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慈城地理环境:北纬30°特殊地形,绝佳县城选址

慈城地理环境:北纬30°特殊地形,绝佳县城选址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著名的城市规划学家张驭寰教授在《中国城池史》一书中盛赞慈城的地理环境和选址规划。作为北纬30°的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慈城拥有令人惊羡的地理环境和“风水”资源。直至距今7500年前的最后一次海退,宁波盆地和姚江谷地才稳定地露出海面,成为泻湖和湖沼平原。在《浙江通志》、《宁波府志》等权威典籍中都盛赞慈城的地势龙腾虎踞、吞吐云气,认为此种地形乃天造地设,作为县城选址可谓绝佳之境。

慈城地理环境:北纬30°特殊地形,绝佳县城选址

中国著名的城市规划学家张驭寰教授在《中国城池史》一书中盛赞慈城的地理环境和选址规划。浙江大学教授王深法先生等人更用科学原理剖析了慈城的“风水之谜”。作为北纬30°的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慈城拥有令人惊羡的地理环境和“风水”资源。

慈城地处宁波断陷盆地西北边缘(东经121° 25' 49”至东经121° 26' 37”;北纬29° 58'22”至北纬30°),北倚熔岩丘陵,南俯湖沼平原,西邻姚江谷地,东屏红土低丘。近看慈江、远眺姚江及江南群山,可谓四明山水尽收眼底。

宁波盆地和姚江谷地,在笫四纪地质时期曾遭多次海侵,那时的慈城之地只是一片汪洋中的避风小港。直至距今7500年前的最后一次海退,宁波盆地和姚江谷地才稳定地露出海面,成为泻湖和湖沼平原。古城基地也成三面临水的高滩海涂,其城区比东南城郊高出12. 5米,并向东南倾伏。从此,这里开始有了人类活动。

明代彭山

慈溪县城国(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慈溪县志》)

管山亭图左下为讴思庙(英国旅行家摄干1865年方霖收芨)

姚江以北丘陵,原为四明山脉,但因近东西向的“昌化——普陀大断裂”,使姚江南北的山脉失去联系。因此江北丘陵自成体系,自尊五磊山(高424米)为太祖山,其中东出一脉直奔东南古城。在离慈城6公里的东北隅,起天柱峰(高385. 8米,现名黄泥尖),可谓慈城的太宗山。后向南延伸至八羡山,成慈城少祖山。东起大长龙(高262米),西至长龙山(有石刺峰高191. 2米),呈弧形山脊,如孔雀开屏横亘在慈城之北,并向南发数条支脉,拱抱慈城,形成风水学上所谓的“九龙戏珠”之势。其中自长龙山中心出脉的石刺岭最为罕见,如游龙延伸1公里,两翼有冈丘护卫,一路簇拥入城,在城内昂首成丘。西丘为抱珠(15米);东丘名浮瓶(18.1米),也称珠山,成为慈城之玄武(主山)。按中国传统人居环境观,宝地必有生气,石刺岭能将后山“生气”输送入城,如胎儿之“脐带”,又似结瓜之长藤。因石刺岭多处束腰结咽,似断似连,故可免遭崩塌、滑坡等山地灾害。由此可见,石刺岭实为古城之命脉。

慈溪县城,东皋寺、管山亭、夹田桥、官山桥、聚贤亭分布图(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慈溪县志》)

慈湖风水祠前的樟树(摄于1957年)

在城东,由八羡山向南发脉,为花瓶山、马岙山、清道山(塔山),呈青龙蜿蜒之势;在城西,八羡山向南出脉,为大样山、大宝山,似白虎伏地之状。东南巽位有官山低丘为案,可视为案山;城南宽广的湖沼水网平原上,星点状出露的双顶山、赭山、卢家山和姚江南边的四明群山,均可视为朝山。特别是赭山,山体赤红,犹如朱雀翔舞。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四灵空间围合,既能有效地阻挡西北寒流入侵,又能导引东南季风入城。这样的格局在全国各县的县城选址中是罕有的,因而也引得了众多堪舆家的倾心。在《浙江通志》、《宁波府志》等权威典籍中都盛赞慈城的地势龙腾虎踞、吞吐云气,认为此种地形乃天造地设,作为县城选址可谓绝佳之境。编纂者虽多鸿儒巨子,但对此神奇之地,仍无以赞辞形容其妙,因而只能再三叹之。

夹田桥(英国旅行家摄于18654.方霖收藏

明嘉靖《宁波府志》记慈溪县形胜:“县负山而治。山起于艮,为天柱峰,高插天表,层冈连亘翔舞,而南至乾阳,再耸为石刺峰,斗绝直下为支陇,从中蜒蜿如游龙者里许,昂首左盼为浮鳌山,县治奠焉。治之左为上午岙,东岭出其腋,又左为花瓶峰、马岙山、清道山抵夹田江,伏脉乱流为管山,前抱于巽隅。

清雍正《浙江通志》记慈溪县形胜:“慈溪为县,三面阻山而不足于南。其县阴诸峰,巍伟秀拔,迤而左旋,若舞凤,若惊龙,或起或假,达于巽隅而止。”“慈枕山为邑,五曜归垣。九龙回合兑位,宝山屼然翼蔽。干背霄而蔽白日,隐然室有障,东有屏也。”“凭高原,面广野,九岭腾骧,二江吞吐。东据鸬鹚之浦,北枕黄牛之山治之右为黄库岙,为大样山,西岭跨其肩,又南为大宝峰,而蓬山振于申位。大抵左山秀衍而嬴,右山雄壮而峙,环治九岭,皆腾骧拱向,即堪舆家所称‘九龙戏珠’之势,故又谓县治为珠山。新城雉堞,循山而起。街衢缩三衡六,方如棋局,画象坤爻,圜阓整整,西南其户。其前则内外二江,潮汐吞吐,支流绪派,包络市鹿。登邑而望,江南诸山,悬青献碧,若玉屏外障。而双顶山之巧秀,赭山之丰隆,乂为西南之旁辅助。其后则沧溟迥浸,龙头龙尾耦峙于二隅,浪港、掘泥诸山行为联属。烽兜相望,兵卫有严,平旷可顿,隘翳可伏,虽非百二之险,而捍御海夷,亦坐据其胜者也。他若风由西翔,狮峰东踞,丈亭总三江之冲,抱子绕龙蛇之伏,皆足以壮邑都之观。而日月之湖,并丽于鸣鹤,佛迹之异,三见于大蓬,是亦一方之奇,而方舆之所为志也。”

抱珠楼石雕(www.xing528.com)

张驭寰《中国城池史》中记述:慈溪城为梯形,四个城角为圆弧状态,全城七个城门,南城门一个,北、东、西城门各开二个。城门洞为券门,上部做楼,从图上来看城门没有名称,也不设瓮城。

城的四周,有护城河围绕,南城墙有两道护城河,东西城各建一条,东城的护城河,到北关。北城门之外有阐湖,护城河流入其中。同时,在东西靠南的城门之南侧,从护城河引入城中一条河,东西方向贯通全城。

这座城,东郊与西郊有南北方向的山,而且是山连山,在这两排山之间的平地建城,选址是非常适中的。

在城内的建筑:东庙、县学、关帝殿、慈溪县署、城隍庙、张孝子祠、永明寺、西庙。另有三座大桥,一曰新桥,二门骢马桥,三曰德星桥。其他地段为居民住房。

城外的建筑:南门外有夹田桥、三板桥、太平桥、管山亭。城东门外有清道观、先农殿、邑厉坛。北城外有:阐湖、社稷坛、普济寺、慈湖书院。西城外有鹏山寺与鹏山塔。

这座古城呈梯形城池,别有风怙,这样规划方式是十分少见的,有山又有水,还落湖存水,寺观庙宇齐备,特别是河水东西贯通,引水入城这是格外有意义的。

浙江大学王深法教授在《人杰地灵的江南古县城》一·文中对慈城风水之谜进行研究,最后总结说:慈城,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了“马蹄形”海湾高滩,具铲九龙戏珠”、“四灵围合”的意象空间。在此基础上,历经数代志士仁人对自然山水的整治,造就了江河湖溪相连、四水汇流归堂的水系格局。在城市建设中巧用地形,按“坤卦”、“神龟”寓意设计,从而达到了“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体现出了“人杰地灵”互为因果的真理。

小路通向彭山塔(摄于1948年前后)

夹田桥管山亭(摄于1910年)

有的联语,出句显得奇特,难度极高,虽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亦终无法对上。人们称这种对联为“绝”对。下面举一个流传已久的例子。

浙江慈溪城内原有东西两条大街,街上各有庙宇一座,称东庙、西庙。东庙祀奉三国东吴大夫阐泽,即火烧赤壁中代黄盖去曹营下书者。西庙祀奉唐肃宗时宰相房琯。房琯与杜甫相知甚深,杜集中有《祭故相国清河房公文》、《别房太尉法》诗。有人据以上情况出一上联征对。联云:“东庙阐公,西庙房公,两公门户相当方敢并坐”,把阐字拆为“门”、"敢”,房字拆为“户”、“方”,然后将这四字交错罗列,缀合成“门户相当,方敢并坐”之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由于条件限制太多,很难做到全面照应,因此至今未见对出下联。

西悬岭

从骢马桥看陶家弄口(摄于195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