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东迁往外地的东夷人及其文化影响

山东迁往外地的东夷人及其文化影响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山东迁到外地的东夷人,由于受到当地土著文化的影响,逐渐失去了东夷族人的特性。东夷人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就发明了乐器。[228]在东夷地区发现了中原文化的陶埙,这说明东夷人注意吸收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因素和乐器。东夷族的鸟图腾和鸟崇拜对后世文化影响深远,很可能就是中国古代凤凰崇拜的最早源头之一。东夷文化区产生和流行过许多与太阳有关的神话,如《山海经》中记载的羲和生十日、日出汤谷的神话。

山东迁往外地的东夷人及其文化影响

东夷族人的分布范围很广,从考古发掘的资料可以看出,除其发源地、聚居地山东以外,在北起辽东半岛,南到苏北、淮河以北,西起陕西、河南,东至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广大范围内都有东夷人的足迹分布。从山东迁到外地的东夷人,由于受到当地土著文化的影响,逐渐失去了东夷族人的特性。夏商周时期,只有居住在山东及其周围地区,如苏北、淮北等地的东夷人很少受到外来民族和文化的影响而保持着东夷人特性,[224]本节东夷主要是指保持着东夷人土著文化的东夷族人。以山东半岛为中心,包括淮河流域以北的黄河下游广大地区,在夏以前和夏商周时期是东夷族分布地。从考古学上来看,东夷人的文化从距今7000多年前的北辛文化起,中经大汶口文化,直到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几千年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连续性。其特征在周以前表现尤为明显,西周以后,东夷文化逐渐与华夏文化融合,并发展成为后来的齐文化和鲁文化。

(一)夷礼

东夷人有自己的“礼”。由于史料的缺乏,夷人之礼的具体内容已难详知,相传周公制礼作乐时,曾借鉴了夷礼。《说文》段注称“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西周征服者来到东夷之地后,为了加强统治,不得不考虑对夷人礼俗釆取相应对策。齐国太公曾“因其俗,简其礼”;[225]鲁公伯禽为了推行周礼,则“变其俗,革其礼”。[226]这说明夷人的礼俗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而且与周礼有很大的差别。在夷人旧地建立起来的一些诸侯国中,夷人的礼俗在一定程度上长久地保留着,足可见夷礼的势力之大,生命力之强。

(二)习俗

东夷人好战、善射。从字形上看,夷字可以分为大和弓字。《说文》解释到“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说文通训定声》也云:“夷,东方之人也。东方夷人好战,好猎,故字从大持弓会意,大人也。”《礼记·射义》疏引《世本》云:“挥作弓,夷牟作矢。”《说文·矢部》曰:“古者夷牟初作矢。”夷牟当为牟夷,是东夷族中的一支。东方夷人无论在沿海还是在内地,他们在从事渔猎生产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长于弓矢的特点。上古也留下了一些夷人善射的传说,传说夏代初期东夷族的首领后羿善于射箭,好狩猎。《左传·襄公四年》晋国魏维叙述说,后羿“因夏民以代夏政”后,不修民事,耽于田猎,“恃其射也”。

(三)乐舞(www.xing528.com)

东夷人善于歌舞,并且其音乐十分发达。《竹书纪年》记载:“后发即位,元年,诸夷宾于王门,诸夷入舞。”同时《后汉书·东夷传》也记载东夷“喜饮酒歌舞”。《山海经·海内经》载:“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琴瑟的发明和歌舞的出现,表明东夷人“乐”的产生。东夷人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就发明了乐器。1979年,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汉口文化晚期墓葬中出土了一件笛柄杯。它能吹奏出4个不同的乐音,音响清脆、优美、悦耳动听,与现代横吹竹笛不贴膜时发出的音响相似。[227]笛柄杯的出土,表明当时东夷人在音乐和乐器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夏商周时期,东夷人在乐器和音乐方面应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60年,在潍坊市姚官庄龙山文化层发现了一件陶埙,“泥质灰陶,手制,外壳磨光,圆球形,内空,有一小口,近口一侧有一小孔”。[228]在东夷地区发现了中原文化的陶埙,这说明东夷人注意吸收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因素和乐器。另外,山东半岛东部的莱夷也有自己的乐舞。直到后来齐景公与鲁定公会于夹谷时,齐人还曾经“进莱乐”。[229]

(四)宗教信仰

东夷族原始宗教观念最引人注意的是鸟崇拜,这甚至被人们视为东夷文化所特有的一种标记。东夷族的许多原始部落长期以鸟类为图腾,他们以鸟名作为本族的标志和称号,这明显区别于中原地区各族群多以龙、蛇、鱼、龟类为图腾的情形。商族中世代相传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话,被认为是受到东夷鸟崇拜观念的影响而产生的。东夷族的鸟图腾和鸟崇拜对后世文化影响深远,很可能就是中国古代凤凰崇拜的最早源头之一。

太阳崇拜和桑树崇拜是东夷族原始宗教观念中又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东夷文化区产生和流行过许多与太阳有关的神话,如《山海经》中记载的羲和生十日、日出汤谷的神话。在东夷人创造的太阳神话里,巨桑的形象经常与太阳相伴出现,《山海经》中所谓“汤谷上有扶木”、“汤谷上有扶桑”等等。桑树崇拜与扶桑神话对后世文化也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方术中,桑木常被作为一种具有超自然力的灵物用于驱鬼治病。据《墨子·明鬼》、《左传·襄公十年》、《吕氏春秋·顺民》等书记载,商族有“桑林”之祀,是一种全族参与、规模隆重的特大祭礼。又有“桑林”乐舞,大概是祭祀“桑林”之神时专用的乐舞,春秋时期是帝王才有资格享用的盛乐。商族如此崇拜“桑林”,应是从东夷族那里沿袭下来的历史传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