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玉雕题材各种各样,像钟馗、八仙等人物题材就比较常见,这类人物题材都来源于道教典故,由此可见,道教文化与玉雕文化之间的渊源不浅。
道教文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玉雕文化。对于玉的最初的认识源于道教,道教认为玉是有灵气的、有生命的,这样的说法广为流传。此外,道教典故中的降妖天师钟馗更是成为了当代玉雕的热门题材,人们觉得这样的玉雕能够趋吉避凶,消灾避祸。
玉雕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道教文化。玉在道教中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小故事,有的故事中记载着食用玉磨成的粉末能够长生不老,有的则记载着玉可以用来制作法器,斩妖除魔。这些故事都显示着玉文化与道教文化是息息相关的。
颜如玉
真情
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玉虚仙境、玉宇,也都离不开一个“玉”字。先秦、秦汉时期,统治阶级的祭祀、封爵、聘问、婚丧、居处、养生乃至起军旅、治兵守等都离不开形形色色的玉。道教的“贵生”、“贵术”的用玉思想继承了先秦玉文化的传统精神,以一种隐形的文化形态出现。至西汉时期,汉武帝已开食玉、服玉的先声。汉武帝时在建章宫前造神明台,用铜人手托承露盘,方士取盘中露水和玉屑让汉武帝服之,这是很多人都熟知的事。魏晋以后,食玉之风大盛,服玉理论越来越多:“玉亦仙药,但难得耳”(《抱朴子·内篇·仙药》)。“不可用已成之器,伤人无益。当得璞玉,乃可用也”(《玉经》)。这是道家养生文化和玉的渊源。
玉和道教真可谓有不解之缘。道教神物的美称有不少和玉相关。其神称玉皇玉帝,神侍曰玉女玉郎,其域曰玉京玉清,其居曰玉阙玉楼,其书曰玉简玉册,其动植曰玉兔玉蟾、玉树玉芝,其舞则有《玉如意舞》。据北京的玉雕老艺人相传,长春真人丘处机主持北京白云观时亲率道徒琢玉,因此他被后世尊拜为“玉雕之行业神”。
玉石雕造像中都有雕刻貔貅,中国古代道家风水学者认为貔貅是可以把祸患化转为祥瑞的吉瑞之兽。貔貅造型、化身众多,其口大,腹大,无肛门,只吃不拉,象征揽八方之财,只进不出,同时可以镇宅辟邪,专为主人聚财掌权,为世人所追捧。古贤认为,命是注定的,但运程可以改变,故民间有“一摸貔貅运程旺盛,再摸貔貅财运滚滚,三摸貔貅平步青云”的美好祝愿。玉石雕当中,所雕的道教人物有不少,如道教创始人物之一老子,玉石雕中常以与他有关的典故为题材,如“骑牛老子”、“老子出关”,表达吉祥的寓意。又如八仙,这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位仙人,他们各有特点,神通广大,多用来表达吉祥的寓意,如八仙祝寿、八仙过海等。再如道教传说中的动物金蟾,据说它能口吐铜钱,因而被视作财运的象征,金蟾形状很有特点,它只有三足。
玉雕、石雕的雕刻还与道家思想有千丝万缕之关系,道家哲学思想主张追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堪称中国真正的哲学,其立意之高远、论辩之精确、涵盖之广泛皆为儒学等其他学说望尘莫及。“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艺术追求写意、神似、自然的风格和神韵。(www.xing528.com)
(二)玉石雕与佛教文化
与佛教相比,儒家是积极入世的,是待奉君王、经世治国的哲学,强调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伦理之道,反映在用玉方面,儒家便形成一套用玉制度,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即为中国玉文化的核心。道教追求自然,讲究“自然而然”、“万物齐一”、“人与道冥”甚至“白日羽化”,反映在玉文化方面就形成一系列“食玉养身、葬玉祭灵”的观念。
但佛教主张的是般若空性、色空不二,是否定世俗荣华的,这就使得佛教乍看起来似乎是与玉宝不涉,与金银无缘。其实,这应该是一个误会。经云:“相好光明以自严。”这庄严相就佛教思想来说,一方面是因为佛的果报,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七宝严饰”。此外,佛教与中国玉文化相联系,除中国人历来好玉外,还与佛教强调积攒“功德”的思想密切相关。
此外,佛教倡导与人为善,死后才能升入极乐世界,而这极乐世界是由黄金、白银、青玉、玛瑙、珊瑚、琥珀等铺成的,即佛教中的七宝,其中许多就是今天的玉石。以玉石雕刻的各种佛教题材也很多,比如说观音、弥勒佛、释加牟尼、童子等等人物,以及莲、法轮等等佛教圣物,这些佛题材表达着各式不同的寓意。
佛教元素在玉石雕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当中应用最广的要数佛和观音了。在玉雕文化中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叫做“男戴观音,女戴佛”,其实就是取其谐音“男戴官印,女戴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玉石雕中,最常见的莫如观音。观音心性柔和,仪态端庄,世事洞明,永保平安,消灾解难,远离祸害,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是救苦救难的化身。在《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中说,世间观音相皆是观世音的应身而非本相。观世音的应身有三十二数及三十三数之说。虽然观音呈三十二相,但是无论哪种玉雕观音,都要符合人们心中观音的重要特征,那就是端庄、慈祥。
罗汉也是佛像玉石雕题材的重要类别之一。罗汉为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罗汉的形象一般都是出家比丘相,头部无须发,身着袈裟,全身无任何装饰,或坐或立,栩栩如生。是佛教各类造像艺术中最为朴实无华的象征。
佛像造型在玉石雕创作中重视美感。然这美感,乃超脱俗尘之美,望之庄严、慈悲,令人心生欢悦。这便是佛像玉雕艺术的精髓所在。宗教艺术对玉石雕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玉雕艺术的发展。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玉雕艺术是一个相对包容的艺术门类,特别在对待外来文化及其他艺术门类上,吸收并创新,不断发展。
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与文学、艺术(包括音乐、建筑、雕塑)、哲学有着多方面的联系。玉石雕以其特有的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服务于宗教,不但为宗教意识的创造提供了艺术化的形象与意象,而且为宗教实践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具体的物质条件与表达方式。在宗教的形成和发展中,玉石雕所起的作用是全面而巨大的玉石雕的介入,对宗教意识的构成与表述,宗教活动的场所、用品、礼仪规范的实施起到的影响力,都是不可思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