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拓宽石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内涵
石窟和摩崖石雕始于汉末,兴于魏、晋、南北朝,盛于隋、唐,一直延续至宋、元、明、清各时代。其发展与佛教文化关系密切,石刻人物造像主要取决于佛图。陵园石雕是中国石刻的一大种类,以陵墓石像为主,还有石棺椁、画像石和墓葬祭器等石刻。雕刻的各种文臣、武将、仕女、侍者等人物石像和石马、石象、石骆驼、石鸟、石兔等各种石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生机勃勃。在历代皇家和皇亲国戚的宫殿、官府、宅院和园林中,石雕、石刻装饰随处可见,十分庞大壮观,雕刻技艺精湛。在此类建筑石雕中以石柱、础栏雕刻居多,雕龙最具特色,如石刻盘龙柱、故宫石盘龙御道等,一般多以大理石雕凿建造。经幢、祭坛、石雕这类石刻在中国分布得非常广泛,数量很多,历史久远,著名石雕、石刻艺术佳作不少。如唐代至五代时期崇圣寺大理石石刻,唐代实际寺汉白玉经幢和华清官内的老君殿汉白玉石刻造像,宋代晋祠石刻。我国以石造桥的历史悠久,有许多是代表性的建桥史碑,在国际建桥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石桥建造中,应用石雕刻艺术进行装饰的方法很普遍,从古至今都有,如惠安的洛阳桥。石阙和牌坊石雕的建造量大面广,有不少是珍贵的文物古迹,如汉代的阙很多,太室、少室、启母、冯焕、高颐、樊敏、沈府君、平阳府君等阙都很有名,石刻艺术精致,内容丰富。石牌坊的数量更大,分布更广,在全国到处可见,它们又可大致分为宫殿坊、官第坊、寺观坊、功德坊、陵园坊、园林坊、贞洁坊、忠孝坊和各种纪念坊等,制作石料以砂岩和大理石为主,是石雕艺术珍品和著名古建筑。中国历代修建的石塔甚多,其中运用石雕刻艺术装饰者常见,而在寺观内的塔中石雕刻内容多与各种宗教文化有关。还有石碑的雕刻,碑的种类有纪念碑、记事碑、功德碑、寺庙碑、殿字碑、陵墓碑等多种。除极少数为无字碑外,一般都是文字碑。通常碑的碑体上刻以文字,有的伴刻纹饰。碑座、碑盖多雕刻纹饰、鸟兽、花草、吉祥物,帝王家的碑盖上还雕刻有龙凤等。制作碑的石料以大理石居多,砂岩、花岗石也常用。石碑有的个体巨大,有的成为群体碑林。石书则以石代纸、以镌刻代笔写,巧夺天工。石碑、石书雕刻名作甚多。惠安石兽雕刻中,石狮雕刻别具一格,制作量不计其数,装饰用途广泛,如皇宫、宅院、官衙、庙宇、陵墓和现代的大型商厦、宾馆、酒楼大门两侧的石狮雕刻和桥梁、碑、坊的石狮装饰雕刻等。石狮体态造型变化多姿多样,如站、蹲、卧等,千姿百态,且常有地域性差异。雕刻的石狮取材广泛,多用砂岩、大理石和花岗石雕成。石画与生活艺术用品石雕石刻种类很多,如石崖画、天然彩石画、镶嵌石壁画与石屏等石画雕刻,端、鲁、洮河、松花、天坛(或盘古)与贺兰等名砚石雕,镇纸、文具石雕;酒具、烟石具、灯具和桌、椅、凳茶几等日常生活用品工艺石雕等,其数量大、制作精,砚雕等独具风格,成为中华石文化的奇葩。
从惠安石雕有史记载开始,石雕的造型是多种多样的,但真要说到茶具石壶等,却是在当代才开始出现,其拓展了惠安石雕的表现形式。而从全国的层面来看,石壶雕刻的出现,也拓展了整个中国石雕的表现形式,形成了新的风格与特点。
(二)拓宽茶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内涵
“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到隋唐时,金银器具的制作达到高峰,而在以后的朝代中人们喝茶所用的茶具各有特色,并且茶具的材质又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主要有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竹木茶具、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品种,特别是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鲜丽夺目,逗人喜爱。
在现代,玻璃器皿有较大的发展。玻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态各异,用途广泛。玻璃杯泡茶,茶汤的鲜艳色泽,茶叶的细嫩柔软,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上下穿动,叶片的逐渐舒展等,可以一览无余,可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特别是冲泡各类名茶。茶具晶莹剔透,杯中轻雾缥缈,澄清碧绿,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别有风趣。而且玻璃杯价廉物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玻璃器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比陶瓷烫手。
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制作的茶具,尤其是锡作为贮茶器具材料有较大的优越性。锡罐多制成小口长颈,盖为筒状,比较密封,因此对防潮、防氧化、防光、防异味都有较好的效果。唐代时皇宫饮用顾渚茶,金沙泉便以银瓶盛水,直送长安,主要因其不易破碎,但单造价较昂贵,一般老百姓无法使用。
在历史上,广大农村,包括产茶区,很多使用竹或木碗泡茶,它价廉物美,经济实惠,但现代已很少采用。至于用木罐、竹罐装茶,则仍然随处可见,特别是作为艺术品的黄阳木罐和二簧竹片茶罐,既是一种馈赠亲友的珍品,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中国历史上还有用玉石、水晶、玛瑙等材料制作的茶具,但总的来说,在茶具史上仅居很次要的地位。因为这些器具制作困难,价格高昂,并无多大实用价值,主要作为摆设,用来显示主人富有而已。(www.xing528.com)
茶器中的佼佼者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崛起,成为别树一帜的优秀茶具,明代大为流行。紫砂壶和一般的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由于成陶火温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经久使用,还能汲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也不会破裂;如有必要,甚至还可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紫砂茶具还具有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外形有似竹结、莲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形状的。《桃溪客语》说“阳羡(即宜兴)瓷壶自明季始盛,上者与金玉等价”,可见其名贵。明文震享《长物志》记载:“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我国茶具最早以陶器为主。瓷器发明之后,陶质茶具就逐渐为瓷器茶具所代替。瓷器茶具又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
1.白瓷茶具:白瓷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著名,其他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茶具也各具特色。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北宋景德三年真宗赵恒下令在浮梁县昌南镇建办御窑,并把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到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闻名于世,并远销国外。
2.青瓷茶具:青瓷茶具晋代开始发展,那时青瓷的主要产地在浙江,最流行的一种叫“鸡头流子”的有嘴茶壶。宋朝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达到了鼎盛时期,生产各类青瓷器,包括茶壶、茶碗、茶盏、茶杯、茶盘等,瓯江两岸盛况空前,群窑林立,烟火相望,运输船舶往返如梭,一派繁荣的景象。
3.黑瓷茶具:宋代福建斗茶之风盛行,斗茶者根据经验认为建安所产的黑瓷茶盏用来斗茶最为适宜,因而驰名。宋蔡襄《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这种黑瓷兔毫茶盏,风格独特,古朴雅致,而且瓷质厚重,保温性能较好,故为斗茶行家所珍爱。
比起瓷壶、陶壶来,石壶更有其精妙之处。石材本身的自然花纹及颜色丰富多彩,给工艺美术家们提供了艺术创造的余地。另由于制作石壶的材料质地细腻、温润,可以精雕细刻,可采用深雕、浅雕、线刻等雕刻语言,像油画那样细腻深入地表现作品题材的思想,在创作每把石壶的过程中,由于材料的自然属性所决定,每把石壶只能一把一把地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形状去构思设计,去制作,所以每位工艺美术家设计制作出来的石壶特点都不同。也就是这特点的不同,导致了每一把石壶都是特殊的,比起能够量产的其他材质壶而言,石壶拓宽茶文化的具体表现在:是以自然回归自然,茶衬托壶的美,壶表现茶的和谐。石头是厚重的,茶水如注,同大自然中水流于石间潺潺作响,其音其韵其美,是宁静是和谐温馨,最重要的是给人以自然的享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