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以上学校内部、学校外部和学生个人三个维度的因子分析结果,验证案例的各个因素与初始的大学生开放式领导力影响因素模型中的各要素大致相符。
1.初始模型中的目标理念在验证案例的分析结果的旋转成分矩阵中提取的主成分所包含的5个因素为领导力培养目标明确性、学校领导力培养重视程度、知识体系合理性、学习计划方案合理性以及领导力提升,这些因素主要体现了高校在进行学生领导力开发与提升过程中,对学生开放式领导力培养目标的明确程度与重视程度,在这种明确程度和重视程度影响下学生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案的合理化程度,以及领导力提升的成效。人才培养的目标可以是高等教育开发大学生开放式能力的一个主动姿态,也可以是高校以国家和社会需要为导向,坚持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的一种体现。
美国阿尔维诺学院制订的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包括:培养有效的交流能力,培养完善的分析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能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完善社会交往能力,养成能理解个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培养理解当代世界的能力,培养理解和感受艺术和人文学科的能力。(顾明远,1999)培养创新型、实践型、能力型的人才,是高校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基石。开放式领导力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树立全球性的观念,以全球化的眼光制订和考量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机制。以大学生开放式领导力提升为目标理念的人才培养,使得高校有了明确的使命,这个使命决定了高校整个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体系的设置,培养途径的确立,以及教学形式、师资水平、与校外的互动,等等,这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灵魂。从学校内部能力维度提取的第一个公因子在本研究中命名为目标理念。
2.初始模型中的课程体系、培养途径、教学形式和师资水平在分析结果中被归类于同一个公因子,具体包括基础知识获取、专业知识获取、第二课堂修读、个性课程修读、领导力课程修读、按需选课可得性、课程开设需求满足、学习目标完成程度、开放性氛围、个人能力发展、综合能力提升、课程类别多样性等12个影响因素,这是高校在目标理念的引领下,进行人才培养的具体手段和形式。
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制订和确立,师资的配备,需要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理念相契合,从基础学科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专业平台知识领域等各个方面进行课程的精选和设置,对学生的培养以能力为核心,同时,根据新知识、新技术的可获性以及社会的需求、人才的特质性,对相关课程进行调整,教学内容进行更新。第二课堂的开设、个性课程的设置、领导力课程的制订,以及按照学科专业的特点,结合领导力提升的目标提供相关课程,都是从开放式的领导人才培养理念出发,进行复合型领导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高素质的教师是培养一流领导人才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对在校教师进行国际化开放式理念的培养,提供机会参加国内外的进修、培训、学术交流等;另一方面,进行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建设,利用多种渠道和途径聘请各界人士加入短期或长期的教学活动,引进校外智力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营造一种开放性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学目标任务,结合自身的特质,较好地完成学校目标,发展个人的能力,提升综合领导力。通过整个的培养方案,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相关学科和相关交叉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技能的人才,这些知识和技能是成为开放式领导人才的关键要素,让培养的人才成为在组织中联通理论与实践,根据组织目标协调具体工作任务的核心。
这个培养方案的概念在这里涵盖了初始模型中的课程体系、培养途径、教学形式和师资水平,作为从学校内部能力维度提取的一个公因子,在本研究中被命名为培养方案。
3.初始模型中与学校外部的互动在因子分析结果输出中被提取成为两个公因子。第一个公因子包含的6个影响因素为国内高校访问可获性、国内高校学习可获性、国外高校学习可获性、国外高校实习科研可获性、国外高校到访接待可获性和各界人士讲座可获性。这个公因子的主要关注点在于通过获得和利用学校外部的资源,包括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让培养的人才融通东西方文化,获得国际化开放式的视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更好地为组织服务。
百度百科对国际化人才的定义是: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级人才。其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熟悉掌握国际惯例;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在做国际人的同时不至于丧失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国格。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为所培养的人才提供多种形式的与学校外部的互动,是培养具有开放式国际化视野领导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外部能力维度的第一个公因子在本研究中命名为外部教育资源的可获性。
4.与学校外部的互动中拆分的第二个公因子所包含的影响因素为竞赛活动可获性、企业组织实习可获性、文化商业氛围促进性和鼓励创新环境开放性等4个。这个公因子主要关注的是学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可参与的实践活动状况,实践活动的可参与性与可参与程度旨在培养学生面对挑战、把握时机、打破常规,进行创造性地工作的能力,突出其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外部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提升途径,其参与主体除了学生和教师以外,还包括学校的管理人员、家长、企业组织的相关人员,甚至社会及政府机构的有关人士等,因此,一方面实践活动的主题选择与设计可以是多方人士从不同方位不同视角出发而确定的,具有相当灵活的开放性;另一方面,学生处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当中,除了明确各方人士的观点以及其出发点以外,还要学习如何跟这些不同的人群进行沟通交流,参与其中的协调,这对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外部实践活动所提供的培养环境是以学科知识和思维能力为经纬的,让学生在学校象牙塔外部感受到真实的世界。在进行实践活动主题确定的过程中,学校需要结合多方面的考虑,从企业组织的需求、学科知识结构的要求、学生的兴趣等多渠道考虑实践活动主题的可行性,以达到开放式领导力人才的培养目标。由于实践活动可以是指有别于正常教学的课程以外的,其发生地可以是学校内部,也可以是由学校或者其他相关机构组织的,因此,学校外部能力维度的第二个公因子在本研究中命名为课外实践活动的可参与性。
5.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以及验证案例考察基础之上,本研究在问卷设计中单列了学生个人维度,并从学生个人维度提取了三个公因子。
学生个人维度的第一个公因子包含了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新兴事物感兴趣程度、陌生事物处理分析能力、新技术新应用掌握能力等5个影响因素,这5个因素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人学习应用能力。在一个“知识化了的全球社会”,“知识”是“知识经济”的关键所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人们创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美国未来学大师Alvin Toffler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么学习的人。
培养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是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社会所要求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驱动力决定了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根据自身的学习发展规划确立学习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创新性地学习。对新出现事物的兴趣和接受程度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同时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应用能力的提升。
6.从学生个人维度提取的第二个公因子包含了知识实际应用能力、领导才能提升意识、向人请教问题频率、团队合作协同能力、领导性工作组织策划能力以及政策法规关注度等6个影响因素。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这个公因子所关注的点是本书所研究的关键点,这6个影响因素反射出来的正是大学生开放式的领导力特质。(www.xing528.com)
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作当中并能恰当地运用,善于发问,遇到问题虚心向人请教,广泛地获取各种资源和信息。对于收集的信息能够有效地进行甄别、分析、归纳和运用,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让开放性地获得的多种信息在交互作用下发挥自己创造性的思维,创造产生新信息,使用新信息,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领导力提升意识的具备需要有知识、技能和心理等多个维度的支撑,首先是自我认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之上认识、了解他人。通用电气公司认为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四种基本素质当中,第一条就是自我意识,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提前意识到要做什么,在现有的条件和人员配备下,是否需要创造争取另外的资源,并决定怎样去做。领导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一种合力,这是一种内生于组织内部并作用于整个领导力资源配置过程的力量,是领导主体用以应对来自领导客体和领导环境带来的挑战,并引导推动一个群体、组织或社会实现共同目标的核心力量。(黄俊汉,2005)
团队合作协同能力所体现的是一种综合的、开放式的“力”,整个“力”是一种力系,具有自身的结构,包括信息的处理能力、决策能力、激励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控制力以及统驭力,等等。具体来说,随着信息分工和生产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开放式的领导者需要对随之涌现的大量信息进行有效的选择、分析、加工和利用,对领导对象和组织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和认识,进而对将要采取的行动进行思考并作出决断。同时,为了优化配置领导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激发组织团队内部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具备开放式领导力特质的领导者还需要通过帮助满足人的需要而影响人的行为,懂得沟通并且善于沟通。开放式的信息分享、开放式的决策过程以及开放式的领导控制是体现开放式领导特质,发挥团队合作能力和协同团队成员,使领导活动各个环节有机联系成整体性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要素。
除了自我意识,根据通用电气对领导力理解的框架,另外三个方面的素质还包括具备较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和背景,是在某一个领域的专家。这四方面的要求也是通用电气领导者培养的目标所在。作为具有开放性特质的领导者,需要以开放式的、科学性的创造思维方式对组织、组织任务、组织内成员以及自身进行分析,坚持开放发展的观点,在开放性的创新理念指引下,把组织的发展和组织内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结合起来,进行领导性工作的组织与策划,把个人的能动性转化为组织整体的能动性,合理利用集体思维,集结各方的优势资源,正确选人、合理用人,整个过程体现开放性的领导性工作组织策划能力。
了解国家经济、法律等各项政策法规,无论是对高校进行人才培养,还是具有开放性特质的领导者进行组织任务的解决,都非常重要,对国家政策法规的关注和了解,是开放的组织对组织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和下达的一个重要指针。因此,对政策法规的关注度被列为大学生开放式的领导力特质的要素之一。
7.从学生个人维度提取的第三个公因子包含了国内外时事关注度、个人成长环境、个人能力提升的家庭支持等3个影响因素。这3个因素被作为学生的个人发展背景考虑。
从学生个人维度来说,跟领导力相关的最主要的基础特质范围非常广,性别、种族、价值取向以及家庭背景等都会对个人的领导力提升产生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人背景对其开放式领导力的潜在影响,本研究主要关注学生个人发展的家庭背景,具体而言,包括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家庭对其个人能力培养与提升的支持、家庭的日常氛围、家庭对国内外时事的关注度,等等,这些具体要素都对学生的成长以及领导力潜力的发挥起到潜移默化的基础作用。在本研究中将这个公因子命名为个人学习发展背景。
初始的大学生开放式领导力影响因素模型中的学生参与反馈,其实就是学生领导力培养的一个评价,但是根据研究现状和案例分析,目前对本研究提出的开放式领导力尚未形成具有明确体系的评价机制,本研究的学生参与反馈体现在学生的各项表现当中,主要是大学生开放式领导力特质,以及学生参与各项第二课堂活动项目中的表现,包括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团队协作沟通能力、领导性工作组织策划能力、各类学科竞赛活动能力以及科研训练项目等表现出来的能力。初始的大学生开放式领导力影响因素模型中的宏观环境,在学校利用外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已经做了充分考虑,因此在本章提取的各个公因子中也不再单列。
综上所述,本书第四章从验证案例中提取了7个公因子:目标理念、培养方案、外部教育资源的可获性、课外实践活动的可参与性、学习应用能力、大学生开放式的领导力特质、个人学习发展背景,由此,本研究对第三章根据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建立的大学生开放式领导力影响因素的初始模型进行了调整,修正后的模型详见图4-6。
图4-6 修正后的大学生开放式领导力影响因素模型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寻求带规律性的真理来解释和指导我们的实践。而真理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科学理论。因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科学的目的,就是识别、论证和构建理论。(范柏乃,蓝志勇,2008)
本章对大学生开放式领导力的影响因素模型进行了验证性的实证分析。以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计划”建设的重点大学之一的浙江大学作为案例验证院校,以上文初步提出的提升大学生开放式领导力的各个影响因素以及初步构建的大学生开放式领导力影响因素模型为基础,分析了浙江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浙江大学在提升学生开放式领导力进程中所采用的举措。在此基础之上,本研究从学校内部、学校外部和学生个人三个层面出发,设计了调查问卷,进行了相关数据的调查收集。
本研究对调查回收的239份有效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主要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的信度进行了检验,并对大学生开放式领导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从验证的角度对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得出的大学生开放式领导力影响因素进行了考量。
目标理念、课程体系、培养途径、教学形式、师资水平、与学校外部的互动、学生参与反馈和宏观环境是大学生开放式领导力的初始模型中的8个影响因素。根据验证性案例分析结果,对初始模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整,从学校内部、学校外部和学生个人三个维度提取了目标理念、培养方案、外部教育资源的可获性、课外实践活动的可参与性、学习应用能力、大学生开放式的领导力特质、个人学习发展背景等7个公因子,共同对前文提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用技能、个人特质和开放式洞察力四个方面的技能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并进而对大学生开放式领导力的开发和提升产生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