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明末清初艺术观念嬗变的一般规律,是基于艺术学理论学科视阈下对特定的历史时期艺术观念的宏观性或一般性研究。
首先,“艺术”在中西方艺术理论中的所指是不同的。我国著名美学家、哲学家马采先生认为:“艺术”一词,是我国固有的术语,是到了近代才引入西方的概念而一变其意义的术语。在我国古代,“艺”,业也,学问、技术、才能也。《史记·孔子世家》:“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知识分子必修的六种科目,其中除了乐和书是我们现在所指的艺术活动而外,其他都是普通一般的“业”。又“术”亦“业”也,学问、技艺、事业也。《文字集略》:“术”法也;“艺”能也。“艺”指“业”的才能,“术”指“业”的方法。“艺术”便是结合技艺和学术的总称。《后汉书·成帝纪》中的“百家艺术”,便是这个意思。[1]可见中国传统理论中“艺术”概念所指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而在西方,1746年神父巴托的著作《相同原则下的美的艺术》中,他列举美的艺术为:音乐、诗歌、绘画、雕塑、舞蹈,另外还有修辞学和建筑。[2]可以说,自20世纪以来,虽然中国艺术理论研究中有众多语汇都直接或间接源于西方,“艺术”概念也大都沿用了西方的内容,但是所言及的基本范围仍然没有超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所指,基本涵盖绘画、书法、雕塑、戏剧、音乐、舞蹈和工艺、园林等艺术门类。
其次,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中国艺术史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时期。梁启超曾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把这一时期称之为中国学术史的转折点。[3]著名学者刘梦溪先生在《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中认为:“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学术流变,有三个历史分际之点最值得注意:一是晚周,二是晚明,三是晚清,都是天崩地裂、社会转型、传统价值发生危机、新思潮汹涌竞变的时代……”“明清易代既是我国社会历史的转折点,也是理解华夏学术思想嬗变的一个枢纽。”[4]文学史家陈伯海也在《中国文学史之宏观》中说:“文学史上先后出现的三次高潮,都发生在历史的转折关头”,第一次是周秦之交,标志着作家文学的开始;第二次是唐宋之交,标志着士大夫正宗文学的全面成熟;而第三次就是明清之际,是“整个古典文学到了总结的阶段”。[5]当然,从明末至清初的这一历史过程中,艺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亦如有关学者所言:“对我们中国的历史来说,中世纪和现代的交点,就是在明代末年,从此之后则进入了现代期。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因此,像书法、绘画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不是一般的量变,一般的量变每个时期都有的,这个变化是质变,以前的时期都没有过的。”[6]在中国艺术史发展过程中,明末清初这一带有质变意义的历史时期,其艺术的诸多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我国近代以来的艺术发展,因此对这一历史时期的艺术嬗变规律的研究,既能揭示明末清初艺术在整个艺术史中的具体情形,又对当代中国艺术发展具有“以史为鉴”的启示意义。
由是,本书将明末清初的艺术观念作为研究对象,大致基于以下思考:
1. 本书是从艺术学理论(或称一般艺术学)的学科视角,对明末清初艺术观念的普遍规律进行的研究。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正式把艺术学列为一个独立的门类,下设5个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本书即是以艺术学理论一级的学科属性与要求,立足于各个艺术门类一般规律研究之上,放宽考察视野,将明末清初各个艺术门类丰富复杂的现象进行一般性或宏观性考察,从而梳理各个门类艺术之间所存在的普遍规律。遵循这一学科视角和要求,既开拓了中国当下艺术史研究的新领域,同时也丰富了建立不久的艺术学理论学科成果。
2.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随着社会结构、文化思潮和政治朝代的更迭,整个社会在诸多方面均随之变化,而艺术发展也与社会发展一样进入了特殊时期。所谓“特殊”,是指这一时期既是明清两朝的更迭时期,又是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王朝的末期,对中国近代文明有着重要的转捩意义。但是,处于明末清初这一朝代交替中的艺术,却并非像明清朝代那样的泾渭分明,它依旧是沿着自身的艺术规律发展,呈现出持续且独立的嬗变特征。因此将“明末清初”这一时期的艺术现象作为整体给予观照,来探讨艺术观念在特殊时期所呈现出的嬗变特征,对揭示艺术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积极意义。(www.xing528.com)
3. 从整个明清在艺术史上的地位而言,明末清初对中国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转折起到关键性作用。美学家叶朗先生就认为:“可以把中国近代以前的中国美学史分为三个时期:即先秦两汉的发端期、魏晋南北朝至明代的展开期和清代前期的总结期。”[7]可见,清初即是中国美学史的总结期。因此,对明末清初艺术观念的研究既是对美学规律在艺术现象中的具体阐释,又是对中国古典艺术史从展开期到总结期转变的理论概括。
同样,在艺术史研究中也有学者称:“对应史前和文明社会初期、古代、现代,世界艺术的发展明显存在着原始艺术、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三大历时性板块……而古典艺术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借用历史学界的名词,古典艺术可以分为上古、中古和近古三个发展期。”[8]明末清初正处于中国古典艺术的近古末期,也可以说是古典艺术的梳理和总结期。总之,都说明了明末清初在艺术史上的转折作用和重要地位。
因此,这一历史时期中各个门类艺术都经历了由原始艺术到古典艺术的发展阶段,各个门类艺术都展现了比之前任何时期都较为普及与成熟的状况。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教育、艺术市场、艺术鉴赏、艺术研究等与艺术相关的诸多方面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局面。因而对丰富繁杂、日益成熟的艺术现象进行宏观性和一般性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把握明清艺术的基本规律,更能揭示出明末清初对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转捩作用,进而对近代艺术史的研究起到积极意义。
4. 艺术观念是人们对于艺术的相关看法、认知等所具有的普遍性思维活动。它不仅与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教育、艺术市场、艺术鉴赏、艺术理论研究等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更对艺术的相关问题产生决定性的作用。“观念”(idea)一词来源于国外,虽然尚未有具体的界定,但是“观念”的涵义始终包括人们对客观世界纷乱复杂之现象的基本看法。它相对于人们所说的“思想”则更具普遍性,既包括“思想”本身的所指,更涉及那些处于人的潜意识或感知状态的各种意识形态。因此,对于明末清初艺术观念的研究,就能从一般性的思维意识形态对影响艺术现象的根源给予观照,从而揭示纷乱复杂的艺术现象,以期能正确把握艺术嬗变的普遍规律。
5. 理论研究的价值一般都体现在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或启示意义之上。本书研究最终的现实意义是:通过对明末清初艺术观念嬗变的探讨与梳理,总结艺术发展与演变的一般规律,进而用这一艺术发展中的普遍规律来审视我国现当代艺术发展中的诸多现象。在我国文化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艺术发展的未来一直是有社会担当的艺术工作者所关注的。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核心有两点:一是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二是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9]根据这一思路,我们首先应该“认识自己的文化”,基于这一史实“以史为鉴”,来正确对待我国艺术发展的现在与未来。所以,明末清初艺术观念嬗变研究,无疑对我们具有现实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