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澍伟
1864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办公室来了一名22岁的德国青年,他叫古斯塔夫.冯.德璀琳(Gustar Von Detring)。从他名字中特有的“Von”字,可知他有着日尔曼贵族身份。因为没有资历,海关聘他为四等税务员。1869年德璀琳以三等税务员的身份来到天津海关;四年后因初露头角,开始陆续出任镇江关、浙海关和粤海关税务司,1876年又改任烟台关税务司。不成想,这一任税务司,竟成为德璀琳发迹津门的契机。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列强纷纷窥向我国边疆。英国为修筑从缅甸通往云南的铁路,派遣了一支由柏郎率领的200多人的“勘测队”,英国驻华使馆派马嘉理前去接应。1875年柏郎与马嘉理在事先没有知照地方官的情况下,擅行进入我国云南蛮允,并开枪打死当地一名山民,群众愤起将马嘉理殴死,柏郎也被驱回缅甸,造成轰动一时的“马嘉理案”。根据国际法准则,一个外国人由于自己冒险而置身于危险境地,所在国是没有责任的。但英国为借机攫取更多的在华权益,却强迫清廷派直隶总督李鸿章前往烟台与英使威妥玛举行谈判。当时正在烟台海关税务司任上的德璀琳参与了谈判。在谈判中,德璀琳为外国商人争了进口商品运往内地只纳子口税而免交各项内地税,以及租界里的外国商品免纳厘金的特权,因而得到在谈判中任李鸿章顾问的赫德的赏识。1877年德璀琳调任津海关税务司,从此飞黄腾达,一手掌握海关达22年之久,同时先后10次被推举为英租界董事会的董事长,成为近代天津炙手可热的一“洋大人”。
德璀琳爬上津海关税务司的宝座后,正值总理衙门委托赫德兴办海关邮政,因天津系距北京最近的水旱码头,津海关遂因缘成为海关邮政中心,德璀琳就成了海关邮政的主持人。原来赫德自1866年任总税务司一职起,便想插手中国邮政,不久后得到总理衙门的首肯,于是首先在北京、天津、镇江、上海设立邮务办事处。到1878年,赫德又征得李鸿章的同意,指定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在英租界设立邮政总办事处,同时在天津、北京、烟台、牛庄、上海设立华洋书馆,还发行了一套(三枚)以蟠龙为图案、印有“大清邮局”字样的邮票,以代替过去的邮资登记册。此时的德璀琳踌躇满志,竟亲自为这套邮票规定了颜色。这套大龙邮票直到1885年才为另一套小龙邮票所代替。1879年各地之华洋书信馆一律改为海关拨驷达局,同时将邮政推广到其他通商各口,以天津为中心的海关邮政制度由此形成。直到1896年清廷开办国家邮政,天津海关拨驷达局方改为大清邮政津局。
德璀琳就任津海关税务司后,利用手中权力给洋商、特别是英国商人带来了诸多利益,所以从1878年至1893年,中间除去1882年至1884年,13年间德璀琳先后10次被推为英租界董事会董事长。德璀琳手中既握有津海关的大权,又有英租界董事长的威风,身兼二任,如虎添翼,极尽效力于英租界之能事。
扩充租界。1860年划定的天津英租界,原只460亩,随着租界建设和贸易的发展,早有不敷应用之势。德璀琳见状遂以“租地”名义占据了海大道与墙子河之间的大片土地,并鼓励洋行和纳税人进行购买。不数年间这片土地界石林立,有的是为了建设房屋,也有的是进行土地投机。德璀琳还不断在英租界进行公用设施的建设实验,如1887年他把自己马厩附近的一段土路率先铺上碎石,效果甚佳,从此这段路便被称为德璀琳路。90年代初,德璀琳又沿租界道路广植树木。这些做法虽然在当时引起了一些侨民的讥讽,但最终为英租界的发展带来了好处。到了1897年,海大道与墙子河之间终于形成英租界推广界。
建立图书馆。租界开辟后,对日益增多的外国侨民来说,没有公共图书馆十分不便,在德璀琳的倡导下,19世纪80年代初以海关名义设立图书馆,初仅有藏书400册左右,1889年移交英租界工部局,改名工部局书房。90年代后期藏书达7000卷。
创办报纸。租界设立之初,华洋隔绝,而租界里居住的外国侨民急需了解各方面的情形。德璀琳看准这一点,于1886年11月创办了天津首家英文报纸《中国时报》,他还联合了怡和洋行大班茄臣组建了天津印刷公司,负责报纸的印刷与发行。《中国时报》专门译载中国的新闻、上谕以及其他任何报纸都无法与之相比的消息,撰稿人多半是丁韪良、李提摩太等“中国通”,因此被外国人目为是远东地区最好的一家报纸。
组织赛马会。赛马会是英租界运动俱乐部中最老的一个,因为德璀琳爱好赛马,所以他积极支持赛马会的活动。从1886年开始,赛马会还建立了完整的优胜马匹、马主和骑手的记录。赛马场地也先后由海光寺附近移到租界河坝,最后移到由德璀琳非法接管的养牲园,并在这儿修建了远东无双的跑道和赛马设备。在德璀琳的马厩里,饲养着许多十赛九胜的马匹,报纸说他的“赛马成就可以写满一部书”。
筹建市政大厦。1889年在德璀琳主持下,英租界工部局投资32000两白银开始修建中国通商各口第一座租界当局市政大厦,翌年竣工。为纪念天津英租界最早的规划者和协助清廷镇压太平天国的英国军官戈登,取名戈登堂。开放仪式由德璀琳亲自主持,直隶总督李鸿章及各级官吏、各国驻华公使均被邀请参加,美国公使田贝和李鸿章分别坐在德璀琳左右两侧。德璀琳在讲话中说,这座大厦的建成会成为“戈登与中国关系不朽的纪念碑”,然后由李鸿章把系有缎带的银钥匙交给德璀琳。由于德璀琳的好大喜功,戈登堂修建得规模宏大,远远超出了当时租界的需要,除了作为纳税人会议的会场,以及偶尔举行的辩论会、音乐会以外,平时很少使用,很长时间戈登堂被侨民讥笑为一头耗资巨大而又毫无用处的“白象”。
德璀琳任津海关税务司的时间,和李鸿章提任直隶总督、主宰中国外交和军务近1/4个世纪的时间几乎相同,而且两个人的关系十分密切。舆论普遍认为,德璀琳对李鸿章有着强烈的影响,李鸿章是德璀琳的“大债户”,以致外国人视德璀琳为清廷“实际上的外交部长,因而,北京的外交使团要不先来到天津见过德璀琳先生与李鸿章之后,是什么也干不了的。”直到20世纪初义和团运动期间,李鸿章早已离开天津,但对于时局的处理仍然要征求德璀琳的意见。(www.xing528.com)
德璀琳插手中国外交由来已久。1880年清廷因崇厚私签《伊犁条约》判斩监候,旋以德璀琳密函,谓应宽减崇厚罪名以固邦交,乃得免。后又奉李鸿章命,与北京天主教士樊国梁谈判,将蚕池口教堂拆建至西什库。1884年因法国侵犯越南,偷袭福建水师,引发甲申中法战争,李鸿章为早日休战,乃命正在粤海关税务司任内的德璀琳协助赫德与法人接触。德璀琳借机向李鸿章建言,谓应早日和解,否则法以海军占一沿海口岸为质,条件将更苛刻,彼时法国舰队旗舰“窝尔达”号舰长福禄诺,当年曾率法舰驻天津与李鸿章相识,且助李制订过水师章程。德璀琳乃先赴烟台晤福禄诺,然后偕福禄诺及译员马忠赴天津面李,李鸿章与福禄诺经过谈判,遂有《中法会议简明条款》亦即《李福协定》之签订。但法国却得寸进尺,争战迭起,复经赫德、金登干及德璀琳等人的调处,战争以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结束。
鼓吹修筑铁路。天津铁路的修建,始于开平煤矿的开发,当时曾由矿井到芦台修筑一条轻便铁路,嗣因此路距东陵过近,恐车头行驶震动“龙脉”,乃改为用马拖拽。1886年德璀琳推荐英国铁路工程师金达面见李鸿章,力陈修筑唐胥铁路及使用车头之必要,云此路一旦建成,由胥各庄经芦台运河可以出海,东至秦皇岛可转抵上海,西至大沽口可直达天津。最后终于说服了李鸿章,遂有唐胥路之修建。此后,津浦铁路北段修建时,使用德国工程技术人员及器材,亦与德璀琳不无关系。
倡办吞纳书院。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新学之创办尚属凤毛麟角。德璀琳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影响,乃于80年代发起了一个办学运动,1887年德璀琳征得李鸿章的同意,在河西梁家园用中外人士的捐款买得地皮一亩,并修建了大楼。英文名为吞纳书院,中文称博文书院。聘任美国传教士丁家立为院长。由于当时风气不开,大楼建成后竟使李鸿章非常气馁,加上德璀琳与津海关道周馥在办学问题上产生矛盾,致使这所书院一直空了六年,直到甲午战后才改为天津中西学堂,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所大学。
参予中日和谈。1894年爆发的中日之役终以中国北洋海军的败绩和辽东战场的失利而使战局不可收拾。是年11月李鸿章函恭亲王,拟遣德璀琳赴日言和,主要原因是1885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来津与李鸿章会谈朝鲜问题时,德璀琳与伊藤某英人幕友相识,从旁赞导,相当得力。为此德璀琳要求清廷赏与头品顶戴。讵料德璀琳此行与往昔不同,当他携李鸿章照会并权函抵神户时,伊藤博文纳外相陆奥宋光之言,以德璀琳既非全权,又非中国要员,拒与相见,德璀琳悻悻而归。后来李鸿章亲赴马关,发生了春风楼遇刺事件。
力主浚治海河。德璀琳本是一个不安本分和权力欲极强的人,据说他从来不把自己的工作限制在狭窄的税务司范围之内。海河是天津的经济动脉,德璀琳在80年代便对海河进行过一次详细的水文地理观测。到了90年代海河开始自行淤塞,他支持海河工程局采取外救措施,但一年之中仍有六七个月的时间轮船不能到租界河坝。1898年海河完全淤塞,德璀琳在水利专家林德的帮助下,开始在支流建闸蓄水,还准备在干流裁弯取直,后因受到驳船主和保守思想的反对而不能实施。直到20世纪初因有《辛丑条约》的签订,德璀琳说服各国,方把浚治海河计划纳入到这个不平等条约之中。
德璀琳一生有一件最不光明正大的事,这就是为了一己的私利,背着中国官府私自出卖开平矿,事之原委如下:
1878年建立的开平矿自唐廷枢死后,改由张翼出任督办。为扩大生产,经德璀琳介绍该矿拟向英商墨林公司贷款,嗣因义和团运动爆发而未果。义和团运动期间张翼避居租界,以养鸽自娱,英国人怀疑他用信鸽向义和团报信,遂将他逮捕,旋经德璀琳从中关照乃得释。张翼恢复自由后,知开平矿已为俄国占领,遂向德璀琳谋求保全矿权之法,并委德璀琳为开平矿“总代理”,负责保管重要文件。不料德璀琳欲借机把开平矿变成英籍公司,于是在1900年7月越权与墨林公司驻津代表胡佛签约,将开平矿所有房屋、地亩、器材及其他权益一并售与该公司。签约后胡佛当即去伦敦,以中国机矿公司名义注册,成立了新的有限公司。胡佛返津后,便通知张翼说,新公司100万英镑的股份业已集齐,要张翼将开平矿一切权益转让给新公司,张翼这时才知道事态真象,但又不敢向清廷讲明实情,直到1903年因开平矿拒挂龙旗,这一过程方公诸于世。清廷谕袁世凯据理力争:一、出卖开平矿契约系德璀琳私下签署,未得张翼函认,不能生效;二、开平矿未得任何代价,不得视为出卖。翌年又派张翼、严复及德璀琳同赴伦敦起诉,经伦敦高等法院裁决,张翼部分胜诉;但因签约未能废除,墨林公司拒绝交矿,终使这一问题成为华北最大悬案。不过德璀琳却因此每月可从开平矿秘密得到几百两银子的“车马费”,后来事为赫德侦知,遂将德璀琳免职。
德氏于1871年来天津,1913年死去,晚年虽出任秦皇岛关税务司,但他的一生基本在天津度过的。晚清总税务司和天津税务司的职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们能接近朝廷,也可与各国使节多方交往,有机会充当清廷外交方面联络人,参予或协助外交问题的解决,所以德璀琳在中国的位置,除赫德外,无人能与相匹,以致在津的外侨均呼之为“King Costar”,也就是“古斯塔夫大王”。1913年1月4日德氏死后,《京津泰晤士报》评论他说:“在将近四十年的期间,他在华北占有如此优越而又如此有威力的地位,以致我们不可能在想到天津时不想到他。”
德璀琳一生接受过多种荣誉,其中包括三个等级的双龙宝星,三个等级的中国官衔,九个国家的勋章:奥地利的佛郎西斯.约瑟夫下级爵士勋章,法国的荣誉勋位武官勋章,巴西的玫瑰上级爵士勋章,丹麦的丹尼布罗格下级爵士勋章,罗马教廷的庇护九世上级爵士勋章,葡萄牙的基督上级爵士勋章,普鲁士二等王冠勋章,比利时的利俄波尔德武官勋章,最后一个是清廷借慈禧60大寿赏给他的头品顶戴。
德璀琳无子嗣,有五个女儿。其大女婿汉纳根,德国人,曾任李鸿章的副官,北洋新军教官,后攫取井陉煤矿开采权致富;二女婿是美丰银行经理美国人拉克;三女婿是奥国驻天津领事包尔;四女婿是开滦矿务局总经理英国人那森;五女婿是英国驻华公使某武官。德璀琳死后,根据他的遗愿,埋葬在他住宅花园的一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