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时期的长江中游和汉水流域是苗蛮族群及其后裔的长期活动地域,形成了带有强烈地域特点的文化区。西周时期的楚国虽然与中原华夏族文化交流日渐增多,但其文化仍表现出强烈的地方特色。
(一)习俗
苗蛮地区居民习俗,据《礼记·王制》云:“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雕题者雕刻也,题谓额也,谓以丹青雕刻其额,非唯雕额,亦文身也。”[241]所谓交趾就是足同向,这是古南方人不穿鞋跣足的反映。这一地区居民的发式,《淮南子·齐俗训》云:“三苗髽首,羌人括领,中国冠笄,越人劗发,其于服一也。”高诱注曰:“三苗之国在彭蠡、洞庭之野。髽,以枲束发也。”枲,麻也,即把麻和头发结在一起,今日苗族仍有此习俗。苗蛮盛行生殖崇拜,早在屈家岭遗址中就发现了象征男性生殖器的陶祖。这种生殖崇拜一直流传到20世纪初的苗族祭祀活动中。此外,楚地还流行巫术。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其中注《九歌》云:“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可见其地巫风之盛。[242]
(二)诗歌(www.xing528.com)
楚歌是苗蛮地区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相传虞舜时制作韶乐,曾经“弹五弦之琴,以献南风”。《吕氏春秋·音初篇》记载,禹南巡的时候,他的妻子涂山氏怀念他,曾经作歌,“歌曰:‘侯人兮猗!’实始作南音”。“南风”或“南音”正是楚国音乐雏形。
《诗经》国风中的《周南》、《召南》共25篇,都是南方的作品,明显地受到楚国民歌的影响。《召南·江有汜》中的“汜”即今武汉。《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里比喻男女二人中间像隔着汉水、长江一样,难于接近。楚地音乐的特色是无论高歌低吟,都慷慨激越,充分表达深沉悲壮的强烈感情。这种特色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乃至中原地区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