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史记》记载,在黄帝之前,还有两位对人民贡献卓著的领袖,就是伏羲和神农;之后,有五位帝王——少昊、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唐尧、虞舜。这八人合称“三皇五帝”,他们代代相承,创造了中国远古时期的辉煌历史。
传说伏羲本姓风,母亲是一个叫华胥国的极乐国土的姑娘。
有一天,这位华胥国的姑娘到林木蓊郁、风景优美的雷泽去玩,无意间看见水泽边有一个大得离奇的脚印,觉得又奇怪又好玩,就用脚去踩一踩,比比看它到底有多大。谁知这一踩,她竟然怀孕了!后来她生下一个壮小子,就是伏羲。
出生不平凡的伏羲,长大后也有不平凡的表现。他用绳子编成网罟(gǔ),教人们打鱼、捕鸟;又教人们畜养动物,充作食物,对改善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而他最大的贡献,是根据所观察到的天文、地理、动植物、人事等各种现象制作了八卦。
八卦就是八个以长线、短线组合而成的符号,即 (乾)、 (坤)、 (震)、 (巽)、 (坎)、(离)、 (艮)、 (兑),分别代表自然界中的八种现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其中以天和地最重要,因为一切自然现象,包括人类的活动,都是以天、地为根源的。
由于这八个符号包括了天地万物的种种情况,所以人们就拿它来记载事情,因此这八个图样不只是“符号”而已,也可以当作“文字”来使用。
伏羲之后,便是炎帝神农。
炎帝本姓姜(因为他是在姜水边长大的)。母亲名叫女登(一作“安登”),本是有氏女子,后来成为少典国的王妃,因受神龙感应而生下神农。
炎帝在位时,人类已经生育繁多,单靠捕猎、采撷而得的食物经常不够吃,于是他想到用木头制作耒、耜等农具,教导人们开垦田地、播种五谷。从此人类便能自己种植粮食,不愁衣食了。大家感念他的功德,便尊称他为“神农”。
炎帝不仅是农业之神,也是医药之神。古书上说,他曾经“尝百草,作方书,以疗民疾”,意思就是说,他亲自采集、尝试各种各样的花草,一一辨别所有植物的药性,写成一本有关草药的书,为人们治疗各种疾病。
据说炎帝就是尝了一种含有剧毒的植物,肠子断成一节一节而丧生的。后来人们便把这种植物称为“断肠草”,并尊称炎帝为“药王”。现在许多地方仍建有药王庙,就是祭祀炎帝。
炎帝不仅教民稼穑,为民遍尝百草,据说他还“立市廛,以通货财”,就是说他设立了市集,让人们在市场上互相买卖。
原来,人们虽然不愁吃穿了,但不可能每件东西都自己动手做,所以生活上仍有些不方便。于是炎帝教人们成立市集,互相交换彼此需要的东西。
然而,人们不能抛下工作不管,整天守在市场里等着交换东西呀!于是聪明的炎帝又规定:“当日正当中,太阳正在头上时,大家开始交易;交易完了就散市。”如此一来,大家的生活就更便利、丰富了。
当时虽然只是以物易物,并没有金钱流通,但已粗具商业的雏形。说起来,炎帝不但是农业之神、医药之神,还是商业之神呢!
据史书记载,炎帝由于仁爱百姓,造福苍生,所以被推举为“天下共主”,在位一百四十年;在这之后神农氏又传了八代,共五百二十年。后来神农氏没落,轩辕氏兴起,就是黄帝。
关于黄帝的故事,我们在第一个单元中已经谈过了,这里就不再重复。
也许有人要问:“黄帝明明叫公孙轩辕(或姬轩辕),为什么我们总是称他为‘黄’帝,而不是‘红’帝、‘绿’帝或‘黑’帝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谈一谈一种在中国流传已久远的学说——五行。
所谓“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特性。古人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包括人类的活动或王朝的兴亡,都和五行有关。五行会“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也会“相克”(或者说“相胜”)——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www.xing528.com)
这种“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在中国一直非常盛行。到了战国时期,公元前三四世纪的时候,一位名叫驺衍的阴阳家,以“五行”为基础,创立了“五德终始”说。
驺衍认为,“五德”——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囊括所有事物特质的品德,即“五行”——不仅能相生相克,而且会周而复始地循环变化,永远不止息,所以称为“五德终始”,也称为“五德转移”。
驺衍便是用这种学说来解释历代王朝的兴替的。比方说,夏、商、周三个朝代,夏属木,商属金,周属火。金能克木,所以商朝灭了夏朝而有天下;而火能克金,所以周朝接替商朝而兴起。这就是夏、商、周三朝赓续的原因。
驺衍的“五德终始”说普遍受到学者的认同,历史学家们根据这个学说,认为神农“以火德王”,就是说神农具有五行中的火德,所以他能称王于天下。因此后人称他为“炎帝”,“炎”就是火势很旺的意思。而轩辕氏“以土德王”,火生土,所以神农氏衰亡后,轩辕氏代之而起,而土是黄色的,所以后人称轩辕氏为“黄帝”。
我们常自称“炎黄子孙”,“炎”“黄”就是这么来的。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五帝”。前面说过,五帝是指少昊、颛顼、帝喾、唐尧和虞舜五位,他们究竟是何许人呢?
据说,黄帝共娶了四个妻子,正妃就是教人们养蚕制丝的西陵氏嫘祖。她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另一个叫昌意。有的史书上说,玄嚣就是少昊,他继承了父亲的帝位,当了天子。
可是历史学家司马迁却在《史记》中记载,昌意娶了蜀山氏女子昌仆,生了一个儿子叫高阳。黄帝死了以后,高阳继位,就是颛顼。
为什么司马迁认为黄帝死后是由孙子而不是儿子继位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少昊在五行中属金,和“五德终始”说的运转次序不合。因此有学者主张,五帝应该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史书上说,高阳为人沉静渊深而有智谋,处理事务通情达理,有条不紊,继位后很能造福百姓,教化万民。
高阳死后,并没有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穷蝉,而是传给玄嚣的孙子高辛,也就是帝喾。
据说,高辛一生下来就会说自己的名字,非常聪明伶俐。十五岁就协助叔父颛顼处理政事,能够知远察微,体恤民隐,很受百姓爱戴,所以颛顼将帝位传给了他。
帝喾娶了四个妻子:正妃是有邰氏女子,叫姜嫄,生了一个儿子,名弃,也就是后稷(jì);另外,有娀氏简狄,生契;陈锋氏庆都,生放勋;娵訾氏常仪,生挚。
帝喾这四个儿子,可都是不同凡响的大人物:弃是周的始祖,契是殷(即商)的始祖,而挚和放勋则先后继承了父亲的帝位。
可惜挚做得不是很好,声望还不如被封为唐侯的放勋,因此在位九年就自动将帝位禅让给弟弟放勋——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唐尧。
放勋年老后,又把帝位让给了舜。关于尧、舜的事迹,我们留到下一单元再谈。
在神话故事中,有不少关于帝喾的儿子的传说。例如他另外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阏伯,另一个叫实沈。这两兄弟不知前辈子结了什么深仇大恨,见了面就像仇人一样,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杀你,弄得大家都无法安心地过日子。
帝喾实在拿他们没法子,只好命令阏伯到东方的商丘去管理商星,又命令实沈到西方的大夏去管理参星。由于这两个星宿东出西没,不能同时出现于天空,兄弟俩从此碰不着面,这才风平浪静。
后来,人们便用“参商”来比喻兄弟不能和睦相处、互相友爱,彼此断绝来往;或形容两人相隔遥远,不能见面,例如杜甫的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