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朝的军事征伐:证明实力来扩张

明朝的军事征伐:证明实力来扩张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朱棣在军事和外交方面却不再奉行朱元璋那种相对稳健的军事政策,反而积极地向外展示其军事实力。为了满足他军事征伐的需求,他还把都城由南京迁到了北京。次年,反叛的黎氏领袖被送往南京。靖难之役,明朝的内讧使明太祖朱元璋苦心经营的对外威力丧失殆尽。兵败的消息传回北京,朱棣决心亲征,为此还召回了镇守交趾的大将英国公张辅。

明朝的军事征伐:证明实力来扩张

朱元璋对于四方的征伐没有太多的兴趣。他曾经在《皇明祖训》中强调:“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挠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也就是说,朱元璋没有扩张的兴趣,强调只要加强西北方对于蒙古的防守即可。他还列举了朝鲜、日本、大琉球、小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西洋爪哇、湓亨、白花、三弗齐、浡泥等十五个不征之国。但是,朱棣在军事和外交方面却不再奉行朱元璋那种相对稳健的军事政策,反而积极地向外展示其军事实力。朱棣似乎是一个喜欢宏大计划的人,他梦想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醉心于军事征服和万国来朝。他派郑和数下西洋,又派人出使西域,向南征服安南,向北数度征伐蒙古。为了满足他军事征伐的需求,他还把都城由南京迁到了北京。学者蔡石山在其《永乐大帝——一个中国帝王的精神肖像》一书中写道:“在他统治明代中国二十二年期间,他为明帝国定下了欢快明亮的基调……经济增长,文化再生,领土扩张以及外交上的荣耀。”朱棣积极主动的军事与外交行为,开拓了明朝疆土,加强了明朝的对外影响,也为明朝开启了另外一种可能。

永乐四年,因为安南的朝臣黎氏废黜了原来的国王陈氏,并且拒绝了明朝重立陈天平为国王的要求,袭杀明朝护送陈天平的兵丁,朱棣决定对安南采取军事行动。朱棣违背祖训而对安南用兵,可能更大原因是黎氏冒犯了自己的尊严。这一年,朱棣任命朱能、张辅、沐晟为将,率领二十余万兵马从广西、云南发动钳形攻势,在半年的时间内攻下了安南的都城和重点城镇。次年,反叛的黎氏领袖被送往南京。朱棣将安南并入明朝的版图,设立交趾布政使司,配备掌管行政的布政使和掌军事的都指挥使,并在交趾设立府、州、县等地方政府。

在北方,朱棣放弃了朱元璋的战略防御政策,转为主动进攻。靖难之役,明朝的内讧使明太祖朱元璋苦心经营的对外威力丧失殆尽。永乐初,朱棣对北方蒙古势力采取的是招抚政策。经过五六年的休养生息,朱棣开始考虑对蒙古用兵。永乐七年,朱棣巡幸北京,除重归藩国旧地外,也有用兵蒙古的想法。朱棣用兵蒙古,是想一劳永逸地解决北部的边患问题。他放弃了长城以北的大量边卫,而企图以主动寻找敌人决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后来,他曾对诸将说:“我不是没有深宫广殿,不是不可以纵情逸乐。之所以要亲冒霜露,就是不想坐视边民之患,也不想任胡虏之势滋长。趁我们还不老,同力扫除,也是子孙生民之福啊!”当然,朱棣为他的北征也找足了借口。永乐七年四月,朱棣派郭骥出使蒙古,结果被杀。和田清先生说,郭骥的出使“如果不是冀求万一侥幸诏抚收效,也只是为了获得出兵的借口”。郭骥被杀的消息在六月传到北京,让朱棣下定了决心。七月,以丘福为总兵官的十余万大军出征,但在八月十五日兵败胪朐河,全军覆没。兵败的消息传回北京,朱棣决心亲征,为此还召回了镇守交趾的大将英国公张辅。(www.xing528.com)

永乐八年(1410)二月,朱棣率领三十万军队北征,目标东蒙古,摧毁了斡难河畔的本雅失里汗的大帐,但本雅失里逃脱了。不久,西部的瓦剌崛起,瓦剌领袖马哈木试图进攻东部的阿鲁台,统一蒙古。永乐十二年四月,朱棣再次北征,在土剌河上游与马哈木大军交战,击溃了瓦剌的军队。永乐二十年(1422),因为前一年阿鲁台停止向自己进贡,朱棣再次北征,之后的两次北征也均是征讨阿鲁台及其党羽的。从永乐八年、十二年、二十年,到二十一年(1423)和二十二年(1424),朱棣总共五次出征,但是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因为他很难追踪到飘忽不定的蒙古帐落,而这种主动的出击又替换了长城以外的积极的重点防御,而多次的兴师动众消耗了明朝的财政实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