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各国中,越南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最深。中越两国之间,由于领土毗连,因此在很早的时期就发生了密切关系。这种关系甚至可以推溯到远古时期。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考古学家在越南北部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和中国西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形制非常相似。越南清化出土的青铜器,和中国战国、秦、汉时期的遗物也非常相似[6]。这说明两国的关系由来久远。
“越南”,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越裳氏”或“越裳国”。以后又称“交趾”或“交州”。《韩诗外传》载,周成王时,越裳来聘,“重译而至”(“重译”谓言语不通,辗转相译以得其意)。《太平御览》卷八三九引《尚书大传》说“越裳氏重译而来”。《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亦有“交趾之南,有越裳国,周公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岨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来朝”云云。自秦代,秦始皇经略越南;汉代武帝在越置郡,两千多年来越南与中国始终保持着密切关系,中国文化也大部分传入越南。即使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越南成为法属殖民地后,中国文化对它的影响也未中断。
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从文字、思想到风俗民情,无不印有中国文化的痕迹。在民俗方面,越南同中国一样,也过阴历年,并张灯结彩、放爆竹、贴春联、演古戏等。越南在成为法属殖民地以前,全国通用汉字,直到二十世纪初才改用拉丁化的“国语”。由于文字相同,国家社会的一切章典制度几乎完全模仿中国。甚至在中国已经废止的制度,在越南却依然存在,中国文化对古代越南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家思想,他们在教育上,同样开科取士,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奖励儒学不遗余力,所以儒家思想在越南的政治、经济、社会、伦理等方面,都曾产生重大影响。
在社会政治方面,古代越南的历代君臣,大多倡导儒家的仁政思想,如世祖嘉隆十四年(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阮世祖在抚恤各府县的诏令中说:“朕每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每期远近化行,俗归于厚,近闻道路患病之人,所在民既不为收养,又斥逐之,全无相赒相恤之心,凡此皆风俗之浇薄也。”(《大南实录·正编》卷五十)又如黎显宗景兴四十六年(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大学士范阮攸上书显宗,强调“正心”的原则,他说:“天下万事本于一心,未有心不正,而能措诸事者,此治心又为万事之源本也。”(《通鉴纲目》卷四十六)(www.xing528.com)
在社会伦理方面,越南也受到儒家纲常名教的影响和熏陶。他们强调礼、义、忠、信、孝、悌等儒家的道德伦理条目对社会的重要作用,主张以“德”治国。如李太宗天成元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作誓书说:“为子不孝,为臣不忠,神明殛之!”(《大越史记·本纪》卷二)越史中还有陈太宗以儒家道德教训皇子的记载:“元丰元年(南宋理宗淳祐十一年,公元1251年)春二月,赐诸皇子铭,帝亲写铭文赐诸皇子,教以忠孝和逊温良恭俭。”(《大越史记·本纪》卷六)黎宪宗景统二年(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颁发诏书,博引儒家经典,强调以德治国和正风俗的重要。诏曰:“世道隆污,系乎风俗;风俗美恶,系乎气数。《易》曰:君子以居贤德善俗。《书》曰:弘敷五教,式和民则。《诗》曰:其仪不忒,正是四国。《礼》曰:齐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圣经垂训,炳炳足微,古昔帝王,御历膺图,抚己酬物,莫不迪兹先务也。”(《大越史记·本纪》卷六)
从以上材料中,不难看出中国文化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是非常普遍的。自秦汉至清末,越南与中国的许多学者来往于两国之间,促进了中国文化在越南的传播和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