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下渗机理与水分动态研究-水文学概论

下渗机理与水分动态研究-水文学概论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下渗的继续,土壤含水率继续增大,重力也开始起作用。此时水分在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沿土壤孔隙做不稳定流动,将此阶段称为渗漏阶段。这阶段,由于土壤含水率不断增加,下渗容量明显减小,下渗容量随时间递减变得缓慢。图6.6下渗过程中土壤水分变化过程及分布规律2.下渗过程中土壤水分动态及分布规律了解整个下渗过程中土壤含水率的动态变化及分布规律,有助于理解有关理论及计算方法。

下渗机理与水分动态研究-水文学概论

1.下渗的物理过程

大量的实验表明,下渗曲线是一条递减曲线,如图6.5所示。根据递减速度的快慢,一般可将下渗曲线分为3个阶段。

(1)渗润阶段。降水初期,若土壤干燥,下渗水主要受分子力作用,被土粒所吸附形成吸湿水,进而形成薄膜水,通常将此阶段称为渗润阶段。这阶段土壤含水量比较小,下渗容量较大,下渗容量随时间递减迅速。当土壤含水率达到土壤的最大分子持水量时,此阶段基本结束。

(2)渗漏阶段。当土壤含水率开始大于最大分子持水量时,水分开始在毛管力的作用下充填土壤中细小孔隙。随着下渗的继续,土壤含水率继续增大,重力也开始起作用。此时水分在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沿土壤孔隙做不稳定流动,将此阶段称为渗漏阶段。这阶段,由于土壤含水率不断增加,下渗容量明显减小,下渗容量随时间递减变得缓慢。直至水分达到饱和时,此阶段才基本结束。

(3)渗透阶段。在土壤所有孔隙均被水充填时,土壤达到了饱和状态,水分主要受重力作用呈稳定流动。此阶段称为渗透阶段。在这一阶段,土壤含水率达到了田间持水量以上,下渗容量变得稳定,达到下渗容量的最小值,称为稳定下渗率。渗透阶段属于饱和水流运动。而渗润与渗漏阶段均属于非饱和水流运动,有时为了应用方便,也将渗润与渗漏阶段统称为渗漏。

上述3个阶段并无明显的分界,尤其当土层较厚时,3个阶段可能同时交错进行。(www.xing528.com)

图6.6 下渗过程中土壤水分变化过程及分布规律

2.下渗过程中土壤水分动态及分布规律

了解整个下渗过程中土壤含水率的动态变化及分布规律,有助于理解有关理论及计算方法。在地面土壤比较干燥,或者供水强度较小的情况下,降雨初期地表不会产生积水,所有水分都渗入土壤中。此时土壤表层的含水率不断增加,土层被湿润的部分也不断增厚,渗入土壤的水量将越来越多;土层内任意一点的土壤含水率都在时刻发生变化,具体特点是自供水所及之区域向四周递减,如图6.6(a)所示。随着入渗的进行,土表的含水率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并最终保持某一数值不变,但此时土表并未积水,土层内湿润部分的厚度仍然继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有所减小,土层内任一点土壤的含水率增加的幅度也逐渐减小,且越靠近土表,增幅越小,如图6.6(b)所示,此种情况是土壤表层开始积水的临界时刻。此后,部分水分开始在土壤表层集聚,并形成一定厚度,土壤的含水率剖面也基本趋于稳定。一般来说,在积水条件下,下渗水在土体中的垂向分布,大致可划分为4个区,即饱和区、过渡区、水分传导区和湿润区。如图6.6(c)所示,它们具体反映了下渗水的垂向运动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