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中国史书称“高句丽”为“高丽”。这时高丽政权有较大的发展,中原先进生产技术的影响对其社会经济水平迅速提高产生了重要作用,平原地区“种田养蚕,略同中国”。[71]山谷地带畜牧业发展,尤其是养马业具有相当的规模。茂密的森林,丰富的矿藏,为高丽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高丽综合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高丽没有文字,借用汉字记事,中原王朝的儒家经典和《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史书在高丽国广为流传,丰富了高丽民族的文化内容。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隋唐时期高丽已成为雄踞东北亚地区的强大政权。
581年,杨坚建立了隋朝,高丽王高阳遣使朝贡,文帝授其为大将军、辽东郡公。杨坚遵循古代中国传统的册封朝贡体系,重建政治上的藩属关系。隋朝统一南朝之后,高句丽王高汤担心隋北上用兵,便征钱积谷,积极备战,并且驱迫靺鞨人寇抄边郡,阻止东北其他民族向隋纳贡,破坏了隋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秩序。遭到隋文帝的指责后,高丽略有收敛。高丽王高元继位后,隋文帝赐其袭爵“辽东郡公”,后应高元所请,进封为“辽东王”。然而,598年高元却率众进犯辽西。隋文帝大怒,下诏罢黜高元官爵,命汉王杨谅总水陆之师30万伐高丽。高元十分惶恐,上表谢罪,自称“辽东粪土臣元”。[72]
隋炀帝即位后,高丽王又屡次拒诏,不来朝觐。同时,朝鲜半岛的新罗、百济二国也请求隋朝出兵征讨高丽,朝臣裴矩认为:“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今乃不臣,别为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征之久矣。但以杨谅不肖,师出无功。当陛下之时,安得不事,使此冠带之境,仍为蛮貊之乡乎?”[73]于是隋炀帝倾尽全国之力,聚四方财物,[74]于612年、613年、614年3次亲征高丽。由于隋大军远征,补给困难,士卒不服水土,加之国内政策失调,因此每次都功败垂成,耗费了大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仅未能使高丽谨守臣礼,反而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唐朝建立后,619年高丽王高建武遣使朝贡,被纳入唐朝册封朝贡体系之内,从此高丽朝贡不绝。640年,高丽太子高恒权到长安进献方物,唐太宗也遣使陈大德“入其国,厚饷官守,悉得其纤曲”。[75]这一时期唐朝同高丽的关系得到了顺利发展。642年,高丽国内发生了政变,西部酋长泉盖苏文控制国政,杀高句丽王高建武及大臣百余人,拥立高藏为国王。泉盖苏文自任莫离支,独揽大权,并联合百济攻打新罗。此时,高句丽不仅在朝鲜半岛北部实力强大,并且由于它北面控制着靺鞨,南面联合百济,其活动往往牵涉到东北其它少数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背。[76]644年,唐太宗决意亲征高丽。面对唐军的进攻,高丽顽强抵抗,由于辽东储备不足,士兵不适应寒冷的气候,在攻下高丽辽东诸城之后唐太宗下令班师回朝。此次东征虽未能灭亡高丽,但此后唐朝采取小规模军事袭击的战略,消耗高丽国力,加剧了高丽国内矛盾的激化。(www.xing528.com)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660~663年唐联合新罗灭亡百济政权,使高丽背腹受敌,处境更加困难。666年,高丽莫离支泉盖苏文病死,他的3个儿子为争夺权力发生矛盾,泉男生遣子泉献诚到唐求助。于是高宗接连派遣大将契芯何力、李勣率军东征高句丽。668年11月唐军攻破平壤,高句丽灭亡。高句丽(高丽)自公元前37年朱蒙建国至668年灭亡,共立国705年。
唐灭高丽之后,于其地设安东都护府,分置“都督府九、州四十二、县一百”,[77]收高句丽政权遗民“户六十九万七千”。杨保隆推测其中高句丽人有15万户,以每户5口计,约为75万人。被唐朝迁往中原各地的高句丽人近30万人,包括大批的高句丽王室与大贵族家族;投奔、被掠、并入新罗的高句丽人约10万人;其后投归渤海政权的高句丽人至少在10万人以上;散奔突厥的高句丽人有万人左右。[78]其余的高句丽人口则散居于辽东半岛。从后来散居各处的高句丽人口的去向看,迁往中原各地与散居辽东半岛的高句丽人,最终融合于汉人之中。投归渤海政权的高句丽人,后来成为渤海族人,到金元时期最后也融入北方汉人之中;并入新罗的高句丽人,到10世纪初与朝鲜半岛的新罗、百济人共同形成了高丽民族,即今朝鲜族的祖先;少数高句丽人散入西北游牧民族和进入古代日本,最后也融入了当地的民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