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设计艺术原理:信息原则的重要性

中国设计艺术原理:信息原则的重要性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原则一方面指设计师应当重视设计物功能以外蕴涵的各种信息,对消费信息、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等前沿信息的掌握,正在成为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利用信息化原则,设计师可以根据受众的不同特点来合理安排,设计符合受众特点的产品。信息原则另一方面是指设计师应当了解目前信息技术对现代设计产生的巨大影响。

中国设计艺术原理:信息原则的重要性

在当前可选择性较多的买方市场环境下,人们对设计物的视觉美感、精神愉悦、品牌价值、象征符号等要素越来越重视。信息原则一方面指设计师应当重视设计物功能以外蕴涵的各种信息,对消费信息、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等前沿信息的掌握,正在成为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设计师应该有自觉积极地利用信息的意识。在保证功能实现的前提下,利用信息导向作用,综合考虑设计使用者的身份信息、地位信息、个性信息、文化信息等进行有目的的设计。

利用信息化原则,设计师可以根据受众的不同特点来合理安排,设计符合受众特点的产品。如统一企业善于抓住时代的信息特征,注意到人们对健康、漂亮、美体越来越重视的趋向,以“多C多漂亮”的统一鲜橙多广告打开了果汁饮料的市场。“多C多漂亮”的广告创意,突出了与其他饮品的核心差异——富含维生素C,将自己标榜为新一代健康饮料,成功地猎取了可乐、水、茶饮料类的市场。统一鲜橙多的成功在于准确地捕捉了时代信息,并能在广告设计中充分运用,“多C多漂亮”的新鲜健康感觉,起到了良好的信息传达效果。

信息原则另一方面是指设计师应当了解目前信息技术对现代设计产生的巨大影响。现代设计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设计物的功能开发、服务方式的升级等都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现代设计更加人性化,以工业产品设计为例,其信息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功能复合化,即改进产品结构,扩大同一产品的功能及使用范围,实现一体化。如集打字、计算、储存、印刷为一体的便携式文字处理机,集办公、计算、娱乐一体的计算机,兼具复印、扫描、传真功能的打印机等,都说明了产品设计的多功能化发展趋势。

第二,短小轻薄化,即通过改变产品的结构、集成产品的零部件、缩小体积、减轻重量,使之便于携带、安装、运输及操作。这样还可以节约能源和资源,降低成本,在低成本条件下开发多种产品。这样的产品需要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支持,如轻、薄、高强度的合金钛、合金钢、工程塑料等材料,电脑设计、精密机床、激光切割、亚微米刻蚀等技术。

第三,智能化,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经过合理化设计,把一般人需要长期学习才能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转化到产品中去,将很多专业产品转化为大众化产品,从而扩大了市场,如越来越多的自动数码相机、智能冰箱等。环境设计也有智能化倾向,智能建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事物,现正处于急速发展的阶段,智能建筑的核心在于建筑一体化、系统化集成的智能体系,该系统将建筑物各专业子系统进行一体化、智能化系统集成,实现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如具有“3A”(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和楼宇设备自动化BA)或“5A”(CA、OA、BA、消防自动化FA和信息管理自动化MA)的现代建筑物。

综上所述,设计艺术的原则是多元的,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部分设计原则之间甚至可能会出现冲突,如何做到“宜”,就需要设计师的合理把握。当设计的不同要求相互冲突时,设计师应该对各种因素做出取舍与协调,以达到调和。比如,为了达到设计的最终效果,但又面临超出预算的矛盾时,设计师需要做出最终决定。有人以贝聿铭姓名的谐音“I am paid”,来揶揄贝氏是个专门设计高价建筑物的建筑师。他设计的达拉斯市政厅预算是2500万美元,结果支出7000万美元;汉考克大楼造价1.6亿美元,几乎是当初估价的两倍;华府东厢艺廊比预计多花费7500万美元,原来计划经费只是2000万美元而已;达拉斯麦耶生交响乐中心造价由4950万美元高升至7900万美元。贝氏曾表示,如果只为盖个蔽体,就没有必要找他设计。他说:“如果建筑师做得对,即使超过预算,历史也会铭记建筑师的见地。”[14]同样的例子,如悉尼歌剧院,虽然预算超出,但赢得了全世界范围的肯定。我们常常看到,同一项设计,可能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环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也就是所谓“天时地利”的原因,国外适用的设计在国内不一定适用,此民族的合理设计不一定在彼民族也合理,产品、建筑、广告、动画设计等无不如此。所以,无论怎样,合理设计艺术是设计师综合协调处理各种因素的结果。

【注释】

[1]卢小雁主编:《亚太广告精选》,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5页。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70页。

[3]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9-10页。

[4]宫承波主编:《新媒体概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版,第7-8页。(www.xing528.com)

[5]宫承波主编:《新媒体概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6]赵平勇主编:《设计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80页。

[7]张亚丽编:《多媒体艺术设计》,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版,第35页。

[8]孙墀:《数字影视技术的应用特征分析》,《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9][法]马克·第亚尼著,滕守尧译:《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3页。

[10][英]米歇尔·克林斯著,李德庚译:《阿莱西ALESSI》,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2年版,第18页。

[11]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9页。

[12][英]米歇尔·克林斯著,李德庚译:《阿莱西》,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13]卫军英主编:《欧美广告精选赏析》,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3页。

[14]黄健敏:《贝聿铭的艺术世界》,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年版,第2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