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政权是6~7世纪对我国北方地区乃至整个欧亚大陆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游牧民族政权。关于其族源目前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主要有如下几种:与铁勒同族;为秦汉之际的丁零;欧洲人种与蒙古利亚人种混合之人种;来自中亚说;先祖出自塞种,近祖出自平凉杂胡;突厥的阿史那氏为乌孙后裔等说。[86]
突厥人居住在金山(今阿尔泰山)一带,建国前受柔然政权的奴役,地位十分低下,曾“为茹茹(柔然)铁工”。[87]首领土门时期,西魏为了牵制柔然,派遣使节出使突厥。突厥人闻知西魏使臣的到达“皆相庆曰:‘今大国使至,我国将兴也。’”[88]此后不久,铁勒起兵反叛柔然,突厥借平叛之名吞并了铁勒部落,扩大了自身实力。随后,突厥开始走上对抗宗主国柔然的道路。551年突厥向西魏求婚,西魏将长乐公主嫁与土门,突厥与中原王朝建立和亲关系,提高了其在西北各族中的地位。552年土门大破柔然于怀荒之北(今河北省张北县北),柔然可汗阿那瑰兵败自杀。土门模仿柔然的制度建立了突厥汗国,汗廷设于郁督军山(今杭爱山北山),自称伊利可汗(突厥文“阙特勤碑”称为“布民可汗”)。突厥政权强盛时期的版图“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皆属焉”,[89]西海即里海(一说是咸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草原帝国。
突厥汗国的君主为“可汗”,姓阿史那氏。可汗之下最初按方位封东西南北4个小可汗,分别管辖各地部众和事务,其中以西可汗的实力最强。各小可汗都具有较大的相对独立的权力。可汗之下设置官职,“其初,国贵贱官号,凡有十等”,[90]后发展为28等。主要有:叶护,居百官之首,常以西可汗担任。特勤,多以可汗子弟担任,内典机要、外理邦交,有封地、部曲,拥有重兵。设,掌统领军马之事,可在辖区内征收赋税,设立牙帐。其下有屈律啜、阿波、俟利发、吐屯、俟斤、阎洪达、达干等大小官职。[91]突厥官职无定额,皆为世袭,职掌不很明确,兼领军民两政。地方组织亦具有军政合一的特点。
北周宣帝时,突厥沙钵略可汗请求和亲。580年北周以千金公主嫁与沙钵略可汗。581年,杨坚夺取帝位,建立隋朝。沙钵略可汗在千金公主的怂恿下对隋朝采取敌对态度,出兵攻打隋朝以图复周。隋朝对突厥大小可汗实行分化的政策,拉拢西部达头可汗,使之拒不参加沙钵略可汗南侵隋边的战争。突厥军遭到隋朝军队的有力打击,沙钵略可汗险些被俘,这激化了突厥内部原有的矛盾,达头可汗在诸突厥可汗的支持下,公开对抗沙钵略可汗,583年突厥国终于分裂为东、西突厥。以金山为界,金山以东属东突厥汗国,金山以西属西突厥汗国。
584年,西突厥达头可汗归附隋朝。东突厥面临隋朝与西突厥两面夹击的形势,不得以选择投靠隋朝,向隋朝请求和亲,沙钵略可汗授意千金公主上书隋文帝请求改宇文姓为杨姓,并请求隋文帝认她为女儿,成为隋公主。隋文帝接受了她的请求,封她为大义公主。突厥沙钵略可汗上书曰:“皇帝是妇父,即是翁,此是女夫,即是儿例。”[92]585年,东突厥遭到西突厥的攻击,沙钵略可汗遣使至隋请求举部迁到大漠以南,寄居于白道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平原),建牙帐于紫河镇(今内蒙古托克托县)。隋朝不仅接受了沙钵略的请求,而且支持沙钵略向西打败西突厥达头可汗支持的阿波可汗。沙钵略上表隋文帝曰:“窃以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便感慕淳风,归心有道,屈膝稽颡,永为藩附”。[93]东突厥臣属隋朝后,岁岁朝贡不绝。
587年,沙钵略可汗死。沙钵略弟继任为叶护可汗。次年,叶护可汗率部西征中流矢而亡。部众拥立沙钵略子雍虞闾继可汗位,称都蓝可汗。此时沙钵略另一子染干驻牧北方,称突利可汗。[94]597年隋文帝为牵制都兰可汗将宗室女安义公主嫁给突利可汗,引起都兰可汗的不满,“于是朝贡遂绝,数为边患”。[95]599年,都兰可汗和西突厥达头可汗联合击败突利可汗,突利逃往长安,隋封突利为启民可汗,安置于朔州大利城(今内蒙古清水河县),并将义成公主嫁与启民可汗。600年,东突厥内乱,都兰可汗被杀,西突厥达头可汗进入漠北,改称步迦可汗,原东突厥部落大量南迁投奔启民可汗。601年,隋文帝出兵同启民可汗北征。603年铁勒十余部、东部奚、霫部相继背弃步迦可汗,归属启民可汗,西突厥部众溃散,步迦可汗西奔吐谷浑,不知其所终。启民可汗统一了大漠南北。
614年启民可汗卒,子咄吉继位,称始毕可汗,东突厥实力日益强大。隋朝担心始毕可汗势力坐大,采取分化打击策略,始毕可汗不再向隋朝朝贡。615年,隋炀帝北巡时,始毕可汗率10万骑将炀帝围在雁门,后援军赶到方得脱身。隋末中原陷于战乱,突厥迅速发展,成为“控弦百余万”的强大势力,隋末唐初各割据势力纷纷交结突厥,或与之互市,或向其称臣,或与之和亲,李渊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也受益于突厥的支持。(www.xing528.com)
唐初,东突厥在唐廷受到特殊的礼遇,但东突厥自恃有功于唐,颇多横恣,加上义成公主的挑唆,619年南下侵唐边,却因始毕可汗暴病而卒中止进攻,北返。此后1年中,始毕可汗弟处罗可汗刚立便发毒疮而亡,处罗弟咄苾立,称“颉利可汗”。按照突厥收继婚的习俗,在启民可汗去世后,义成公主先后嫁给始毕、处罗、颉利可汗,她与唐朝敌对的立场直接影响了突厥与唐朝的关系。颉利可汗继位后,与唐朝的冲突不断升级。626年,颉利可汗乘“玄武门之变”率兵10万进犯,太宗沉着应战,亲率6骑到渭河便桥南(今咸阳南渭河),不久唐军大队人马赶到,加之突厥孤军深入,于是双方于便桥之上杀白马盟誓,颉利退兵而去。此即著名的“渭水之盟”。
627年东突厥统治下的铁勒诸部起兵反抗突厥统治,推举薛延陀部的俟斤夷男为可汗。唐太宗为了分化、瓦解突厥的实力,628年册封薛延陀汗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赐其旗鼓,标志薛延陀汗国建立。[96]薛延陀毗伽可汗受封后,便遣使向唐朝纳贡,与唐朝建立隶属关系。于是,薛延陀汗国与唐朝对东突厥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629~630年唐太宗派李靖领兵十余万北击东突厥,唐军逼近突厥牙帐15里,突厥始觉,“颉利畏威先走,部众因而溃散。靖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杀其妻隋义成公主”。[97]颉利可汗逃往灵州西北突厥小可汗阿史那苏尼失处,后被擒,送往长安。东突厥汗国灭亡后,唐朝设置羁縻府州统辖东突厥故地与遗民。
西突厥达头可汗西奔之后,达头的两个孙子争夺汗位,在隋朝的支持下射匮可汗成为西突厥大汗,接受隋朝的册封,与隋朝建立了朝贡关系。射匮可汗的王庭建在龟兹(今新疆库车)的三弥山,西域诸国受其控制。619年射匮可汗卒,其弟统叶护可汗继位。统叶护可汗有勇有谋,他在位期间西突厥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西到波斯,东达玉门之西,南至今阿富汗北部,北抵阿尔泰山脉。统叶护可汗的王庭初在乌孙故地,后迁到石国北的千泉(今中亚楚河的西岸)。628年,统叶护可汗被其伯父莫贺咄所杀,从此,西突厥汗国内部为争夺权力长期陷入纷争之中,分立中的西突厥可汗都希望得到唐朝的支持,但由于汗国内部的各种矛盾,与唐朝时而和亲,时而兵戎相见,西突厥实力受到极大的削弱。633年,泥敦被拥立为西突厥可汗,称“咄陆可汗”。咄陆可汗遣使至长安,唐太宗册封他为“吞阿娄拔利邲咄陆可汗”。[98]此后,西突厥可汗即位,都要经过唐朝册授。
634年,泥敦弟同娥设立为西突厥可汗(称为沙钵罗咄咥利失可汗)后,出于适应西突厥各部间强弱变化的需要,将其直辖下的西突厥重新划分为十部,也被称为十箭,每箭任命一位首领。这十箭又被分为左右两厢,左厢称为五咄陆,包括五箭,每箭首领称啜,居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以东,右厢称为五弩失毕,也包括五箭,每箭首领称俟斤,居碎叶以西。此两厢十箭并非整个西突厥,而只是西突厥可汗直辖的地区。这种划分是西突厥内部不统一的表现,也为西突厥的分裂创造了条件。[99]
639年,由于左厢五咄陆各首领反对咥利失,而立欲谷设为乙毗咄陆可汗,西突厥分裂北庭咥利失可汗和南庭乙毗咄陆可汗,双方以今伊犁河为界。唐朝在双方的对抗中采取支持南庭牵制北庭的办法,相继册命南庭继任的沙钵罗叶护可汗和乙毗射匮可汗。647年,唐朝在莫贺城设立瑶池都督府,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以内附的突厥贵族阿史那贺鲁为都督、左骁卫将军,掌管西突厥地区事务。但阿史那贺鲁利用唐朝的声威扩充自己的势力,651年公开叛唐。翌年唐朝出兵讨伐阿史那贺鲁,653年撤销瑶池都督府,657年俘获阿史那贺鲁父子,西突厥各部纷纷归附唐朝。唐朝在灭亡西突厥后,于其地设置羁縻府州进行统辖,以碎叶以东设置昆陵都护府,委任突厥贵族阿史那弥射卫都护;碎叶以西设置濛池都护府,委任突厥贵族阿史那步真卫都护;658年又在天山以北及吐鲁番盆地设置金山都护府。诸都护府之下各领所属羁縻都督府,行政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
682年在唐朝的北疆,突厥阿史那骨咄禄集聚突厥部众,据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北),自称“颉跌利施可汗”,建牙帐于乌德鞬山(今杭爱山北),又建南牙帐于黑沙城,由其弟默啜驻守。史称“后突厥汗国”。691年骨咄禄死后,默啜继汗位,他改变其兄与唐朝敌对的立场,遣使向唐朝请和,唐朝册封他为“迁善可汗”。但不久,默啜又领兵掳掠内地和散居在灵、夏二州的党项人,很快辖地“东西万余里,控弦四十万,自颉利之后最为强盛”。[100]为了加强对北疆的管理,702年武则天朝设立了北庭大都护府。716年突厥内乱,默啜被杀。骨咄禄子默棘连继汗位,称“毗伽可汗”。毗伽可汗与其弟阙特勤釆取与唐和好政策,多次遣使唐朝请和,通报吐蕃侵犯唐朝的消息。731年阙特勤去世,唐玄宗亲撰碑文,派工匠至突厥为之立碑奠念。[101]734年毗伽可汗被害,突厥陷于内乱。745年,回纥军队杀突厥白眉可汗,突厥国亡。[1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