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素质教育管理的理论探索

高校素质教育管理的理论探索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二字,包括以下含义: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有些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但素质教育是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不只限于文化科学素质。

高校素质教育管理的理论探索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二字,包括以下含义:

(1)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

(2)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从全国来说,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从学校教育来说,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什么素质?在酝酿准备阶段和起步阶段,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这些说法,或者过于笼统,或者失之片面。素质教育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要提高学生什么素质,应有统一的解释。这个统一解释就是《纲要》所指明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也就是说,要提高学生五个方面的基本素质。这个解释,既具体,又全面。

从学校教育来说,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各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决定》第一条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那么,怎样才算全面贯彻了教育方针呢?扼要地说,包括以下内容。

1.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国外叫道德教育。中小学要特别重视德育工作,要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德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国近代史、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防教育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

要改进德育的工作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使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德育最重要的是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

2.重视智育工作

智育即智力教育。智力一般指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判断力等。文化科学知识,是智力的基础。学生没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智力是不可能获得发展的。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通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靠改革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我们还应该把智力的范围看得更宽一些,例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智力。在信息时代和高科技发展时代,这些能力显得特别重要,要着力 培养。

3.加强和改进体育卫生工作

拥有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体育是从锻炼方面增强学生的体质,卫生是从保健医疗方面保护学生的健康。两者只有紧密结合,才能相辅相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要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要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

要重视学校卫生工作。认真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使他们了解一些科学营养知识。

4.发挥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www.xing528.com)

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中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审美能力,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才能。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音乐是美育的重点课程,中小学要加强美术、音乐的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重视劳动技术教育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人的途径,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对这句话要有正确的、全面的理解。一般认为,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就是组织师生参加生产劳动,这样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劳结合的目的,是使学生接触大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应该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看得更宽广一些,不要仅仅限于参加体力劳动。教劳结合是鼓励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做到了以上五点,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本书涉及教学工作管理、德育工作管理、体育卫生工作管理、美育工作管理、劳动技术教育工作管理,就是具体论述素质教育管理。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有些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这种说法不准确,容易引起误解。

所谓渠道,就是途径。所谓课堂,即用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地方,当然不包括课外,不包括社会实践活动。诚然,课堂是学科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科学素质的重要阵地,要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毫无疑问的。但素质教育是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不只限于文化科学素质。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的说法欠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指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和心理五项基本素质,应是多渠道、多途径的,光靠课堂不行。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不仅需要提高教师水平,改进教学方法,还要改革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据报道,韩国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有两条特别突出:一是减少科目,减轻学生课业等压力;二是压缩课时,减少学生课堂学习时间。如果我们过分强调“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就很容易忽视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势必淡化文化科学素质以外的素质,而这些正是目前中小学教育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不是少了,而是多了。有一种观点认为,学生课堂学习时间越多越好,少了就会降低教学质量。事实并非如此。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担任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是苏联公认的教学质量高、真正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学校。该校下午从不排课,而是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午后不进行紧张学习的脑力劳动,这是一个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条件。在这个条件下,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以为丰富精神生活、为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他还指出:“下午不进行紧张的脑力劳动,并非为了完全摆脱智力劳动,而正是为了让学生能过上富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五小时至七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全面发展,谈论培养素质、爱好和天赋才能,只不过是一些空话而已。”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课外活动基本上应在户外进行。帕夫雷什中学学生课后自愿选择的课外小组活动,如做游戏、旅游参观、徒步行军、阅读文艺科普书籍,进行文娱活动等,90%以上都在户外进行。人们普遍认为,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责任感和领导能力等。美国学生的课外活动可谓五花八门,有学术性的、娱乐性的、健身性的,也有社区服务性的。美国高中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表现,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名牌大学已将其作为总分的20%计入录取成绩。那些学科成绩优良、课外活动表现突出的学生,往往成为各大学竞相录取的对象。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应是多渠道、多途径的。基本途径是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学校多途径实施素质教育,政府要领导,全社会要支持。实施的渠道不应有主次之分,犹如五大素质没有主次之分一样。因为素质教育的效果应从整体去衡量,学生素质的高低应综合起来评估。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树立的几个基本观点

1.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全面发展教育

这是要树立的第一个基本观点。素质教育在酝酿准备和起步阶段,有过许多定义,模糊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而使学生全面发展,是现行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已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有法律权威。我们必须明确素质教育的实质,牢牢掌握全面发展这个核心。

2.实施素质教育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这是要树立的第二个基本观点。所谓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而不是只提高某一方面的素质。有的同志以为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是发挥学生的特长,把素质教育等同于培养学生特长的教育。学生的特长需要培养,但必须在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去发展学生的 特长。

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这是要树立的第三个基本观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表现在学习时间过长,作业量过大,考试过多,各种竞赛活动和学习资料泛滥成灾。其后果是严重影响学生全面发展,损害学生健康,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他们上学的时间比大人上班早,放学后还要面对一堆家庭作业以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辅导班。每年都有一些学生因负担过重而精神崩溃或离家出走,体质下降的学生也不在少数。这是对孩子的摧残!如果不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就谈不上实施素质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