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隋唐时期西南文化区-中国地方史纲

隋唐时期西南文化区-中国地方史纲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隋唐时期西南文化区主要是指南诏地区。南诏政权是以白蛮、乌蛮为主体的多民族联合政权,各民族发展水平不均衡,文化发展各具特色。南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开放性、多元性、仿唐性的特点。南诏各族由于文化传统和发展层次不同,婚姻形态上存在着多种制度。中原地区的文化重心在关中地区,南方文化相对落后于北方,但随着福建、岭南地区的开发,文化快速进步,为后世南方文化的鼎盛奠定了基础。

隋唐时期西南文化区-中国地方史纲

隋唐时期西南文化区主要是指南诏地区。南诏政权是以白蛮、乌蛮为主体的多民族联合政权,各民族发展水平不均衡,文化发展各具特色。南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开放性、多元性、仿唐性的特点。[313]

(一)风俗习惯

南诏人喜欢食生,贵族把肉切成小块,浸在盐水中,加入几种香料后食用;平民把肉剁碎放入大蒜汁中后取出食用。尚饮酒,喜欢相邀会宴,接连几日不绝。其服饰习俗在剑川石窟和《南诏图传》画卷中可见一斑,南诏早期,男子椎髻、赤足、上身裸露、坎肩、衣着朴素,部落首领头上无冠,椎髻于头顶,用圆形金属片固定发髻根部,衣服式样均为矮圆领。头囊是王者特权的象征。妇女以酥泽发,着裙襦,披锦方,辫发为髻。未婚女子披发,边缘整齐,前额有留海,修剪成两头上翘的新月形。

南诏各族由于文化传统和发展层次不同,婚姻形态上存在着多种制度。王室及高级官员实行一夫多妻制,民间婚前男女交往自由。发达地区已出现较稳定的一夫一妻制,而落后地区还存在群婚制遗风和不太稳定的对偶婚家庭形态。根据唐樊绰著《蛮书》中载,白蛮实行墓葬,乌蛮实行火葬。直到南诏晚期,白蛮由于受到佛教的影响,改变传统的墓葬习俗,实行火葬。目前在大理、洱源、剑川等地区发现大批南诏国时期的火葬墓,在随葬物中,有方形、圆形、八角形铜片和海贝、金刚杵等。

(二)儒学

唐以前,儒家思想已经传入云贵地区,南诏时儒学得到了很大发展。南诏国王派遣贵族子弟赴唐留学,并邀请唐朝儒士前来讲学,儒家思想首先在上层社会中得到认同。儒学在南诏社会的广泛传播与佛教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即在传授佛家经典、教义的同时传播儒家思想,使南诏社会逐渐出现重文雅、尚礼仪、懂博爱、推仁义的风尚。

(三)宗教

在南诏统一云南之前,乌蛮和白蛮普遍信仰巫鬼,各部的首领称作鬼主,他们崇拜的神灵有四五十种之多,其中天鬼是民族的守护神,祭天鬼由鬼主负责,鬼主世代相传,在家中设有香堂和神案。(www.xing528.com)

本主崇拜始于南诏时期,其含义是“本境之主”,来源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对部落神的崇拜,是南诏文化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对南诏社会的经济教育和文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314]

中唐时期,佛教传入南诏,其主要源头是天竺密教,因此带有浓厚的婆罗门教色彩。其主要特点是具有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和民族信仰。[315]由于受到南诏皇室的推崇,佛教成为南诏国最盛行的宗教。第8代王劝龙晟曾用3000两黄金铸金佛三尊。到第10代王劝丰祐时,佛教在南诏达到鼎盛。到南诏后期,境内有大小寺庙数千所,佛教之盛可想而知。

(四)文学艺术

南诏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散文方面。南诏时期由于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增多,以及大量汉人迁入南诏境内,中原文学在南诏地区得到广泛的传播,并影响了南诏文学的风格。南诏王及其子孙大多都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南诏第7代王寻阁劝就是一个著名诗人,他的诗《星回节游避风台》一直流传至今。南诏诗歌大多颇具唐诗风韵,不少南诏诗人的诗文流传到内地,有的被收录到《全唐诗》、《全唐文》中。南诏散文也颇有建树,代表作是《南诏德化碑》,碑文有数千字,辞藻华丽,一气呵成,颇具唐代散文的气势。

南诏时期的雕刻绘画,带有明显的佛教艺术特点。云南剑川石宝山石窟是南诏石刻艺术的精品,其艺术风格受到敦煌、藏族、南亚文化的影响,又具有南诏独有的风格,是南诏文化与汉、藏和南亚文化交流的结晶。保存至今的《南诏图传》,绘制于南诏中兴二年(898),由画卷和文字卷组成,展现了南诏国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风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佛教建筑中水平最高的当属佛塔,著名的寺塔有崇圣寺三塔、宏圣寺塔、蛇骨塔、大姚白塔。各地的佛塔建筑风格独特,既有中土佛教风格的汉式塔,也有傣式风格的佛塔,还有密檐式砖塔等。[316]

南诏境内各民族俗好歌舞,其音乐歌舞既有唐代乐舞的风格,也受到东南亚古乐的影响。《南诏奉圣乐》[317]是著名的大型乐舞,也称字舞,每舞一字,伴唱一首歌,舞者16人,手执羽毛,以4人为一列。《新唐书》载:“舞六成,工六十四人,赞引二人,序曲二十八叠,执羽而舞‘南诏奉圣乐’字,曲将终,雷鼓作于四隅,舞者皆拜,金声作而起,执羽稽首,以象朝觐。”[318]该乐舞传入唐朝的宫廷之中,成为唐代乐舞的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隋唐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割据局面,并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各族文化和外域文化因素,迎来了文化高度繁荣的局面。中原地区的文化重心在关中地区,南方文化相对落后于北方,但随着福建、岭南地区的开发,文化快速进步,为后世南方文化的鼎盛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