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主要包括今江浙南部、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与江西、四川的一部分地区。秦汉时,南方地区的古代民族,有“百越”、“苗蛮”、“巴”几大族系。各个族系又包含着发展水平不同的诸部,其中有些已经建立了民族政权。
(一)百越
1.诸越(瓯)
越即粤字。林惠祥认为粤、越二字通,为南部异族之通称。[54]秦汉时期,百越大体分为东越、闽越、南越、骆越、西瓯等几个部分。
东越(又称东瓯或瓯越)居住在今浙江南部的瓯江流域,以温州一带为中心。前192年,西汉立摇为东瓯王,以东瓯(今浙江永嘉)为都。
闽越的势力范围大致以今福建省为主,以福州为中心,也包括赣东一部分地区,西汉初年,刘邦立无诸为闽越王,以东冶(今福建福州)为都。
前138年,闽越发兵围东瓯。东瓯请求归附汉朝,武帝将东瓯民众北徙江淮间于汉人杂处,成为东汉庐江蛮的一部分。前110年冬,东越王余善率众叛汉,汉武帝分兵数路,灭亡东越,随后进兵灭亡了闽越,“徙其民于江、淮间,虚其地”。[55]东汉及三国时,原闽越、东瓯未被北徙的部分民众发展为后来的山越。
西瓯、骆越分布地区大致包括广西的东南、广东西南至交趾(越南)的广大地区。在语言上属于壮侗语族的民族都主要来源于古代百越民族中的西瓯和骆越两大支系。
秦始皇33年(前214),秦用兵百越,统一了东瓯、闽越和南越、西瓯、骆越等地,然后建立闽中郡及南海、桂林、象郡。中央王朝的郡县制度开始在百越地区推行。秦统一岭南越人后,不仅设郡县,派官统治,驻扎军队,而且还把大批汉人迁到岭南,使岭南越人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大大加强,关系越来越密切。汉朝同样不断在百越地区设置郡县,使之成为汉朝的直接统辖地区,百越人的分布区逐渐向东南、西南方向退缩。[56]
2.南越
南越辖地以今广东为主,包括广西的一部分地区。秦二世时,南海尉赵佗利用秦末大乱之机,诛杀秦官,占桂林、象郡,割据岭南,于前207年自立为“南越武王”。汉朝初年,为稳定南方的局势,“今立它(佗)为南粤王”,建立了南越国对汉朝的藩属关系。[57]赵佗在南越国内,推行中原的生产技术,发展农业,鼓励汉越联姻,赵佗的这些措施促进了南越地区的发展。汉高祖时派陆贾出使南越,向赵佗历数南越与中原交好的利害关系,使赵佗接受了汉朝授予的南越王称号。南越国开始每年遣使至长安入贡方物,并在边境设互易场所,越、汉相互贸易。直到汉惠帝时,汉、越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www.xing528.com)
吕后临朝,采取遏制南越的政策,不准向南越输出铁制农具,在马、牛、羊等牲畜的交易中禁止将母畜卖与南越,以此遏制岭南越人农牧业的发展。赵佗遣使请求恢复关市贸易不果,又闻其中原祖坟被掘,兄弟宗族被捕或被杀,因此断绝与汉朝的联系,自称南越武王。同时又以财物结诱相邻的闽越、西瓯、骆越诸部越人,以此抗衡汉朝。前181年吕后废去赵佗“南越王”的封号,并出兵攻打南越。前183年,赵佗自称南越武帝,起兵反汉,“和集百越”,与汉朝对峙。直到汉文帝二年(前178),汉朝主动与南越修好,恢复南越王的封号,重新恢复南越与汉朝的藩属关系。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南越再次叛汉,汉遣五路军合击南越。次年,汉军攻下番禺,南越国灭亡。
汉朝在南越国旧地设立南海、郁林、合浦、苍梧、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9郡,将汉朝的郡县统治制度深入到岭南越人地区。
(二)苗蛮
汉代对居住在荆州各郡和益州巴郡的各少数民族群体称为“蛮”,同时又以郡名、地名或某种社会特征来相称呼。[58]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有武陵蛮、零阳蛮、汉中蛮、五里蛮、零陵蛮、长沙蛮、南郡蛮、沔中蛮、巫蛮、江夏蛮等。
武陵蛮,主要分布在五溪流域,西至今重庆东南,东达今武汉,北抵今襄樊。东汉时期,按其活动地域可分为北、中、南三支。北部一支约在酋水、沅水下游和澧水流域。史籍又称他们为“武陵澧中蛮”、“武陵溇中蛮”或“溇中澧中蛮”。中部一支以武溪流域为中心。南部一支活动在巫水流域。由于汉朝郡县官吏贪暴,经常引发武陵蛮的反叛,攻掠郡县,杀略吏民。汉朝或剿或抚,直至汉末。
廪君五姓蛮,[59]称为“巴郡、南郡蛮”。东汉时,巴郡、南郡蛮因反叛寇郡县,汉朝以武力平叛之后,将其数次迁往鄂东江夏。[60]这些被徙于鄂东的“巴蛮”,又称为“沔中蛮”或“江夏蛮”。与武陵蛮一样,廪君蛮也受到汉朝民族压迫,终汉世反抗斗争不断。
板楯蛮夷,分布在今重庆东南、湖北西部。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载:“至高祖为汉王,发夷人还伐三秦。秦地既定,乃遣还巴中,复其渠帅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世号为板楯蛮夷。”东汉时,“板楯蛮夷”常随郡守征战。如114年,羌族掠边,板楯救之。他们也曾起兵抗汉。如179年,巴郡板楯蛮叛,涉及到三蜀及汉中诸郡,朝廷终以怀柔降服。
秦汉时,长沙一带已分布许多蛮人。[61]前206年,汉朝封吴芮为长沙王。汉末王莽改长沙国为“填蛮”。[62]东汉末年,“长沙蛮”多次出兵寇抄汉益阳等郡。[63]又会合“零陵蛮”南下,“入桂阳、苍梧、南海、交趾,交趾刺史及苍梧太守望风逃奔,二郡皆没”。[64]这实际上是“苗蛮”部落向南方的一次大迁徙。
廪君蛮以白虎为图腾,板楯蛮也崇拜白虎,武陵蛮以狗为图腾。汉代苗蛮人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后汉书·南蛮传》记载,武陵蛮“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賨布”。“顺帝永和元年(136),武陵太守上书,以蛮夷率服,可比汉人,增其租赋”。租赋当为粮税,耕地种粮,养蚕织布,应是苗蛮社会生活的主要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