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投入体制改革的趋势:高校教育管理的理论探索

教育投入体制改革的趋势:高校教育管理的理论探索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完善捐赠教育激励机制,落实个人教育捐赠支出在所得税前全额扣除政策。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政府、行业和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等多渠道依法筹集经费投入的机制。高等教育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予以扶持。

教育投入体制改革的趋势:高校教育管理的理论探索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当前,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育经费短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高,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仍然任重道远,教育经费的投入结构存在区域不均衡,教育支出项目结构不合理等。所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依然是我国教育中长期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规定,未来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将着力解决保障机制不健全、教育经费短缺,支出结构不合理和使用效益不高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制度建设多渠道保障教育经费的充足供给。

(一)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各地要根据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保证三个增长。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力争在“十二五”规划期间达到4%。

充分调动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出资办学。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培养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调整学费标准。完善捐赠教育激励机制,落实个人教育捐赠支出在所得税前全额扣除政策。

(二)落实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新机制

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投入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

(三)完善非义务教育的投入机制(www.xing528.com)

学前教育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普通高中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机制。随着财力增强,逐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财政投入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政府、行业和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等多渠道依法筹集经费投入的机制。高等教育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予以扶持。

(四)促进教育投入的均衡化

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中央财政通过加大转移支付,支持农村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依照成本分担原则,合理调整财政经费向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水平,实现三级教育投入的均衡化。

(五)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

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建立科学化、精细化的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增强经费分配的科学性。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强化重大建设项目和经费使用全过程的审计,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