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乐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与中国几乎所有沿海城市相较,澳门持续开埠至今的时间最长。近代舶来技术和设备的传入,包括电影,此地均属领军或前列。电影在澳门较早的引入[2]和1915年开始固定场所化[3],既得利又施惠于本地丰厚的传媒积淀。
以和电影技术相伴百年的印刷媒体为例,澳门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首个引入西方现代印刷术的地方。同时,这里还是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和鼻祖[4],是通讯邮政业务[5]和贸易方式一直发达便捷的地方。因此,伴随着澳门早期电影史丰富绵长的发展历程[6],以印刷和绘制为主的多类电影宣传文本——报纸、期刊、海报、装饰、单张等,承载着记录澳门电影放映发展和影响的重要信息。
为考察逾百年澳门电影宣传的语义及语境特征,本文将以图像和文字两大系统的交互作用与呈现为理论方法,并参照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奠定,多学者构建的系统功能-多模态分析(Systemic Functional - Multimodal Analysis,简称SF-MA或SFMDA, 其中D为话语Discourse之意)体系和子概念,去理解电影宣传物的整体语义和表达效果。
表1以Halliday专门针对印刷文本分析整理的框架为基础[7],结合本文分析对象所具备的特性——图和文(包括中文语法为主,英文葡文等外文语法)整合出适用于本文内容分析的系统功能-多模态分析的框架及概念。(www.xing528.com)
表1 系统功能-多模态分析层级(文字和图像面向)
表1中的系统功能[8]源于韩礼德,主要指文字因为本身的语法(grammar)和语义(semantics)合共构成内容层级(content stratum),同时又因为物质性(materiality)具有表达层级(expression stratum)。迈克尔·奥图尔(Michael O’Toole)在此逻辑基础上,引入文字和图像各自语法部分的具体成分及相互作用概念,以符际协同(intersemiosis,指不同类型符号在同一层级间的共同协作作用)来做概括。[9]表1首先表明了文字和图像的符际协同发生在某些特定类型(海报、杂志页等),特定类型由具体的部件(标题、正文、落款等)构成,部件再由具体的成分(字词、图样等)构成。同时表1在分层的基础上,分别看待文字和图像具体发生怎样的协同作用,有助于解释它们共同的语义及关联是什么,如何通过各自的语法交叉指涉等来实现,以及物质表现上如何基于共通的排版、印刷、构图等物质性基础来表达实现。
下面将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入分析。宏观上,将考察澳门媒体发展所产生的变迁与格局的扩大,如何作用到整体电影宣传上。微观上,将针对澳门电影放映中不同阶段的媒体宣传范式——特别是资料零散的无声片时代如何奠定宣传基础,以及有声时代已被拆迁改建的知名戏院张贴。通过锁定案例,以及进一步考察具体的宣传语义及图文交互方式、层级特点,可以进一步追溯和阐释其社会语境与文化传播动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