭沼泽的形成。由盆地西缘向东,则与盆地腹地的大面积湖泊环境连通。因而造成延安组沉积北厚南稍薄的特点。另外,盆地西缘的南部,煤系顶、底有缺失,煤层累厚减少,也是造成“南薄”的原因之一。

(2)含煤性垂向变化规律

由下往上,含煤性表现了周期性的变化特点,延安组的每一段都代表了1~2个变化周期,每个周期性变化均具有前期形成薄煤或煤线且分布局限、后期形成较厚煤层而分布较广的特点,总体构成含煤性向上变好的趋势。此种变化规律呈现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浅湖三角洲体系成煤特色。延安组一段,煤层少稳定性差,多呈透镜状;延安组二段至四段,煤层较多,每一段顶部煤层稳定性较好,反映出三角洲发育的高潮阶段,三角洲的大面积沼泽化形成了较厚且较稳定的煤层;延安组五段煤层少,但中下部煤层厚且较稳定,分布较广,反映了三角洲进入总废弃的背景下形成了厚煤。

延安组聚煤中心位置,随时间的推移而略有变动:初时,聚煤中心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灵武、盐定地区及华亭、王洼等地;早、中、晚时扩展到红参地区及环庆地区,并使初时聚煤中心的聚煤作用得到增强;末时,聚煤中心则退缩,仅限于鄂尔多斯、红参地区及灵武地区。

(3)富煤带和富煤中心

从整个鄂尔多斯盆地而论,整个盆地西缘范围煤层层数多、厚度大,绝大部分地区累厚平均超过10m,构成盆地西缘富煤带。宁夏东部地区和宁南王洼炭山一带均位于该区范围之内。

在西缘富煤带宁夏地区境内存在2个富煤中心(指煤层累厚大于20m的区域)分述如下。

碎石井—大水坑富煤中心:分布于灵武碎石井至大水坑一带,呈北北西—南南东方向不规则长条形展布,长约100km,宽30余km,面积超过3000km2。煤层累厚一般为20~30m,最大可达40.5m。主要工业煤层为五2煤、三1煤、二1煤,均为中厚—厚煤层、煤层稳定性较好,对比较可靠。

炭山—王洼富煤中心:位于宁夏南部炭山—王洼一带,呈近南北向不规则长条形的展布,长约40km,宽近10km,面积约400km2。煤层累计厚度最大达29m,主要工业煤层为三1煤,为厚煤层。由于该区构造复杂,煤层对比可靠程度较差。

2.西部各盆地含煤性变化规律

在宁夏区内,毗邻鄂尔多斯盆地的汝箕沟盆地、新井盆地、下流水盆地等小型盆地,以汝箕沟盆地含煤性最好,其余均较差。汝箕沟盆地中心部位,煤层层数多,厚度较大,向其周缘方向逐渐变薄乃至消失。该盆地中心部位存在长大于10km、宽约7km,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的富煤带,煤层累厚大于20m,最厚超过35m;主要工业煤层为二煤,在盆地中心部位为巨厚煤层,最厚可达26m,向盆缘方向变薄为厚—中厚煤层。此外,在小型盆地中,上部煤层的分布范围比下部煤层要广,这与小型盆地扩大向周边超覆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