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地域辽阔,边疆地区分布着众多的民族和民族政权,如北有突厥政权,西北有回纥政权,西有吐蕃政权,西南有南诏政权,东北有高丽政权、渤海政权、奚、契丹、室韦等民族,南有蛮、越等民族。
唐朝初年,东突厥雄居漠北,势力强大,史称“控弦百万,戎狄之盛,近代未有也”。[28]颉利可汗傲慢狂妄,时时窥伺中原。武德九年(626)八月,颉利可汗亲率10万突厥骑兵南下,遭到唐军阻截,颉利与太宗在渭水便桥(今陕西咸阳南渭河)歃血为盟率师北返。贞观三年(629),东突厥内乱,太宗命兵部尚书李靖节制六路大军讨伐突厥。四年(630),唐军在定襄和阴山大败突厥,颉利可汗逃往灵州西北方向的突厥小可汗阿史那苏尼失处,被阿史那苏尼失擒获交与唐军,送往京师长安,东突厥灭亡。如何统治从阴山到大漠这片新占领的突厥领地,如何安置俘获的大批突厥部众,唐朝廷中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以李大亮、温彦博为代表,主张“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扞蔽”,实行羁縻统治;另一种意见主张“分其种落,俘之河南兖、豫之地,散居州县,各使耕织,百万胡虏可得化为百姓”,[29]将东突厥部民迁入中原汉化为普通百姓。唐太宗采纳了前者建议,于东突厥可汗的辖地,按部置州、府,任命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等官,以统其众,并“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突厥部落的大小酋长云集长安,“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已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因而入居长安者近万家”。[30]此为唐朝大规模设置羁縻府州制度之始。此后,有唐一代以此为统辖边疆民族地区的基本方针,将羁縻府州制度广泛推行于唐朝边疆的各个民族地区。(www.xing528.com)
所谓羁縻府州,是中央王朝在周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置的特殊行政统辖建置,实行因俗而治的方针,“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31]羁縻府州对中央履行入觐、纳贡、出兵助唐军征讨的义务,中央王朝对于羁縻府州之贡纳,则“计价酬答,务从优厚”。[32]边州都督府、都护府对羁縻府州具有行政统辖权,并负有政治保护的责任。羁縻府州的设立,表明该地区正式纳入唐王朝的行政统辖之下,对于中央政权的边疆统治与边疆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