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多层次、有针对性的,以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对于多种手工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当前社会需求前提下,手工艺专业人才培养至少应该包括两类:一为研究型复合人才,即具备较强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有广阔的知识视野和创新精神,兼具视觉造型的创新能力和工艺理论、传播等研究能力的人才;二为应用型实践人才,即具备相应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手工艺专业某一领域专门技能,以适应国家或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的人才。
结合手工艺设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手工艺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建立在巩固与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综合人文素质、设计创新能力、项目整合及运作能力的培养,即要在综合考量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建立具有适应性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具有较系统的设计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手工艺设计由传统手工艺向现代手工艺转变的基本历史、现状和发展动向,熟悉手工艺设计的工艺、技术和材料;掌握设计与制作方法,能选择恰当的项目、合理运用科学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展开设计实践,具有整合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传统手工艺设计的现代性转换,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求综合考虑历史及文化知识体系传播等多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传统手工艺在现代技术条件和社会发展变迁中遇到了生存和发展的危机。其作为旧有手工技术的产物,在历史转型和时代发展中,成为现代工业产品的配角或逐渐消亡。但是,在当今日益趋同的国际化产品风潮之下,手工艺产品蕴含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脉络,有着现代工业产品不可替代的魅力,因而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和保护,并在发展中呈现出与现代工艺手段结合的趋势。更为重要的是,传统手工艺保留了传统手工情结和丰富的情感色彩,具有重要的人文内涵,呈现出鲜明的时尚性和设计性,正以全新的姿态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手工艺设计的人才培养应务必考虑传统手工艺设计属性的这种转变,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因势利导,这样才既可以实现对传统工艺的创造性保护和继承性发展,同时又能保证人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对上述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继承性发展需要建立在对其工艺技术、材料特性、装饰内容等发展历史及文化属性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因而,与手工艺设计发展相关的历史文化相关课程应当成为手工艺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该类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传统手工艺设计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包括设计风格与设计语言的演变、设计的市场及流通方式的发展、设计组织与设计机构的兴衰等。可以说,设计艺术的历史,不仅是人类掌握材料技能的进步和顺应自然能力增强的历史,也是人类追求和创造美的历史,各种工艺制品就是这种探索和创作的结果。人类在进行各种设计造物的同时,不断地培育了自己的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并通过造型、色彩、材质等物质载体表现出来。因此,设计的历史是人类依据不断变化的审美标准,结合客观实际需要不断造物的历史。该类课程不仅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手工文明创造基础与丰富的造物智慧传统的历史,还能使之顺应现代文明和现代设计。
另一方面,现代手工艺是作为文化和艺术的形态存在于现代社会,受现代文化艺术观念的影响十分明显。因而,现代手工艺创作必须注重创新,随时吸收当代世界范围内艺术思潮的营养,注重生活方式的变化,从造型、色彩、构成方式等方面体现出应有的现代性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将传统工艺的文化观念、技艺传统融入现代手工艺,运用现代语言或表达方式使设计作品流露出明显的手工技艺、特点和现代艺术的意趣。这就要求手工艺教学必须考虑设置相关设计文化课程以引导学生把握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及行业发展的趋势及特点,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手工艺设计产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思维的设计人才
现代设计实践中,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创新意识成为设计思维发展的重要特征。手工艺设计也不再是完全依赖个人或单一团队完成的创造活动,而是通过多学科整合、协同的复杂的智能与社会行为。设计人才对造物的技术构成、功能设计、产品寓意及人类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的关注构成手工艺设计逻辑的内在基础,是否具备现代设计思维、设计方法及创作理念也是手工艺设计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因而手工艺设计思维与方法相关课程的设置对人才培养来讲十分必要。手工艺设计的设计思维与方法类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为主要目的,要利用相关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主动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创造性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传统为基础,以创新意识的培养为目的,即推崇创新、追求创新,注重传承与创新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法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及活跃的灵感;以创新技能的培养为手段,包括提高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一般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表现能力和物化能力等。
(三)手工艺设计对材料及工艺具有明显的依赖性,设计人才应具备材料学、工艺学的基本知识
传统或现代的手工艺设计作为一种物化的艺术形式,必须要有熟悉设计材料及熟练技术手段的人才的支撑,因而手工艺设计人才的培养还要根据手工艺行业的需求考虑材料、工艺等相关知识的传授及运用。
传统手工艺制作的材料、工艺及器物形态等是传统工艺文明的物质基础。鉴于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环境特点,其传承方式主要以父子、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为主,强调在做中学,较少有系统文字记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中涉及的材料运用及处理、工艺技巧等逐渐形成了各种艺诀、口诀,这些艺诀、口诀既是传统工艺文化的总结,也是现代手工艺可以借鉴或参考的对象。现代手工艺与传统手工艺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材料的多样性,以及与材料处理相应的复杂工艺。
由于现代手工艺设计材料的丰富性和技术的复杂性,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既要求学生在了解各种传统手工艺技术演变历史的基础上,掌握传统手工艺操作中涉及的材料运用和工艺工序等相关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熟悉现代手工艺各种工艺材料的性能及艺术效果,了解现代手工艺的工艺流程规范及特点,以材料学、工艺学等相关学科内容为基础,丰富手工艺设计及制作的现代内涵与技术基础,以便完成具体设计任务时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四)手工艺设计产业的发展要求设计人才具备相应营销及管理知识
现代手工艺设计将知识、技术、产业和制度的创新紧密结合,其设计、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方面也不断创新。现代手工艺在适应设计环境发展的过程中,与当代艺术理论、设计理论、市场理论及传播理论密切结合,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态势。手工艺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正视产业形势的上述转变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市场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学习,关注与了解现代经济条件下手工艺设计与市场发展的经济基础与消费导向等内容。因而手工艺设计的营销及管理相关课程也应当成为手工艺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
该类课程大致包括:第一,市场与经济相关课程。使学生具备了解、把握设计领域市场概况以及供需情况,通过分析各种市场的供需情况,如市场细分、用户细分、消费者需求、供需平衡等,做出合理的设计决策。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分析当前社会生活方式新变化的基础上,考虑现代经济条件下手工艺产品市场开发的经济基础与消费导向,提升手工艺设计的市场价值。第二,与手工艺设计发展政策及法规相关的课程。引导学生把握手工艺生产方式的特殊性,了解知识产权的基本内容,有意识地关注国家及政府对与手工艺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设计战略,提高手工艺产品的创新意识,更加准确合理地进行产品研发,并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第三,设计管理类课程。设计管理是联同他人一起完成任务,实现集体目标的过程,主要引导学生掌握和利用现代经济与管理知识,有效地管理手工艺设计的多样化生产模式,在设计管理过程中与协作者保持共同的目标,更好地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和设计产能。(www.xing528.com)
【注释】
[1]张福昌:《中国传统工艺产业的现状与设计振兴战略思考》,《设计》2013年第10期。
[2][日]柳宗悦著,黄豫武、孙建君译:《民艺论》,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357页。
[3]蔡惠真:《从日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之间的互动探讨其传统艺术文化之保存与传习》,见台湾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筹备处编:《传统艺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版。
[4]简瑞荣:《英国的文化政策与文化资产保存》,见台湾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筹备处编:《传统艺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版。
[5]陈明华:《论韩国无形文化财制度——以传统工艺为例》,见台湾国立艺术学院传统艺术研究所·研究中心编:《传统艺术研究文集》,1997年版。
[6]向云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6页。
[7]韩俊伟等:《文化产业概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1页。
[8]朱光好:《大学使命与文化创新:高校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年版,第81页。
[9]文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见《中国文化报》2014年第002版。
[10]徐艺乙、董静:《中国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状况分析报告》,《美术与设计》2009年第5期。
[11]胡渡南:《福建省工艺美术产业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福建论坛》2007年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