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朝继承人调查:荣耀与危险

明朝继承人调查:荣耀与危险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永乐十四年十月汉王被安置在山东安乐州,消除了一层继承人的危机,但是赵王朱高燧还在,太子的警报并未解除。无疑,受皇帝之命去考察皇帝的继承人,是一种极大的荣耀。但是,这无疑也是一项极危险的工作。尽管他的秘密报告可能会决定继承人的生死荣衰,但对于负责考察任务的胡濙来说却在将来极可能会成为自己遭祸的缘由。

明朝继承人调查:荣耀与危险

朱棣与太子朱高炽关系不好,人尽皆知。早先朱棣曾在长子朱高炽与次子朱高煦之间摇摆,但由于众多文臣仍主张立嫡立长的皇位继承秩序,只得勉强立朱高炽为太子,但朱棣却始终不喜欢太子。据明人张怡《玉光剑气集》载,朱棣曾有易储之心,想让汉王朱高煦取代朱高炽成为太子,并就此咨询隆平侯张信。张信说:“事干天常,岂易为耶?”张信说换太子就等于乱天理,让朱棣很生气,拔剑击折了张信的门牙,鲜血染红了衣服。过后,朱棣气消,说:“直臣也。”废储的打算被打消了。但是,因为不喜欢,所以朱棣始终对太子不够信任。朱棣第一次北巡,命朱高炽监国南京,但监国的权力却仅限于礼仪行为上以及一般事务决策,重大事情都要派人到北京奏报朱棣。朱高炽在永乐七年因事责备刑部尚书刘观,朱棣就立即写信给朱高炽说:“文武群臣,都是我所任命的,即便有小的过错,也不要立即加以折辱。”不久后,朱棣再次诫勉太子:“凡是功臣有罪,须详细将他所犯罪过奏来,我自己处分。除授王府官员以及调拨将士,也一定要得到我的命令才行。”这样,凡涉功臣、王府、军队调动等敏感的事权,都还抓在朱棣的手上。

而且,由于汉王朱高煦的不时进谗,朱棣对于朱高炽始终抱着猜忌的态度,而朱高炽也一直过得战战兢兢,在永乐十一年曾遭遇到做太子以来最大的危机。这一年,朱棣北征回师北京,身在南京的太子照例派兵部尚书金忠迎驾,但不幸迎驾稍迟,尽管金忠“顿首流涕,愿连坐保之(太子)”,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但朱棣仍以此为借口将太子的辅臣黄淮、杨士奇、杨溥等人逮系下狱。后来,杨士奇被释放,但黄淮、杨溥等人却是差点将牢底坐穿,一坐就是十年,直到后来朱高炽即位。这几件事情表明,朱棣、朱高炽这对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敏感而难以处理。虽然永乐十四年十月汉王被安置在山东安乐州,消除了一层继承人的危机,但是赵王朱高燧还在,太子的警报并未解除。更进而言之,晚年朱棣特别猜疑。举个例子,太子后来从南京受命前往北京,途中带上二十几个厨子,到北京后也没有将这种小事放在心上,结果朱棣便以此责备朱高炽,专门下一道手谕,说:“典膳局厨子二十人,为什么不向我汇报?”可见,无论朱高炽怎么做,做得怎样,大事小情,总难逃被猜忌。(www.xing528.com)

这一次的疑忌,又要怎么解决呢?朱棣决定再派出胡濙前去南京观察太子的言行。辞行之时,朱棣对胡濙说:“人言东宫所行多失当,至南京,可多留数日,试观何如,密奏来。书奏字须大,晚至我即欲观也。”因为围绕在朱棣身边的人常说太子的坏话,朱棣再次疑心太子。派出胡濙前去了解太子的动向,以密奏的形式向朱棣一个人汇报,这样的安排可以看到胡濙所受到的信任真是无以复加了。而且,从这番话中也可以看到朱棣很急迫的心情,只要是胡濙的密奏,即使晚上送到北京他也是要立即看的,所以嘱咐胡濙密奏中的字要写大一些。无疑,受皇帝之命去考察皇帝的继承人,是一种极大的荣耀。但是,这无疑也是一项极危险的工作。尽管他的秘密报告可能会决定继承人的生死荣衰,但对于负责考察任务的胡濙来说却在将来极可能会成为自己遭祸的缘由。晚明学者黄景昉在评价此事时说:“事关君臣父子之际,其危疑可知。”因此,怎么把握这种分寸,极考验胡濙的政治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