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摄影变革的两大要素:艺术理论视角

摄影变革的两大要素:艺术理论视角

更新时间:2025-01-1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理解摄影发生变革的要素,我们需要回到摄影诞生的时刻,充分把握是什么促成了摄影术的发明。摄影术的发明不能被看作一个纯粹的科学技术发明。[5]直至19世纪摄影术发明前夕,约翰·康斯特布尔依然严格遵着“除了真实性以外他别无所求”[6]的原则进行绘画创作。同时也如DNA一般影响着摄影的外在显现。因此分析摄影外在显现的变化时,需要以精神分析的敏锐,挖寻到外在表现与内在理念和技术之间的联系。

为了理解摄影发生变革的要素,我们需要回到摄影诞生的时刻,充分把握是什么促成了摄影术的发明。对这些要素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影响摄影外在形态的基础因子。因此我们首先将从摄影的历史脉络出发,回到摄影术诞生之前,探明是什么催生了摄影术的诞生。

摄影术的发明不能被看作一个纯粹的科学技术发明。对摄影的欲求早在摄影术发明的数百年前就诞生,我们可以明确地指出这门于1839年诞生的技术,其背后蕴含着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文明对美术的重要诉求,即真实地再现自然。从15世纪初期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发明了透视法,并将这一数学法则引入美术创作领域,绘画艺术的原罪就已然产生。[5]直至19世纪摄影术发明前夕,约翰·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依然严格遵着“除了真实性以外他别无所求”[6]的原则进行绘画创作。贡布里希认为,这一时期西方美术精神中对可见世界的探索压过了对诗意情趣的表达,并对后来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更为深远的影响[7]。对现实主义绘画的追求催生出对摄影的渴望,自“小孔成像”这一现象被发现之后,暗箱这一蕴含着摄影概念的机器于15世纪以来成为西方画家们的辅助工具。对完美再现现实的渴望,促使着人们进一步尝试将黑暗盒子中的影像固定下来,毕竟还有什么媒介能比在暗箱中投射出的自然光线更能再现自然呢?

同时18世纪末期化学兴起,化学成为最为时尚和热门的新兴学科。[8]化学兴起导致了感光化合物的发现,1777年瑞典化学家卡尔·威尔海姆·舍勒(Carl Wilhelm Sheele)通过实验发现了卤化银的感光性。[9]1819年,约翰·赫歇尔(John Herschel)发现硫代硫酸钠溶液可以除去未曝光的银盐,这一发现在1839年的3月份被一直尝试将潜影显现出来的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所知晓,他用硫代硫酸钠取代了氯化钠,解决了将影像固定下来的最后一个问题,这一年摄影术宣布诞生。(www.xing528.com)

理念的欲望和技术的进步这两个因素犹如摄影的基底,造就了摄影的诞生。同时也如DNA一般影响着摄影的外在显现。因此分析摄影外在显现的变化时,需要以精神分析的敏锐,挖寻到外在表现与内在理念和技术之间的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