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北民族与中原王朝的联系-中国地方史纲

东北民族与中原王朝的联系-中国地方史纲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汉初,夫余王遣使奉献于汉廷,表示臣服。夫余与中央王朝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发展,迄东汉之末,夫余与汉王朝仅发生过3次军事冲突。其后高句丽太祖大王宫致力四向扩展,数犯辽东,高句丽与东汉王朝的关系恶化,战事屡起。沃沮的分布地区,大致在今兴凯湖以南,吉林东部、朝鲜东北部及东至日本海的地区。

东北民族与中原王朝的联系-中国地方史纲

秦汉时期东北地区,指今河北燕山以东、以北,包括内蒙古东北部和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广大地区。除南部地区的汉人以外,其他各族根据语言系属、历史和社会习俗,大致又可分为肃慎、秽貊、东胡三个族系,分别聚居在东北的东南与中部、东北部和西部。

(一)秽貊族系民族

秦汉时期秽貊族系的民族夫余、高句丽、沃沮、秽人,主要分布在汉辽东、玄菟、乐浪郡以东和以北地区,在今长白山以南、鸭绿江和图们江东西、第二松花江流域以及松嫩平原的南部地区。这一系民族在东北古族中首先发展起来,在两汉时期建立了夫余政权和高句丽政权,并与秦汉中央王朝关系密切。

夫余,于西汉时期建国,国号仍称为“夫余”。[15]《后汉书·东夷传》云:“夫余国,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骊,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本涉地也。”“于东夷之域,最为平敞。”其地在今吉林省第二松花江流域,其北可达到松嫩平原南部地区,政权中心可能在今吉林市一带地区。夫余政权以“邑落”为基层组织,王之下贵族官员称为马加、牛加、狗加等,各邑落分属诸加掌领。夫余有法律和牢狱,用刑严急。其俗:杀人者死,没其家人为奴婢;盗窃一责十二;男女淫,妇人妒,皆杀之;尤憎妒,已杀,尸之国南山上,至腐烂,女家欲得,输牛马乃与之;殷正月(即十二月)断刑狱,解囚徒。到东汉时,夫余丁口滋盛,人户8万,有“宫室、仓库、牢狱”,以“员栅为城”。[16]

西武帝征服朝鲜半岛的卫氏朝鲜后,夫余与汉王朝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王朝授其国君以印绶,建立了政治隶属关系。东汉初,夫余王遣使奉献于汉廷,表示臣服。夫余与中央王朝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发展,迄东汉之末,夫余与汉王朝仅发生过3次军事冲突。[17]在行政统辖关系上,夫余长期接受玄菟郡管辖,至汉献帝时,应夫余王的请求,改属辽东郡管辖。对于汉王朝的命令、征调,夫余多忠实地加以执行。如东汉安帝元初元年(114)高句丽先后侵扰玄菟郡华丽城(今朝鲜咸兴境内)、辽队(今辽宁省牛庄)等地,夫余王遣子尉仇台率2万大军汉朝大军,“并力击破之,斩首五百余级”。此后高句丽有所收敛。

高句丽,公元前37年,夫余人的一支迁至高句丽人的聚居区,先后征服了当地的居民,建立了秽貊族系的第二个地方政权,国号亦称高句丽。《后汉书·东夷传》载:“高句骊在辽东之东千里,南与朝鲜、濊貊,东与沃沮,北与夫余接。地方二千里,多大山深谷”。其地在夫余政权的东南面,建国初期,高句丽王曾以纥升骨城为王都(今辽宁桓仁五女山城),不久迁都至浑江流域的丸都城(今吉林集安),直到427年高句丽王再次迁都平壤以前,浑江流域一直是高句丽政权统治的中心地区。国有五部,即消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本消奴部为王部,后桂娄部代之。高句丽政权初期还处于部落联盟体的形态,但很快进入国家形态,“其国中,大家不佃,坐食者万余口,下户远担米粮鱼盐供给之”。在高句丽政权强盛时期,秽貊族系两支比较弱小的原始民族沃沮、秽皆隶属于高句丽政权。高句丽国王之下,置官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邹、大加、主簿、优台、使者、帛衣先人。其国刑法严厉,“无牢狱,有罪诸加评议便杀之,没入妻子为奴婢”。[18]好祠鬼神,社稷、零星,以十月祭天大会,名曰东盟。[19]“有军事亦祭天。杀牛观蹄以占吉凶”。[20]

高句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密切。建国后不久,高句丽王就接受了“汉印绶”,[21]与西汉王朝建立了隶属关系。东汉光武帝即位后,公元32年,高句丽遣使朝贡,“光武复其王号”。[22]47年,高句丽蚕支落大加戴升等率部万余入诣乐浪投汉。49年,高句丽寇右北平等地,辽东太守祭肜“以恩信待之,皆原款塞”。其后高句丽太祖大王宫致力四向扩展,数犯辽东,高句丽与东汉王朝的关系恶化,战事屡起。直到宫死,其子造成继立,“还汉生口,诣玄菟降”。[23]

沃沮,又分为东沃沮(或称南沃沮)和北沃沮。东沃沮“在高句骊盖马大山之东,东滨大海,北与挹娄、夫余,南与涉貊接。其地东西夹,南北长,可折方千里”。北沃沮,“去南沃沮八百余里,其俗皆与南同”。盖马大山,今朝鲜狼林山脉,即长白山延伸入朝鲜半岛北部的山脉。大海,指日本海。沃沮的分布地区,大致在今兴凯湖以南,吉林东部、朝鲜东北部及东至日本海的地区。沃沮人的“言语、饮食、居处、衣服,有似句骊”,“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谷,善田种”。[24] 沃沮“无大君王,世世邑落,各有长帅”。[25]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后,以沃沮地属玄菟郡,后改属乐浪东部都尉统辖。东汉时期,高句丽日益强大,蚕食郡县地区,沃沮遂臣属句丽。[26]

秽,又作濊。《后汉书·东夷传》云:“涉,北与高句骊、沃沮,南与辰韩接,东穷大海,西至乐浪。”辰韩,在朝鲜半岛南端。乐浪,即汉之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平壤。濊地在今朝鲜半岛东部,沿日本海的地区。汉武帝时,濊君南闾曾率28万口诣辽东郡臣属汉朝,武帝以其地置苍海郡,仅历时一年便罢之。武帝灭朝鲜置四郡后,涉属乐浪郡。濊耆旧自谓与句骊同种,语言法俗大抵相类。“无大君长,其官有侯、邑君、三老”。知种麻,养蚕,作绵布,晓候星宿,豫知年岁丰约。[27](www.xing528.com)

(二)肃慎系民族

先秦时期的肃慎人在秦汉时期称为挹娄,分布在“夫余东北千余里,东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极”,[28]大致相当于今松花江下游、黑龙江中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其人“语言不与高丽、夫余同”。[29]挹娄地多山险,土气极寒,常为穴居。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处于山林之间。种众虽少,而多勇力。处山险,又善射,发能入人目。弓长四尺,矢用楉,长一尺八寸,青石为镞,镞皆施毒,中人即死。自汉兴以后,臣属夫余。[30]秦汉时期的挹娄尚处于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已出现了贫富分化,相盗窃无多少皆杀之。

秦汉时期,挹娄与中原少有直接联系。挹娄从西汉初年就归附于夫余。[31]东汉时,高句丽势强,挹娄受制于高句丽,向高句丽献紫狐裘及白鹰、白马。[32]

(三)东胡系民族

西汉初年,东胡为匈奴所破,其部众分散,逐渐分化形成两大分支,一是“保乌桓山”而居,因以为号的乌桓人;一是“依鲜卑山”而居,亦以山名为号的鲜卑人。[33]

乌桓的社会经济以畜牧、狩猎为主,亦知农业。邑落各有小帅,数百千落自为一部。勇健能理决斗讼者,推为大人,无世业相继。大人有所召呼,则刻木为信。虽无文字而部落不敢违犯。氏姓无常,以大人健者名字为姓。大人以下各自畜牧营产,不相徭役。“其约法:违大人言者,罪至死;若相贼杀者,令部落自相报,不止,诣大人告之,听出马牛羊以赎死;其自杀父兄则无罪;若亡畔,为大人所捕者,邑落不得受之,皆徙逐于雍狂之地,沙漠之中”。[34]

西汉前期,乌桓臣属匈奴,“岁输牛马羊皮,过时不具,辄没其妻子”。[35]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地,“因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各部大人“岁一朝见”,汉置乌桓校尉以统之。王莽篡位后,对乌桓也施行残暴的民族高压政策,激起乌桓人的怨恨,匈奴乘机“诱其豪帅以为吏,余者皆羁縻属之”,乌桓倒向匈奴。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匈奴因内乱北迁,东汉王朝随即调整政策,招抚乌桓。二十五年(49),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等“率众向化,诣阙朝贡”,东汉王朝封其渠帅为侯王者81人,并让他们移居塞内,“布于缘边诸郡”,“为汉侦候,助击匈奴、鲜卑”,一直至“明、章、和三世,皆保塞无事”。

鲜卑的居地最初在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鲜卑的社会经济与乌桓大体相类,以畜牧狩猎为主,亦事农业。鲜卑邑落的渠帅、部落长和联盟长称之为“大人”,为推选产生。西汉中后期,继乌桓南下之后,鲜卑人开始逐步南迁。东汉初年,鲜卑人已迁到汉朝东北部塞外之地。随即鲜卑部落便向汉朝称臣纳贡,和帝永元年间(89~105),北匈奴在汉朝的沉重打击下,远循西亚乃至欧洲,鲜卑乘机西迁南下尽占匈奴故地,“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鲜卑由此渐盛”。[36]东汉末年,鲜卑诸部曾一度结成横跨蒙古草原的檀石槐军事部落大联盟,《后汉书·乌桓鲜卑传》载,檀石槐“年十四五,勇健有智略。异部大人抄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单骑追击之,所向无前,悉还得所亡者,由是部落畏服。乃施法禁,平曲直,无敢犯者,遂推以为大人。檀石槐乃立庭于弹汗山歠仇水上,去高柳北三百余里,兵马甚盛,东西部大人皆归焉。因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余,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取代匈奴成为中国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