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一词最早见于《管子·揆度》。它说:“桓公问管子曰:‘吾闻海内玉币有七策,可得而闻乎?’管子对曰:‘阴山之礝珉,一策也……发朝鲜之文皮,一策也……’”这里的“文皮”是指带花纹的虎、豹之皮,是古代朝鲜的名贵特产。可见,早在管子时代,中国人对朝鲜即有了解。战国时代的其他著作如《战国策》《山海经》等书都提到朝鲜。《史记》中亦有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的记载。虽然此说目前尚无定论,但可说明早在殷周之际,中国与朝鲜就有了物质与文化交流的可能。秦汉以后,中国的文物制度、学术思想开始传入朝鲜。
在公元一至六世纪,中国的秦汉至隋唐期间,朝鲜半岛上并存着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个较大的国家。高句丽位于鸭绿江南岸,与中国接壤,最易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百济位于朝鲜半岛的西南海岸,多经海路与中国南部交通,也接受了当时南朝文化的影响。新罗地处半岛的东南海岸,其与中国交通亦早在隋唐以前。唐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新罗打败了高句丽和百济,第一次完成了朝鲜半岛上的统一。在此之前,新罗派了许多留学生和政府高级官吏来中国留学和考察。他们回国后,依照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全面改革。因此新罗的文物制度与思想教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儒家的重要典籍如《周易》《尚书》《礼记》《论语》《春秋》《孝经》及《毛诗》《左传》等皆在新罗广为流传,甚至被定为“国学”。
中国文化对朝鲜影响最大的是儒学与佛教。如新罗除了定儒家典籍为“国学”外,在治学方法上也深受中国训诂的影响,注重考究经史。在思想上亦多循儒家的忠、孝观念,以“德”治国。当时有一位圆光法师和一位政治家金庾信留学南朝,回国后大力倡导儒家的忠、孝、信、义、和平的思想,提出“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交友以信,临战勿退,慎于杀生”的世俗教化的方针。金庾信后来成为新罗宰相,逐渐把忠、孝、信、义的思想发展为具有朝鲜本民族特色的所谓“新罗精神”。
到朝鲜中世的“高丽”王朝,其文物制度几乎全部参照中国,如官制和兵制均模仿唐制,文教亦然。中央设国子监,地方设乡校,全国施行科举制度。高丽恭愍王时,孔子五十三世孙衍圣公浣,他的第二子昭,以元朝翰林学士的资格,带妻室至朝鲜,居水原,建阙里祠,奉孔子像,开后世朝鲜祀孔风气。高丽忠宣王时,留学生白颐正在元朝治朱子学,回国后亦把朱子之学带回朝鲜,开始了宋明理学在朝鲜的传播。此后,又有儒学的信奉者郑道传倡言排佛,遂使朝鲜的儒士向性理方面探求,从而奠定了李朝的思想基础。(www.xing528.com)
李朝时代是朝鲜近世史中文化昌明的时代,其儒学之风尤盛。特别是程朱理学得到普遍的尊敬,出现了许多著述丰富的大师名儒。如金宗直、金宏弼、赵光祖、金安国、李彦迪、李滉、李珥、徐敬德、金长生等人。其中的李滉,为李朝中宗时弘文馆典翰,博学多识,尤喜朱子之书。明宗五年,他上书监司沈通源,转请朝廷赐颁“绍修书院”的匾额,开创朝鲜书院教育之始。他的著述甚丰,并多为儒学,如《经书订疑》《启蒙传疑》《理学通录》《朱子节要》《退溪集》《自省录》等,多是对程朱理学义理的阐述,对理学在朝鲜的广泛传播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思想上对程朱理学亦多有承继,故有李朝“儒宗”之称。
佛教何时传入朝鲜,年代不详。据传在新罗的祗王时代即有沙门佛僧由高句丽至新罗传播佛法。可知高句丽与百济先于新罗而信仰佛教。佛教在朝鲜的际遇同在中国一样,也经历了一个受容与排拒的反复过程。高丽太祖王建尤好佛法,曾一度定佛教为国教,但对佛教义理很少研究,仅翻刻《大藏经》一部。高丽王朝灭亡后,李朝太祖亦好佛法,佛教曾盛极一时,因寺院林立,耗靡财力,太宗时即加排斥。世宗继位,初信儒学,后改信佛教,致使佛教之风又盛。文宗时再加排斥,严申度僧之禁。中宗曾撤圆觉寺,一时寺刹空虚。明宗时,佛风再起,并设禅科,举办禅科初试,会议讲经,直到提倡佛教的文定王死后,佛教失去朝廷支持,才废止禅科,佛教复衰。
总之,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朝鲜半岛的古代文明多呈现中国文化的色彩。无论文物制度、学术思想,还是器用文化、文字风俗等均受中国文化的强烈影响。其中包括朝鲜的古代历史,有许多材料要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查找。直到李朝开国以后,才逐渐培植起朝鲜的民族观和建立自己的独立文字。当然中国也从朝鲜学到许多东西,如朝鲜的歌舞早在南北朝时即传入中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