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视功能与形式的合理统一-《中国设计艺术原理》

重视功能与形式的合理统一-《中国设计艺术原理》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功能与实用是设计艺术的出发点。这样一来,为了达到形式的目的,功能被忽略了,现代主义原来为了功能而不得已采用的简洁形式反而成了一种目的,甚至不惜牺牲功能。相反,有的设计作品立足于实现功能,在此基础上探索符合特定地域与时代的形式,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将会成为值得肯定的案例。

重视功能与形式的合理统一-《中国设计艺术原理》

功能与实用是设计艺术的出发点。如果产品过分装饰,过分包装,不仅对民众无益,而且会浪费资源。我国汉代学者陆贾很早就对产品过于强调美观的危害做了切中要害的批评。陆贾是汉高祖时的一位儒生,位至太中大夫,在《新语·本行第十》中说:“璧玉珠玑不御于上,则玩好之物弃于下;雕刻绣画不纳于君,则淫伎曲巧绝于民。”身居高位者如果不收藏珠玉珍宝,那么老百姓就会抛弃各种玩好之物;如果君主不接纳精雕细刻的工艺品和各种丝绸画卷,那么淫技奇巧的奢侈品的生产也就会在民间绝迹。陆贾进一步说,如果农民都放下耕田树桑之事而到高山深谷、江河湖海中去采珍珠,找玉石,淘黄金,捕玳瑁,觅翡翠,猎犀象,就会劳民伤财,这样去满足身居高位者的穷奢极欲,则十分荒谬。可见,过于追求奢华装饰,对民众和社会十分有害。

19世纪末期,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沙利文明确提出了设计的功能标准,“形式服从功能,此乃定律”“功能不变,形式也不变”,弗兰克·赖特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功能与形式同为一体”的观点。两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所宣扬的功能主义在20世纪前50年的设计批评观中一直占统治地位。新艺术运动一代宗师凡·德·维尔德1894年在《为艺术清除障碍》一文中,提出新时代设计的批评原则:“根据理性法则和合理结构创造出来的符合功能的作品,乃是求得美的第一条件。”阿·卢斯(A.Loos)在《装饰与罪恶》一文中说:“装饰严重地伤害人的健康,伤害国家的预算,伤害文化进步,因而发生了罪行。”“装饰的变换使劳动产品过早贬值。功能的时间和所用的材料是浪费掉了的资产。”“装饰是一种精力的浪费,因此也就浪费了人们的健康。历来如此。但在今天它还意味着材料的浪费,这两者合在一起就意味着资产的浪费。”因此,他认为装饰就是罪恶,装饰是文化的堕落,其观点虽然有些激进,但是他追求设计的功能性的立场并没有错。至20世纪50年代,“功能主义”风格在国际展览、杂志和讨论会上被反复提及并激烈地讨论。如意大利对功能主义的肯定是通过马歇尔·尼佐利和吉奥·庞提等的功能主义设计作品而实现的:尼佐利为奥利维提(Olivetti)公司设计的系列计算器、打字机大受赞扬。其中打字机确立了现代打字机的基本形状——圆形的、外形简洁的、分解成两到三个部分以便容易维修以及保护机器的内部构造。吉奥·庞提创办了杂志《多姆斯》,鼓励用特别的方法去设计,推动了功能主义风格的发展。当时,好的设计及好的品味通常被说成“功能主义者的”。[3]

图7-4 西格拉姆大厦米斯·凡·德罗与菲力普·约翰合作设计

现代主义设计者曾经对功能的追逐有过狭的理解。比如米斯·凡·德罗1958年与菲力普·约翰逊合作设计的西格莱姆大厦(The Seagram Building),为了达到大厦工整的外表形式,米斯设计的卷帘式窗帘只有三种开合方式:完全打开,完全关闭,一半开合;室内完全不安排任何装饰;黑白两色的色彩、单调的几何形态体现了他追求减少主义的动机。这样一来,为了达到形式的目的,功能被忽略了,现代主义原来为了功能而不得已采用的简洁形式反而成了一种目的,甚至不惜牺牲功能。这种倾向是现代主义设计后来受到后现代主义者质疑的原因之一,后现代主义设计者提出功能为什么不能包括情感、理念、幻想,进一步肢解了现代主义设计“功能决定形式”的金科玉律。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充满热情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潮流的探索氛围和批评声音中,新现代主义在调整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的基础上,发展了功能主义、减少主义的特性,其代表设计师以“纽约五人”为中心,其他还有独立从事工作的设计家,包括美籍华人贝聿铭洛杉矶太平洋设计中心建筑的设计师佩利(Cesar Pelli)、保罗·鲁道夫(Paul Rudolph)和爱德华·巴恩斯(Edward Larrabee Barnes)等。

设计的出发点是解决问题,即“合目的性”,设计的方向是以业主与使用者(或大众)为终结点的,因此,设计的第一个要求是实现特定功能,为民众提供生活或工作中的效率、便捷或舒适。如果不能达到这一基本目的,其他一切考虑都是空中楼阁,毫无必要。所以,实现功能是设计批评的首要标准。目前,有些设计作品过于注重形式追求,盲目跟随潮流,追求表面效果,导致作品华而不实。这类作品虽然能暂时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但是有可能最终沦为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失败作品,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损失。相反,有的设计作品立足于实现功能,在此基础上探索符合特定地域与时代的形式,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将会成为值得肯定的案例。

(www.xing528.com)

图7-5 美国洛杉矶太平洋设计中心 [美]佩利

设计艺术要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就要重视设计作品的形式美。在“设计”之后缀以“艺术”一词,本来就包含了通过艺术家的参与或者艺术美的渗透,强调产品设计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设计艺术需要美观的外在形式,这体现在其整个发展历程中,古代建筑、器物、服饰上的某些形象、图案、色彩之美,即是审美需要的体现。有人说艺术史是一部“形式”的历史维纳斯宙斯、佛陀、狮子、老虎、竹子、无垢受胎、惩恶扬善等以人物、动物植物为主题的装饰内容本身并无很大差异,但纹样结构、纹样布局等形式的不断变化使设计艺术的形式常新。如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中,设计师们反对以前繁冗的维多利亚风格,以较为简洁、清新的植物、花鸟形象来代替,该运动的核心人物莫里斯甚至说“千万不要在你家里放一件有用但是不美的东西”;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师强调现代感强的几何形图案,其目的也还是用这种具有新美学特征的形象装饰设计物,而不是取消装饰。我们认为,历代设计,虽然目的都是解决居住、饮食、穿戴、坐卧、出行、交流等问题,但形式外观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因为技术上的改进导致产品部件形体的变更,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审美趣味发生了变化。所以也可以说,设计艺术史是一部为实现某类功能而外观不断变化的“形式史”。

图7-6 iPhone手机设计

传统的手工艺生产方式,使雕栏画栋、刻兽画花、染色刺绣成为古代追求形式美的主要方式。工业化社会,人们没有否定设计艺术的形式美,只是机械化生产方式的运用使形式美的元素发生了变化,由手工创作的附加的装饰美转变为机械化生产的结构或线条的力度美,由自然材料的质朴美转变为合成材料的科技美。正是为了美观的需求,现代设计中功能相同的产品在形态、结构、比例、材质等形式方面才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局面。苹果公司的总裁乔布斯极为重视设计的形式美感,1997年回归苹果公司后,更加重视美的设计,不断推出具有高度视觉美感的个人电脑、播放器、手机等产品,其注重形式美的设计理念始终贯穿在乔布斯的产品战略之中。乔布斯说过,“好的设计和好的技术同样重要”,他甚至连主板的设计也要进行纯粹的美学评论。其开发团队的大将乔治克罗对此曾颇为不屑:“谁管主板长什么样?唯一重要的是功能好不好,没人会看主板的模样的。”乔布斯反击道:“我就会看,即使它装在机箱内,我也要它尽量美一点。优秀的木工不会用烂木材制作橱柜的背板,哪怕大家都看不到。”虽然和其他同类产品功能接近,但是其独特的审美追求成为苹果取得巨大成功的利器。根据《新京报》2011年8月1日的报道,第二季度苹果公司凭借热销全球的“iPhone”手机取代了诺基亚,成为世界智能手机第一大生产商,结束了诺基亚连续15年的霸主地位。苹果公司在2011年第二季度卖出了数量惊人的2030万部“iPhone”手机,其利润达到该季度手机产业总利润的66%。“iPhone”手机的成功固然在于它的科技含量,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人们对其流畅简洁的“形式美”的追求。功能与审美,是设计艺术作品缺一不可、不可分割的两个面,也是设计艺术批评中最基本的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