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英华
近代天津最早的几个体育场,大多在英租界,如英国球场(今新华路体育场)、民园体育场、巴克斯道(今保定道)游泳池、敦桥道(今西安道)游泳池、乡谊俱乐部(今干部俱乐部)等。
位于和平区河北路、衡阳路、重庆道、大理道之间的民园体育场,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1903年英租界向外扩张面积,从原墙子河以北(今南京路)向南扩占到马场道一带。这一大片土地本为低洼沼泽地,无法使用,只好暂时闲置,后来在疏通海河时,将挖出的淤泥通过管道吹到这里才算填平,约在1918年前后,英租界工部局在这里首先修通马路,然后将土地分割成小块,卖给军阀、政客、买办等富有者。他们大兴土木,修盖了大批楼房,中间留有一块空地属英工部局所有。1926年初英工部局用铁柱栅栏将它四周围起来,安上两个铁门,在场内西侧建有不足100米的木质和水泥两种看台,开辟了田径场地和两个足球场,四周有六道500米的跑道。沿着铁栅栏墙种植一圈树木,以大叶杨树为主。这就是初具规模的民园体育场。
民园名称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久居这里的老人说:当初是英工部局为英国侨民开辟的体育园地,所以叫民园。另一说法是,这片洼地原来就叫民园,体育场是因地名而得名。孰是孰非,无从查考。(www.xing528.com)
初建场时,确实每天有英国侨民来此活动,其中有的人手持长条木板,打一种类似羽毛球的小球,不知是什么运动项目,不久附近居住的华人渐多,每日清晨总有些学生来这里进行各项体育活动,英侨来此活动的反而逐渐少见了。每年春秋季常有一些学校在这里召开运动会,万国足球赛和万国田径赛都曾在这里举行。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为了防止日本飞机乱轰炸,在民园大门前的空地上(今民园正门和邮局之间),用油漆涂了个几十米大的英国国旗,来往车辆和行人都在旗上穿过。这个地上的英国旗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英租界以后才去掉。1942年,日军将原英租界的几个体育场地全都交给伪市教育局管理。1943年日军由于战争的需要,在中国占领区大肆掠夺钢铁,民园的铁栅栏和铁门也未能幸免,全部被拆走。民园的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加之缺乏管理,场地显得荒芜。1943年秋季召开华北都市交欢体育大会,经伪新民会和伪教育局拨款为民园修上砖墙,较原面积缩小一圈,将树木修在墙外,马路边道变宽。主席台改在北面,用砖砌成台阶,西侧原有的木质和水泥看台还保留,其余的围墙下皆用炉渣和沙土堆成斜坡状看台,无台阶,坐在上面时间长了很累,经风一吹立即卷起一层土,直扑人面难于睁眼。小主席台西门侧建有砖房四小间,东斜坡看台中间建砖房10小间,田径跑道改为400米。同年底伪市政府将民园改名为“市立第二体育场”,英国球场为“第一体育场”。
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民园体育场由国民党政府接管,但它并未能随着抗日胜利而改观,依然缺乏管理而荒芜,因无大门,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出入。直到解放以后,民园体育场回到人民手中,经过多次改建,面目一新,成为天津市设备较好的体育场所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