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绿色设计在中国设计艺术原理中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设计在中国设计艺术原理中的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绿色设计是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设计艺术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我国由于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的过度开采,已经开始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近年来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我们面临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做出的战略性政策调整。

绿色设计在中国设计艺术原理中的可持续发展

产品制造业是将可用资源和能源通过加工和生产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的消费品的产业。它一方面是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支柱,另一方面却又是大量废弃物(包括物料废弃物、能源废弃物和产品使用终结后的废弃物等)的主要源头。因此,如何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绿色设计的概念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提出来的。

绿色设计通常也称为生态设计,是以环境和资源保护为核心理念的设计,指的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设计、制造、运输、销售、使用或消费、废弃处理等环节,着重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如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对环境和人的影响、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考虑并保证产品应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寿命、经济性和质量等。绿色设计的基本特征包括三点:第一,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传统产品的生命周期从生产投入到使用为止,绿色设计则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延伸到下一个循环。传统设计的产品生命周期始于提取原材料的投入,经过产品生产加工,止于产品进入市场流通之后。绿色设计的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经过产品生产、包装、运输、销售、使用,直到产品回收、重新利用的全过程。第二,立足于产品和产品零部件的可重复使用,或者多次利用,使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能耗最小。第三,绿色产品在使用寿命完结时可安全地进行处理。绿色设计可以减少废弃物、垃圾污染,进而减少在这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总之,绿色设计要设计生产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的产品。[11]我国早在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就已经有关于绿色设计的深刻思考,其中《五金》章《黄金》节说:“黄金美者,其值去黑铁一万六千倍,然使釜、鬵、斤、斧不呈效于日用之间,即得黄金,值高而无民耳。”《乃服》章《裘》节说:“飞禽之中,有取鹰哏、雁肋毳毛,杀生盈万乃得一裘,名‘天鹅绒’。”类似的做法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 是很不可取的。

时至今日,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绿色设计的要求更加迫切。绿色设计是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设计艺术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设计艺术要对自然环境负责,减少污染,防止生态破坏,注意资源的可回收利用

20世纪早期,我国灯具设计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特性,尽管这种环保特性可能并不是制作者和使用者有意追求的。如泥质、陶品、砖制灯具历经时间风雨,都会逐渐消解于大地;石制灯具只是自然原材料位置的移动和外观的加工;竹木灯具一部分会丢弃腐烂,归于泥土,变为肥料,养育下一批竹木的生长,一部分会用于生火做饭取暖,产生的有害气体很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民间灯具的设计从选材到制作、使用、旧损、消亡,是一个取之于自然、又归于自然的循环过程。这些民间灯具的生产和回收看似简单,却是一个可持续的良性过程,在提倡环保意识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深思。民间灯具设计也有的使用金属,如铁、铜、锡等,多便于再熔解和回收利用。我国各地的民居建筑也善于就地取材,运用天然材料进行房屋设计和建造。比如人们用石料、木材、黄土、竹子、稻草甚至冰块等材料建房,这些材料来自当地环境,不需要消耗大量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而且通常能在建筑物旧损后得到再次利用,或者自然腐烂,成为材料循环再生的滋养。这种建筑方式如果能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如避免滥采滥伐、损坏地质结构等),就能保证人类生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算得上绿色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人们生活水平需要提高的今天,我们不能一味按照以前的设计模式照搬不变,但可以在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的基础上,多研究如何根据当地情况,合宜地选用或加入当地设计元素,就能设计出保持当地文化特征的、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绿色产品。

20世纪90年代晚期,美国设计了一种可单线程回收的垃圾桶,这种大号垃圾桶免去了垃圾分类的麻烦,使回收变得简单快捷,又降低了成本。设计的机械手臂将桶内的垃圾倒入卡车,由电脑操作的筛选装置能够完成垃圾的分类处理。尽管一些垃圾回收的倡导者认为采用这种垃圾桶的单线程系统产生的废渣过多,但1997年以来,这种垃圾回收的业务不断增长,现在美国已有100座城市和22个州的部分地区采用了这个系统,惠及2700万居民。这种95加仑的大号垃圾桶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居民更加积极地参与了垃圾的回收过程。可见,绿色设计将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因为它符合设计艺术的发展方向。

图7-11 中国民间陶灯

在市场流通领域,绿色产品也容易赢得消费者的好感。有的设计师能较好地运用这一特性,有意打造产品的绿色形象。日本麒麟啤酒厂的“一番榨”生啤广告招贴在创意处理上,主体形象采用完整的小麦穗包扎成啤酒瓶的形体,再贴上麒麟啤酒的标贴,背景也采用麦秸编织席纹,突出品牌的特征,强烈地传达了“一番榨”生啤的天然绿色特征——纯正麦芽酿制,原汁原味,取得了很好的广告效果。

环境与资源问题涉及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不分民族与国度的根本性问题。20世纪60年代,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人类的物质文明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由于无视环境与资源影响,人类不得不面对一系列严峻后果。过度使用氟利昂,造成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酸雨、大气污染、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并制约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达国家奢侈地利用资源,发展中国家粗放地开掘资源,造成了地球资源的迅速消耗。

鉴于此,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制订了光伏屋顶计划,通过政府补贴和电价政策,鼓励各种建筑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以节约能源。荷兰、瑞典等欧洲国家建造了不少太阳能小区,所有家庭用电均来自太阳能。澳大利亚和以色列太阳能小区的普及率甚至高达30%~40%。我国由于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的过度开采,已经开始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近年来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我们面临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做出的战略性政策调整。

(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还包括保护人文资源的“无形”设计

图7-12 日本麒麟啤酒的广告设计

我国经济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建设性破坏”的危机,部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区域正在消亡,如一些原汁原味、千姿百态的古城被洋味十足的建筑和大草坪取代,原来注重人和环境协调、曲径通幽的民宅群落被一色的钢筋水泥建构的新式小区取代。城市空间的规划,不应被动地采用拆旧建新的方法。城市小区的设计,要坚决保护不可再生的建筑。我国有的地方在招商引资的迫切心情下,不能充分认识到民间名人名宅等古老建筑的不可再生的珍贵性,只顾短期经济利益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期望加大当地景点的旅游吸引力,急功近利,过度开发的倾向十分明显。还有一些著名景点、历史文物直接交给投资方或旅游开发商,许多莫名其妙的假、大、俗的建筑、雕塑凭空而建,不仅没有起到彰显地区文化的作用,反而因莫名其妙的虚假“文化”而丧失特色,这是由于缺少专业的规划师、建筑师参与的缘故,也是缺少设计批评家的斟酌评估、利弊权衡所致。认真考虑城市设计人文环境的影响,就能形成科学城市规划决策。有“世界建筑博物馆”之称的上海外滩在保护近代建筑方面做得很好,它与浦东新区隔江(黄浦江)相望,新旧对话,相互辉映,成为城市发展与保护的范例,很好地保存了上海外滩的建筑文化。

(三)设计艺术要对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具有良性的引导作用

应注重广告设计内容的真实性和画面语言的健康感,动画角色及题材的正面性,产品设计建筑设计情感性等,要竭力避免恶化或扭曲人们心理健康的不良设计。设计师应以诚实可信为本,不以虚假浮夸的设计语言欺瞒他人、危害社会,不急功近利地追求设计的短期效应,要着眼于人类社会的长远健康发展。

我国的广告设计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作品良莠不齐的现象很明显。部分设计职业化程度不高,还需要严肃的、负责任的设计批评的引导。虚假的电视和网络广告随处可见,各种“排毒养颜”“暴富神话”“让您30天内彻底掌握英语”等用词夸张的广告随处可见,有的甚至包含迷信、色情、欺诈等信息,还有的广告盲目宣扬个性、自信、自由、激情等,这种心理暗示膨胀到了一定的程度,便演化成自我、自私、自恋等不健康心态,严重影响受众的心理健康,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老年人带来极大的危害。此类设计的出现,设计批评的缺位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络游戏的设计正在造成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虚拟世界的满足感使青少年甚至为数众多的成年人沉溺其中,产生对游戏、网络的强烈归属感和依赖感,他们在虚拟世界获得情感认同的同时,表现出对现实世界的厌倦与冷漠,在这种消极的不为世情所动的抵触心理下,自我封闭、逃避现实、不思进取成为沉迷网络游戏者的常见状态。许多设计不仅违背了伦理道德,还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只有加大设计批评的力度,从行业自身的学术化和专业化建设方面努力,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网游设计的低劣和违规现象,促进其良性发展。

俄裔设计师和评论家米歇·布莱克(Micha Black)认为,一个工艺设计师的职责是设计有用且令人愉快的物品,而且,至少能够使它们表现出富有生机、朝气蓬勃的社会面貌,而不是空洞地反映低级平庸的社会现象。(www.xing528.com)

国际建筑师协会很早就意识到作为建筑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在1981年的《华沙宣言》中明确地指出“建筑学是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科学”,要求建筑师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阐明了人—建筑—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1987年7月,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6次大会,主席斯托伊洛夫大声疾呼“建筑师要充当人类向未来的历史进军中的先锋”,“建设一个住房与城市也意味着建设一个家庭、建设一个国家、建设一种文化,这是建筑的伟大的社会使命”。“我们需要有一种具有新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城市规划,建筑与技术,建筑应该摆脱种种形式的‘主义’,而与自然,与国家文化和生活方式,与人们的物质及精神需要相协调。今日点滴建设,构成明日之城市,今日不适当的决策构成明日更多的困难,我们建筑师更应当看到我们肩负使命的重大。”“建筑师的舞台是社会环境,我们能够而且必须为建设新的适合人类的环境,提出思想、任务与新的概念。”[12]这些论述清晰地说明建筑设计师应具有从局部到全球的视野,具备从单纯的技术问题到长期的社会责任的意识。如建筑师李博斯金曾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菲利普·约翰逊的纯功能主义建筑观,认为建筑需要重视伦理,带给人希望。他说:“美国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说‘建筑师都是娼妓,只要有房子建,做什么都可以’,但我完全不同意,尽管追求卓越的业主是每个建筑师的理想,但建筑师也是讲伦理的。”这种追求体现在李博斯金世贸中心重建的设计方案中,“自由塔”1776英尺的高度也象征着美国1776年建国,站在“自由塔”内,能看见来自顶端透漏的光线,这意味着希望。他想通过设计让纽约人在创伤后重新充满希望地面对未来,而不单单只是纪念过去。

(四)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还表现在对人们的生命、健康、财产负责

产品设计中,机械设备、娱乐设施、家用电器等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设计,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用户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身体伤害或其他危险;建筑材料应安全无毒,避免有毒性物质接触到使用者,造成安全隐患或职业病等;城市道路规划及指示系统的科学性,有预防车祸或拥堵踩踏等事件的前瞻性等。

20世纪50年代,欧洲室内装修之风盛行,装饰材料主要为矿山制品和化学制品,如矿石原料制成的瓷砖石材涂料和用化学原料制成的壁纸、塑料构件等。当时人们只追求装饰材料表面所带来的视觉审美效果,忽略了材料本身潜在的有害物质,给人们造成了伤害。20世纪80年代,人们提出了“环保家居”的概念,环境保护型建材成为构建环保家居的必要条件。“环保建材”最基本的诠释是“节能、无毒无害、净化环境、易于回收利用”,其中对建筑构件、家具、门窗、水管材、装修材料等的开发、加工、制造、运输、包装都有具体而明确的规定,环保建材在欧洲历经几十年,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制造与验证体系。[13]

时至今日,绿色设计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活动,设计师和工程师要共同朝着节约能量和能源这一远大的目标努力,充分考虑到设计作品对整体环境的利害关系及对社会、人类生存远景的长期后果后做出正确的评估与预测。

【注释】

[1][法]勒·柯布西耶著,吴景祥译:《走向新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64页。

[2]杨裕富:《设计·艺术史与理论》,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版。

[3][英]彼得·多默著,梁梅译:《1945年以来的设计》,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0页。

[4]杨裕富:《设计·艺术史与理论》,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179页。

[5][英]彼得·多默著,梁梅译:《1945年以来的设计》,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页。

[6]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144页。

[7][英]米歇尔·克林斯著,李德庚译:《阿莱西》,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76页。

[8][日]山本由香著,刘惠卿、曾维贞译:《北欧瑞典的幸福设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6页。

[9][日]山本由香著,刘惠卿、曾维贞译:《北欧瑞典的幸福设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9页。

[10][日]铃木绿著,黄碧君译:《非设计不生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5页。

[11]吴翔:《产品系统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第39页。

[12]邓庆尧:《环境艺术设计》,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13]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245-25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