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艺术的旅行:探索跨文化性与老夫子的原生基因

艺术的旅行:探索跨文化性与老夫子的原生基因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夫子从其诞生的第一秒开始就带有先天性的跨文化基因。漫画《老夫子》的场景和人物都发生在香港,其成功之处也是因为多年来一贯的表现香港的在地风情,但是《老夫子》漫画的原创者王家禧先生是一个地道的中国北方人。因为作者王家禧从贵族到平民,从北方到南方的人生经历,其笔下的老夫子也具有了跨越阶层的视角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这也是老夫子受到广泛欢迎的根本原因。这个“跨文化”的过程融合首先是从地域性的交叉开始的。

艺术的旅行:探索跨文化性与老夫子的原生基因

老夫子从其诞生的第一秒开始就带有先天性的文化基因。

首先是其作者身份和香港本地题材形成的中国南北文化跨越。漫画《老夫子》的场景和人物都发生在香港,其成功之处也是因为多年来一贯的表现香港的在地风情,但是《老夫子》漫画的原创者王家禧先生是一个地道的中国北方人。王家禧,笔名王泽(他的笔名与其长子的名字相同,很多人误会王泽是一个人,其实是父子同名),1925年生于天津,1944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西洋画专业。王家禧来到香港的时候已经31岁,开始绘制老夫子的时候36岁。这是艺术创作地最佳年龄,在这个阶段既保留着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又能够产生独立的判断和分析,所以老夫子漫画中的香港社会,其实是用外来者的新奇视角在观察生活。老夫子的早期作品中他者的表现视角尤其明显。一个生长于北京和天津的文艺爱好者、绘画天才,来到中国南方的香港,当他拿起画笔去描绘这个对他来讲全新的世界时,香港的电车、武馆、茶餐厅等本地人司空见惯的事物,对于来自北方的王家禧来讲都特别新鲜有趣,激发出很多创作灵感。所以,老夫子的漫画兴致勃勃地表现了香港的大街小巷,用非常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那个时代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其作品也由此具有了贴近生活的基本特征,漫画中强烈的在地风格经过时间的不断洗礼好像一部香港历史,成为老夫子最重要的文化价值之一。

在1956年移居香港之前,王家禧曾有过一段显赫的出身与优渥的家庭生活,从小受到贵族式的精英教育,精通游泳跳水、溜冰、打猎,还曾经担任过乐团鼓手。后来,这些丰富的生活经历都被融入老夫子漫画中成为其创作的素材。由此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个相当矛盾的人物,老夫子是平民的角色,但漫画中的老夫子并没有凸显劳动阶层在资本家压榨下的辛劳和悲愤,以阶级的视角为社会抱不平虽然在漫画中时有出现,但绝不是其创作的核心。相反,老夫子几乎从来没有为柴米油盐发过愁,他的生活时不时地映射出浪漫的文艺青年气息,一如其作者王家禧的青年时代。老夫子是一个有大量闲暇时光的打工仔,他喜欢音乐和运动,和朋友们组建过自己的乐队,很多故事都是在他和朋友们骑脚踏车的时候发生的。老夫子的爱情也充满浪漫格调,他在窗下给陈小姐弹吉他,和陈小姐一起游车河,刚在餐馆打工刷完盘子的老夫子一转身就和陈小姐在咖啡厅约会。在“老夫子”系列漫画中,那些对底层生活的描写和有关生活小情趣的情节总是交替出现,而且结合得无比自然。老夫子是打工仔、冒险家、功夫大师、乞丐、的士司机,有时会穿越时空回到古代,有时又会遇上外星人。总之,老夫子努力工作但看起来不用担心生计。在那个年代,这种超脱的状态可能只有出生在富豪之家的王家禧才能真正体会吧。

因为作者王家禧从贵族到平民,从北方到南方的人生经历,其笔下的老夫子也具有了跨越阶层的视角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这也是老夫子受到广泛欢迎的根本原因。老夫子的形象当然是市民阶层的,但他游戏人间的生活态度,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对流行文化的敏锐把握远远超越了小市民的视野范畴。这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幽默、自我解嘲的视角,一个身处在平民阶层却在某种程度上超然物外的独特心态。其实说老夫子是香港第一代都市雅皮士也不为过。王家禧从一个外部的他者视角挖掘出连香港人自己都不曾意识到的这个城市居民的美好特质。老夫子的性格在香港市民的身上增加了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抱着开放的态度迎接变化,抱着豁达幽默的心态接受不可回避的挫折,最重要的是老夫子乐观地相信未来的美好。老夫子提升了香港平民阶层的精神境界,勾画出勤劳乐观、开放进步的香港市民新的形象(图1)。

(www.xing528.com)

图1 老夫子和他的朋友们玩乐队、骑车郊游

王家禧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其优秀的绘画能力,在当时的香港漫画界有如此深厚的西洋绘画基础的漫画家独此一人。《老夫子》漫画的视觉效果和画面的表现力在同时代的作品中无人能出其右,仅凭借超群的画工就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同时代的漫画作品。王家禧的长子王泽回忆父亲的时候曾说:“最早期的漫画,那时候他已经很厉害。以前我不怎么觉得,现在再看1956年,哇,真厉害!”[2]王家禧的绘画水平在当时的香港漫画界鹤立鸡群。和王家禧合作了超过40年的漫画出版人吴中兴至今对王家禧的画功赞不绝口:“由于曾受正式学院训练,其深厚的素描根底,直到现在仍是本地漫画界所罕见。反观50年代及以前本地漫画,即使技巧训练熟练如许冠文的‘财书’,无论是笔触线条以至造型均难以与王泽的老夫子相比。”[3]

综上所述,老夫子因其创作中原生性的“跨文化”色彩,反而促成了他者视角对地域文化的解读及发掘,从而将一个地域文化的价值用更普适化的思考表达出来,最终《老夫子》反身融合为香港文化中的元素之一,并因其思想的开放性和先进性而衍化为香港本地的文化象征。这个“跨文化”的过程融合首先是从地域性的交叉开始的。第一个层面,作者王家禧以外来者的视角全面地表现了香港市民的生活,《老夫子》画面中表现的重点都是在中国北方鲜少见到的情景,如广式茶楼、街边的面馆、武术会馆、狭窄的街道、摩天大楼等,这等于是向世界介绍了香港的特色。而且随着《老夫子》的不断连载,这种记录逐渐叠加积累,最终呈现出了一种事无巨细的全景式的文化记录,这就形成了代有见证意义的文化历史价值。第二个层面,老夫子文化融合性的核心在于超越阶级、职业、年代的开放性的角色设定。老夫子身穿晚清时期的长袍马褂,喜欢的却是西餐和汽车;老夫子外形上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但肢体动作是年轻人;老夫子是劳动阶层,但爱好运动、音乐等新鲜事物,代有中产阶层的品位和强烈的现代都市感。王家禧先生用超然的眼光塑造了老夫子,又使其和香港的风土人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老夫子既是本地的又是开放的,形成的是广泛的社会代表性,香港各个阶层都可以在老夫子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第三个层面,在视觉表达上,老夫子漫画既有香港商业漫画的特点,又具有传统素描的严谨性。这样就使其在商业性的同时保留了写实绘画的记录性,在图像语言中增加了严肃的写实主义批判元素。由于有了这三方面的交融和创新,老夫子给当时的香港人呈现的是个既熟悉又新颖的形象。1962年连载两年之后,1964年5月,《老夫子》第一册漫画单行本出版,首印1万册,两三天就卖完了,再版8000册也很快售罄。《老夫子》长达半个世纪的传奇故事由此登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