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芝红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影像本体论是电影理论研究绕不开的话题,关于“电影是什么”也是学界无法定性的讨论。数字电影时代令这份讨论变得更加有趣。在新媒介技术不断更新的当下,传统影像技术与数字技术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从“电影”到“后电影”,新技术的唤询使电影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边界与母题。VR技术的出现加速了这种焦虑。
自2017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首次设立了VR竞赛单元,翠贝卡电影节(Tribeca Film Festival)、瑞丹斯电影节(Raindance Film Festival)等其他电影节也同样对VR影像作品抛出了橄榄枝。这项2014年才悄然兴起的VR技术,以脸书(Facebook)斥资20亿美元收购著名的VR公司Oculus为起点,以时隔一年的VR短片《迷失》(Lost,2016)为里程碑,在2016年便迎来了“VR产业元年”。经过五年的探索,业界已经依靠VR技术制作出一批具有实验意义的作品。(www.xing528.com)
较之游戏、医疗、体育等领域,VR在影像领域的发展尤为艰难,其一是受制于技术发展初期极为耗费的成本,其二是VR影像处于一种全新的影像语言探索的早期,没有可以借鉴的章法及规律。本文认为,VR影像是新媒介和影像进程中的重要事件。但必须指出的是,VR影像和传统电影是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所言的“千高原”,两者的生长逻辑是非线性与开放式的,它们分享着相似的技术起点(摄影机运动),但同时也是技术游牧的平面,偶有交叉,生成的影像语言却不尽然。VR影像更像是一具无器官身体(the body without organs)[1],可被视为一份反电影的媒介文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