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秘明朝:小事不拘,任真风流

揭秘明朝:小事不拘,任真风流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项元汴的说法,唐伯虎在苏州见到一艘画舫中一位婢女非常美貌,便坐了一条小船一直尾随画舫,到了吴兴。两位小少爷当然不放,主人便许诺他可以选任何一位婢女为妻。不久,主人待客,有客认识唐伯虎,于是真相大白。在娶了婢女桂华之后,唐伯虎向她坦白真相,然后两人私奔回了苏州。一个风流的故事,对于社会群体来说也是有象征意义的。

揭秘明朝:小事不拘,任真风流

大概苏州人最爱唐寅了。同为苏州人的晚明文学冯梦龙,为唐寅通俗形象的传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虽然早在周复俊《泾林杂记》以及项元汴的《蕉窗九录》中有了原型,但只有在经过冯梦龙的改编与文学推广后,才更深入人心。按项元汴的说法,唐伯虎在苏州见到一艘画舫中一位婢女非常美貌,便坐了一条小船一直尾随画舫,到了吴兴。他选择投身到那家为奴,伺候两位少爷笔墨,而且让两位小少爷学问大进,简直离不开他。到这个时候,唐伯虎才借口请辞,说要回家成亲。两位小少爷当然不放,主人便许诺他可以选任何一位婢女为妻。完婚之日,婢女也说她在画舫中见到唐伯虎挥翰如流,为人作书画,心中早已识得唐伯虎为不凡之士。两人这才明白彼此早已情投意合。从此,夫妻间情洽意满。不久,主人待客,有客认识唐伯虎,于是真相大白。主人大惊,“明日治百金装,并婢送归吴中”,让故事以一段极其美好的姻缘结束。

到冯梦龙的《情史》中,主人换了,由吴兴的主人改为无锡的华氏,而且混入华府的唐伯虎还有个叫华安的名字,那位美貌的婢女的名字则是桂华。在娶了婢女桂华之后,唐伯虎向她坦白真相,然后两人私奔回了苏州。一年过后,华学士偶然来到苏州阊门,见书坊中坐着一人,貌似昔日华安,便命仆人打听。仆人打听回来,说书坊中的人是名士唐伯虎。于是,华学士正式去见唐伯虎,两人交谈时,华学士越看越觉得唐伯虎像昔日的华安,踌躇难言。后来实在忍无可忍,华学士向唐伯虎说了自己的疑惑。唐伯虎令人到后堂请出新娘子,对华学士说:“公言华安像我,不知道桂华像此女吗?”于是,一切疑惑尽解,宾主相视大笑而别。华学士回无锡之后,准备了丰厚的嫁奁送给了桂华。当然,这个故事同样以一段极美好的姻缘结束。

冯梦龙把故事的情境安排到无锡,也许是为了更让人相信他所写的是一段真事,因为唐寅确实曾经在无锡的华云家住过三个月。无锡华陂华氏是一个大族。华云(1488—1560),字从龙,自号补庵居士。在唐寅《山静日长图册》上,正好有无锡人华云题词,云:“中秋凉霁,偶邀唐子畏先生过剑光阁玩月,诗酒盘桓,……寄兴点染,三阅月始毕。而王伯安先生来访山庄,一见叹赏。乃复怂恿伯安为书其文,竟蒙慨许。既归舟中书寄,作竟日喜。急装潢成帙,时出把玩。夫子畏得辋川之奥妙,而伯安行书磊砢有奇气,况二公人品才地,皆天下士也。一旦得成合璧,岂非子孙世世什袭之宝耶?是岁嘉平十日。补庵居士识。”从华云的题识看,华府在正德十四年的中秋日邀请唐寅到剑光阁玩月,从此盘桓三月,完成了《山静日长图册》,而后来恰巧王阳明过访华府,又为题记,使《山静日长图册》可以誉为双璧,从此子孙珍藏。这可能是画家唐寅与思想家王阳明唯一的一次交集。华云的题识大概也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明代中晚期富商大族特别的求画方式。(www.xing528.com)

然而,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也许有更深的意味,暗示着唐寅这样的人物是浮沉在上层与下层之间的边缘人物。他既可以在士大夫间享有较高的声誉,得到敬重,而身处市井,为人作书绘画而获利,对下层平民同样有亲和力,所以才可能有一个与婢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一个风流的故事,对于社会群体来说也是有象征意义的。对于失意士人和底层民众而言,需要这样一则故事和这样一个人物,来解放自己的个性,把长时间的压抑与渴望表达出来。这样的个性解放,在明代社会中经过成化、弘治年代的转型,到十六世纪初年已经成为一种很迫切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仅会反映在艺术上和大众心理上,而且会反映到儒学思想的变革上,王阳明就是代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