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建筑中的教堂建筑由于要表示宗教的“上帝与天堂”意识,建筑形式都有向上冲的感觉,故大都采用哥特式的尖券与塔楼,这些都引导人们的视觉向上,如望海楼教堂、安立甘教堂(浙江路2号)。也有采用罗马风的高塔楼及拜占廷的拉长穹顶,如西开教堂的高塔楼与拉长铜穹顶。也有采用文艺复兴晚期的形式,如圣路易教堂(营口道16号)入口处有尖顶,但地震时震塌了。学校建筑形式更是多种多样的。如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在1903年建的工程大楼,入口大门就是用两根圆柱支撑着半圆拱券,其他门窗均用弧形拱券。工商学院在1924年建的教学楼是古典的新折衷主义形式,又用法国蒙莎屋顶,南开中学范孙楼是古典复兴的形式,耀华学校又是受探新运动的影响,是现代建筑加上古典的符号的形式。现将几所教堂与学校建筑分述如下:
1、望海楼教堂(NOTRE DAME DES VICTORES)。位于狮子林大街294号,1869年5月16日法国人谢福音在三岔口原望海楼旧址动工修建了天津第一座天主教堂,北京教区法国主教苏风文及天津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等参加了奠基仪式。命名为“圣母胜利堂”。1870年天主教堂残害中国儿童事件,引起反对洋教运动,把望海楼教堂烧毁。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法国传教士及法国公使要求重建望海楼教堂,1897年6月望海楼教堂在原址重建。1900年6月15日义和团又一次把教堂烧毁,1903—1904年第二次修复,占地877平方米,建筑面积879.73平方米,可容纳1000人。建筑形式为哥特式,单层砖木结构,局部二层,塔楼为三到四层,青砖墙体,木屋架,平面为长方形(16.52×51.24米)。入口处上方为钟楼,三通廊式,中厅宽8米,侧廊各宽4米,东部侧廊开有两个侧门,中厅及侧廊天花均为尖券四分拱顶,中厅底部为祭坛,后面为神父更衣室。两侧外檐每跨均用柱墩分隔,跨间为窄长的双尖券玻璃窗,据说原为彩色玻璃镶嵌的故事图案,宗教气氛很强烈,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砸毁,现改为白玻璃。双尖券玻璃窗上面,嵌有圆形窗,礼拜堂四角有八角形的小塔楼。教堂正面外檐中央为四层塔楼,顶上高高耸立着十字。塔楼用逐步向上退缩的柱墩支撑着,两侧有三层八角形钟楼,整个教堂立面有强烈的向上冲的感觉,使信徒们感到上帝在天上保佑人们。望海楼教堂在1985年被列为天津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西开教堂(MISSION CATHLIQUE DE TIENTISIN)。位于西宁道11号。因建于原墙子河老西开地区,故名西开教堂,又因由法国主教杜保禄筹建,又称法国教堂。教堂建于1913年8月,1916年6月竣工,教堂高42米,是天津市最高的教堂,建筑面积1585平方米,建筑形式为罗蔓建筑风格,或叫罗马风风格。平面呈现拉丁十字形,耳堂北侧有侧门通向外面,三通廊式,由方柱组成柱廊,中厅柱间较宽,侧廊柱间较窄,每根柱子分为三段,每段都有略似柱头状的出挑,顶部天花为半圆拱顶。为了支撑上面的大穹顶,在十字形平面交叉处的四根柱子加粗成十字形方柱,支撑着上面八角形的鼓座,上面架着中央大穹顶。在祭坛处有半圆穹顶,用四根圆柱支撑着,祭坛内设有带有穹顶及十字架的方亭,方亭内供有雕刻精美的十字架。侧廊的采光窗均以彩色玻璃镶嵌,可惜在“文革”中被破坏,现为白色玻璃。内墙以黄蓝绿紫色为主彩绘壁画装饰,室内光线幽暗而神秘,充满着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主入口有三个大门,中间大门较大,两侧各有三根柱子支撑着,形成逐步向内退缩的半圆拱券,下面开两扇方门。中央大门上面有三个窄长的半圆形连拱券窗,两侧大门上各有二个窄长的半圆形连拱券窗,上面又各有梅花形窗,檐下又有18个连拱券廊形装饰,这是罗蔓建筑的特色。再上面中央为三角形山墙,两侧各有三个窄长的连拱券窗的钟楼,钟楼顶上有拉长的穹顶,穹顶为木结构,复盖着铜板,因年久生锈呈现铜绿色。穹顶上安装着巨大的十字架。整个外墙面用白色与黄色的砖砌筑,这也是罗蔓建筑的特色。这种受罗蔓、拜占廷建筑影响的教堂在国内是少有的。该建筑现被评定为近代优秀建筑国家级保护单位。
3、工商学院(HAUTES ETUDES INDUSTRIELLES ET COMMERCIALES)主楼。现在马场道119号天津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及电教中心大楼。始建于1924年,1926年11月竣工,为法国耶稣会所建,由法商永和工程司慕乐设计,三层混合结构带半地下室,建筑面积4917平方米,建筑形式为折衷主义。建筑平面呈现“工”字形,主要入口从北面门廊进入首层门厅,上七步台阶进入大厅,楼梯间在走道的两端,直达顶层,并由铁制小楼梯通向中央蒙莎屋顶的平台。半地下室设有实习工厂、储藏室、锅炉房等。一到三层为教堂、办公室、教员备课室等。西翼为小教堂,有三层高,北面西面专有门出入,教堂内无柱廊,底部有祭坛,其上有半圆穹顶,并有精美壁画。建筑采用三段设计手法。半地下室及首层墙面用蘑菇石砌筑作为基座,门窗用半圆拱券,局部也有用横梁的。二、三层用红机砖墙面,并用壁柱统一起来,壁柱已简化,用深凹槽分块。檐部有挑檐,挑檐下有檐托。坡屋顶,屋脊用钢筋混凝土做的圆孔花饰,甚为别致。两端有三角形山花,屋面用鱼鳞瓦。蒙莎屋顶前后用巴洛克式的弧形山花及涡卷装饰的圆形大时钟,使前后入口更加明显。北立面中央入口设有门廊,用四对简化的塔司干双柱支撑。室内装修较讲究,门厅、大厅、内走道均用彩色马赛克图案地面,教室、办公室为人字木地板,其他均为混凝土轧花预制块地面。(www.xing528.com)
4、耀华学校。现在的南京路106号耀华中学。该校由原英租界华人董事庄乐峰提议,为中国纳税人子弟设立一座学校,1927年6月成立,定名为天津公学,设在现在的湖北路,又迁到新华路,后因学生增多,由华人董事发起募捐,建新校舍,校址迁到现址。由英商永固工程司安德森(ANDERSON)设计。1929年建成第一校舍作为男生中学部,1930年建成第二校舍作为小学部。1931年建成第三校舍,有生物、化学等实验室,以及女生中学部,1932年又兴建礼堂,1934年建体育馆,1935年建第四校舍及健身房,1938年建图书馆,1940年建第五校舍(平房),全部建筑面积15200平方米。1935年樊樊圃提名改名为耀华学校,有“光耀华人”之意,校训为“勤朴忠诚”,以激励学生。校舍总平面近似三角形,西北部为体育场,第一和第三校舍用大礼堂相连,第二和第四校舍用过厅相连形成一个内院,平面布局紧凑。建筑一般为二层砖混结构带半地下室,健身房高度较高,故占用了首屋及半地下室部他空间,满足健身房的使用高度要求。首层还有普通教室,二层设有物理实验室、演讲室和会议室。整个校舍建筑受欧洲探新运动的影响,校舍外墙用红缸砖砌筑,长方窗上砌红砖平旋,中央砌白色拱顶石,教学楼的入口门头略突出,半圆拱门,两侧有方壁柱,上有简化的檐部,平屋顶带女儿墙,整个立面既是现代的,又有西洋古典传统的符号,简洁端庄。耀华学校建筑最突出的为礼堂,耗银28万两,历时三年建成(1932—1935年)礼堂平面巧妙地利用地形而设计成扇形,观众厅包括箱座设1270个座位,是集会、影剧多功能的礼堂。礼堂有三个入口,两个对外,以便外单位租用;一个对内。对外入口两侧各有两根方壁柱,下有简化的基座,上有简化的檐部,檐部上三屋窗台下为带有瓶饰的栏杆,使三层形成类似阁楼层,入口门头有二层高,而且凹入较大,并有高台阶引入,甚为壮观。对内入口用四根方柱,下有简化的基座,上有简化的檐部,中间跨用带有拱顶石的半圆拱券,屋顶带有瓶饰的栏杆。整个白色的入口非常明显,强调了礼堂的入口。耀华学校整个建筑形式是很有创造性,是在现代建筑的形式上,适当地采用简化古典的部件来加强建筑的装饰,是很有特色的,也是近代建筑的精品。
以上所述各建筑虽大多为洋人所建,但它们已成为天津独具的建筑特色,我们应很好地加以保护,并利用好这些建筑文化遗产,更好地为对外开放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