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建筑,强调的是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在建造和使用流程上对环境负责(保护)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而建筑的生命周期代表了建筑从选址、场地改造、建筑设计、建造、运行、维护、翻新到拆除的整个过程。
对于BIM而言,其最重要意义在于它重新整合了建筑设计的流程,其所涉及的建筑生命周期管理(BLM),又恰好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关注和影响对象。将绿色建筑与BIM结合,形成绿色BIM(green BIM)的概念,麦格劳-希尔建筑信息公司(Mc Graw Hill Con-struction)将其定义为:旨在从项目层面上实现可持续性并/或提高建筑能效目标的BIM工具的使用。
要实现绿色建筑的高速发展以及新建筑零碳排放的目标,项目的设计、施工、维护等多阶段都必须引入绿色建筑的概念并得到相应的技术支撑,而绿色BIM的理念正是要将BIM技术引入绿色建筑项目的实践中,并利用BIM工具强大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在合理的成本目标范围内,准确、高效地实现项目的可持续性并/或提高建筑能效目标。
BIM为绿色设计带来了如下便利:
1)真实的BIM数据和丰富的构件信息给各种绿色建筑分析软件以强大的支持,确保结果的准确性。目前绝大多数BIM相关的软件都具备导出模型数据,即为各种分析软件专用的GBXML通用格式。
2)BIM的某些特性(如参数化、构件库等)使建筑设计及后续流程针对上述分析的结果有非常及时和高效的反馈。
3)BIM的实施,可以将建筑各项物理信息分析显著提前,有助于建筑师在方案或概念设计阶段进行绿色建筑的相关决策。
4)绿色建筑设计是一个跨阶段、跨学科的综合性设计过程,而BIM模型则正好满足此需求,能够实现单一数据平台上各专业的协调设计和数据集中。同时结合Navisworks等软件加入4D信息,使跨阶段的设计和管理完全参与到信息模型中。(www.xing528.com)
5)BIM强大的能耗模拟功能,使建筑师与工程师可以在项目设计阶段通过模拟能耗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对比,得到更加合理的项目设计方案,这对施工阶段资源的高效利用将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麦克劳-希尔建筑信息公司2010年9月发布了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USGBC)、美国机械承包商协会(Mechanical Contracto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MCAA)和欧特克(Autodesk)以及13个其他行业组织共同合作完成的建筑行业调查报告——《绿色BIM:建筑信息模型如何推动绿色设计与施工》。报告显示:BIM在建筑节能分析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绿色建筑也能促进BIM软件的应用。在美国,近一半(49%)的绿色建筑从业人员在50%以上的项目中使用了BIM。绿色建筑与绿色BIM已成为美国建设领域最主要的两个趋势,多数运用绿色BIM技术的项目获得了能够有效兼顾可持续性与经济性的良好效果,近78%的非绿色BIM公司将在未来3年内将BIM运用于绿色建筑项目。报告还指出绿色建筑行业正在开始挖掘BIM的潜力以满足“绿色”的需求。
一个信息完整的BIM模型中包含了绝大部分建筑性能分析所需的数据,可以利于它作任何需要的分析。用BIM模型进行绿色建筑相关分析的流程,是用BIM软件将需要进行绿色建筑相关分析的数据导出为GBXML文件,然后使用专业的模拟、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最后再导入BIM软件进行数据整合或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必要的设计决策。
基于BIM的可持续性设计是在一个标准的BIM设计流程中,在设计数据中嵌入可持续性的元素,因为数据的集中性和整合性,这个嵌入过程易于实现。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对各种阶段的BIM模型做不断的可持续性验证和方案调整。
实际上,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设计,并非数据相互导入导出那么简单。美国在绿色BIM实践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参与项目的各方对绿色BIM的概念理解存在误区,项目设计、施工方面对BIM运用的不足,也包括BIM作为工具本身软件性能上的不足。
另一方面,和BIM本身的概念一样,整合绿色建筑设计最大的挑战和改变同样在流程上。绝大多数影响建筑最终可持续性的重要决策都在建筑的早期作出。这要求我们在概念设计阶段就引入整体设计流程(IDP)的概念,对方案的各种可能性从可持续性角度进行评价,从而在重要决策时作为考量依据。同时随着设计的深入,以及不断的迭代深化评估,我们应作出扩初、施工图甚至建设和运营阶段的设计建议。而这个流程的改变不仅意味着对建筑信息模型数据管理的挑战,而且对项目进度协调、决策管理、风险评估以及资源分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今,越来越多的业主开始关注建筑的绿色、节能与低碳,利用BIM模型在设计阶段就对建筑物进行性能分析,而且这个过程开始得越早越好。在设计前期运用BIM模型对建筑物的整体形态、空间分布、材料选用等进行物理性能分析,这会让我们逐渐告别以视觉美观为主导的建筑设计时代,迎来一个绿色节能的建筑新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