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尧的儿子丹朱不是王位继承者,舜成为新帝

尧的儿子丹朱不是王位继承者,舜成为新帝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众大臣心想,这王位理所当然是由尧的儿子来继承,因此众人一致推举丹朱。大臣们商议了一阵,终于想到一个人,连忙向尧推荐:“有个叫舜的年轻人,听说又孝顺又能干,在乡里间颇有美名。”尧自十六岁继位为天子,在位七十年得到舜,经过三年考核,证实舜确实可以托付重责,才把帝位正式禅让给他,而后又经过二十八年才寿终正寝。

尧的儿子丹朱不是王位继承者,舜成为新帝

提起尧,谁都知道他是一位仁慈圣明的好君主。人民仰望他,就像葵藿仰望太阳一样;人民依赖他,就像田里的庄稼依赖雨露一样。

尧的节俭朴素也是出了名的,他住的是简陋的茅草房子,喝的是野菜汤,吃的是糙米饭,穿的是粗麻布衣服,用的是土钵土碗;出门往往只骑着一匹白马,很少乘车,就连守门的小吏也过得比他舒服!

如果听到有人没饭吃、没衣服穿,他一定难过得食不甘味、睡不安寝,说:“一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才害他们挨饿受冻。”如果有人犯了罪,他也会伤心得自责不已,说:“都是我害他们陷入罪恶的泥淖(nào)里。”他把一切责任都担在自己肩上,毫无怨言。

不但尧是个好君主,在他左右办事的,也全是一些精明能干的贤臣,尽心地协助他教育人民,照顾百姓,改善众人的生活。所以在他当君主的整整七十年里,全国上下一片升平景象,即使有可怕的大水灾,人们对他仍旧是衷心爱戴。

根据记载,尧在位时曾发生过大水患,历时二十二年之久。当时整个大地都受到洪水的侵袭,一片汪洋,房屋被摧毁了,农田被淹没了,人民扶老携幼到处漂泊,不仅要忍受寒冷和饥饿,还得时时提防恶禽猛兽的攻击,天天在死亡的边缘挣扎,真是凄惨可怕极了!

仁慈的尧忧心如焚,却想不出法子来治理洪水、解除人民的痛苦。这天,尧又召集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

“各位快想想有谁能担任治水的工作。”尧不止一次地追问着。

“你的儿子丹朱可以胜任。”大臣放齐提议道。

尧听了,登时脸色一沉:“哼!知子莫若父,丹朱脾气暴躁,性情乖僻,怎能担当重任?”

“水官共工可以。”另一名大臣奏道。

尧仍是摇头:“共工这个人,花言巧语,心地邪恶,也不是可用之材。”

众人你瞧瞧我,我看看你,无言以对。

“唉,你们看,这洪水如此厉害,百姓简直活不下去了!大家快想想办法啊。”尧不住地叹气,满怀期望地望着众人。

“这……有个人……或许可以试试。”一名大臣吞吞吐吐地说。

“哦,是谁?快说!”

“崇伯鲧(gǔn)。”大臣回答。

“是呀,怎么没想到他呢?”

“对,对,鲧可以办这件事!”

在座其他人一听,纷纷点头附和。尧却皱紧双眉,再度摇头:“不行,鲧性情狠戾,常常不听从命令,而且刚愎自用,不能虚心采纳别人的意见,恐怕难以成事。”

“可是除了他之外,实在找不出更适当的人选了。”

“不如先让他试试,倘若真的不行,再想其他的办法。”

大臣们七嘴八舌地劝着。尧考虑了许久,才勉强点头答应:“也好,就让鲧去试试吧。”

果然不出尧所料,鲧足足花了九年的时间,却一点成绩也没有。原来鲧一味采用堙(yīn)障的方法,哪里有洪水,他就搬土石来填塞、阻挡哪里,结果土堤越堆越高,洪水也跟着越涨越高,一旦洪水漫过堤防,后果一发不可收拾。

鲧由于用错了方法,不但没有治好水患,使洪水消退,反而使灾情更加惨重。尧大为震怒,就在羽山将鲧处死了。

尧的年纪渐渐大了,每当他劳心焦思地为国事操劳时,常常觉得力不从心,他想:“该找个有才德的人来接替我了。”

于是,他把大臣们召集起来,说明自己的意思。众大臣心想,这王位理所当然是由尧的儿子来继承,因此众人一致推举丹朱。

不料尧却一脸嫌恶的表情,很不高兴地说:“哼,我还不了解自己的儿子吗?他根本没这个能力。”

大臣们一听,相顾愕(è)然,他们万万想不到尧竟然不打算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我的意思是,”尧环视众人,微笑道,“从你们之中选一个人来继承。”

众人连连摇手,惶恐地齐声推辞:“臣等都是庸碌之辈,无才无德,更没有资格担此重任。”

尧微感失望,深深叹了口气,说:“难道没有人可以接替我了吗?你们仔细想想,不论是贵族国戚,还是隐者逸士,只要才德兼备,就可以推荐给我参考。”

大臣们商议了一阵,终于想到一个人,连忙向尧推荐:“有个叫舜的年轻人,听说又孝顺又能干,在乡里间颇有美名。”

“舜……”尧思索了一会儿,颔首说道,“嗯,关于他的事情,我也略有耳闻,只是不知道他是否真如传说中那般值得称道。”

“传闻应该不假,否则怎会众口一词,对他如此赞扬有加?”(www.xing528.com)

“我还是先考验考验他。”

尧的考验非常特别,他竟将自己的两个宝贝女儿——娥皇、女英——同时许配给舜,想试试他治家的能力。能够把数口之家治理好,才能进一步谈治理拥有数万人的天下。

原本只是普通农民的舜,突然做了尧的女婿,一夜之间就显贵了起来。可是他一点也不骄傲,仍然和从前一样种田、打鱼,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那两位高贵的妻子也丝毫没有贵族姑娘的架子,完全和一般平民女子一样,严格遵守妇道,亲自操持家务,尽心侍奉公婆,与乡里和睦相处,有着标准的好媳妇风范。

消息传到尧的耳中,尧很高兴自己没有选错人,于是把舜召到朝中,让他担任各种官职,试试他处理事情的能力,同时也让他学习如何与百官应对。

精明能干的舜果然没有令尧失望,大小事情都处理得头头是道,而且人缘儿很好,百官都很敬重他。

等到舜对朝中所有事务都熟悉了,尧又派他到各地去巡视。舜一个人走遍全国所有的田园旷野、河流湖泊、高山密林,无论遇到任何毒蛇猛兽、暴风雷雨,他都能勇敢地面对挑战,化险为夷。

舜凭着大无畏的勇气和过人的智慧,通过一场又一场的磨炼,令尧感到非常欣慰,决定把帝位传给这个既贤孝又有才干的青年。

尧自十六岁继位为天子,在位七十年得到舜,经过三年考核,证实舜确实可以托付重责,才把帝位正式禅让给他,而后又经过二十八年才寿终正寝。这么算来,尧去世时已一百一十七岁了!

尽管尧如此长寿,当他去世时,人们仍然觉得他走得太快了,个个捶胸顿足,号啕痛哭,如丧父母,纷纷自动为他服丧三年,可见人们对他是如何感恩和爱戴了。

至于舜,又是怎样的人呢?

舜的父亲叫什么名字,史籍上并未记载,只知是个双目失明的老头儿,人人叫他“瞽叟”。舜的母亲在他幼年时就过世了,瞽叟又另外娶了一个妻子,生了个儿子叫象。

瞽叟是个糊涂、不明是非的人,只宠爱后妻和后妻生的儿子象。而后母,更是心地狭小,出名地泼辣凶悍,把舜看作眼中钉,每天对他不是打就是骂。

至于舜的弟弟象,也和他后母一样,非常粗野、顽劣,总是想尽办法欺负他。天性敦厚的舜却一点也不怨恨他们,反而更加小心翼翼地侍奉父母、照顾弟弟,久而久之,乡里间就盛传着他“孝悌”的美名。

然而,可怜的舜依旧无法博得父母、兄弟的欢心,时时受到虐待,甚至被赶出家门,舜只好独自搬到妫水附近的历山下去住。

舜在历山耕种,没多久,历山的农人们受了他德行的感化,纷纷让起田界;他到雷泽打鱼,不久雷泽的渔夫们也争着让起渔场;他在河滨做陶器,陶工们学着他的方法,做出来的陶器又美观又耐用。

人们都喜欢和舜住在一起,凡是他住的地方,不到一年就成为小村庄,第二年就成为热闹的市镇,到第三年就发展成繁华的大都会了。

舜的名气越来越大,终于传到尧的耳中,尧不但赐给他布匹、牛羊、屋舍,还把女儿嫁给他,目的是考验他是否有能力治理天下。

瞽叟一家人见舜平步青云,又富又贵,一个个忌妒得咬牙切齿,千方百计想害死舜,好并吞他的家产。

幸好舜一次次逃过他们所设下的狠毒圈套,而且仍然和从前一样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终于感动了父母、兄弟,使他们彻底悔悟。

从前高阳(即颛顼)在位时,曾任用八位有才德的才子来协助自己治理政事,称为“八恺”。高辛(就是帝喾)继位后,也聘请了八位贤能的才子来辅弼自己,称为“八元”。

舜接受尧的禅让,继承帝位后,也仿照高阳、高辛的旧制,遴选“八恺”为后土之官,处理有关土地的各项工作,使人民丰衣足食;又选派“八元”到全国各地教育民众,劝导人民遵礼守法,循规蹈矩,使全国确实成为一个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礼仪之邦。

此外,舜还重用尧手下的几位旧臣,依据各人的专长,分别任命他们执掌不同的工作。例如,任命禹为司空,负责各种工程建设。而禹最脍炙人口的事迹,就是治平自尧以来一直无法彻底解决的洪水为患的大难题。

除了禹,舜还任命契为司徒,掌管教化事务;任命皋陶主管刑罚;任命伯夷主持礼教;又命夔掌管音乐,指导人们接受音乐的熏陶。

虽然在舜的英明领导之下,中国已慢慢成为一个太平安乐的礼仪之邦,但不幸的是,仍有些凶狠跋扈的氏族仗势欺人,为非作歹。

其中为害最大的就是欢兜(黄帝时的部族)、共工(少昊时的水官)和鲧(颛顼时的一族)的后裔。这些氏族生性顽劣蛮横,又缺乏礼教的熏陶,自黄帝时起就经常四处骚扰人民,无恶不作,百姓头痛不已,又拿他们无可奈何,因此分别以古时三种凶狠的怪兽——浑沌、穷奇、梼杌来称呼他们,合称“三凶”。

至帝尧,不但仍未能平服这三个地痞流氓似的恶霸氏族,反而多了一个贪图美食佳肴、喜欢抢夺他人财物的缙云氏家族,为恶之烈与“三凶”比起来,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人们称他们为“饕餮”,与三凶并列为“四凶”。

一直到舜当了天子,才把这四个凶残不仁的氏族驱逐到四方极偏远的地方,让他们自生自灭,同时借他们的力量,制服那些山林异气所生成的魑魅魍魉,免得这些精怪出来危害人间。

经过舜及他手下“八元”“八恺”等贤臣的尽心治理,当时的中国,确实称得上太平盛世,人们对这位爱民如子的有道明君,无不忠心敬戴。

中国向来讲究伦理,认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你看,连乌鸦都知道反哺,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们,如果不能孝顺父母,岂不是连禽兽都不如?

当然,世上难免有不明事理的父母,这时我们除了更加孝顺外,还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如果情形实在很糟糕,不妨向师长或亲戚、邻居求助。否则,让父母背上不慈爱的恶名,也是不孝!

你是不是常常在无意间惹父母伤心,自己却一点也没发觉?

当父母的意见和你的意见不一样时,你是不是就认为他们错了,而乱发脾气,埋怨父母不了解自己?想想看,该怎么做才对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