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是风景的眼睛
面对一处开阔壮观的美丽景色,比如蓝天白云下的蓝色湖水或是遥远天际处的雄伟山峰,往往会不加思索地按下快门,等到回家看照片的时候才发现,这些照片原来并没有当时看到的风景那么壮丽雄伟。原因可能就是这些风景在照片中缺失了原来的大小,因为画面中可能并没有能够体现这些风景真实尺寸的比例元素。
很多情况下,把游客或者是当地的人拍进画面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观者对于一个画面中人物的大小非常敏感。如果在一张风景照片中有人作为对比,便能很快地感受到要拍摄的湖水有多大面积,山峰有多么雄伟。
图1.30 异乡游客
西藏纳木错蓝色的湖水看起来纯净得几乎使人眩晕。这个美丽的湖不仅是藏传佛教信徒们心目中向往的圣湖,也同时吸引了很多外国游客前往,他们会穿上泳衣在湖边晒太阳,好像自己在家乡的海边。因为纳木错湖的面积很大,在湖边很难将整个湖面尽收眼底,所以爬上湖边一座伸向湖心的半岛上的小山,站在上面可以将三面的湖水尽收眼底。
有很多纳木错湖的照片,几乎都是蓝天白云下面的一面蓝色的湖水,在水天交接的地方有一些远山。这样的照片对于人的视觉来说并没有什么新鲜感,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可以试着用长焦镜头来裁切湖水的局部,因为画面中没有天空和地平线,所以蓝色的缎子般湖水好像失去重心和重量般一下子铺展在眼前,给人非常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形式上单纯的美感。画面的最下部的湖岸和五个身着泳装的外国游客起到了比例尺的作用,使人马上能体会这是多么纯净和开阔的湖面,他们身上可供人辨识的细节也把观者从湖水单纯的美感带回到现实生活中,从而给纯粹的风光摄影增加了很多信息。
2.抓住透视线
摄影是平面的艺术,虽然照片看起来是有深度和透视感的,但是用手摸一下,它确实是纯平面的一张纸。在拍摄构图的时候,为了营造画面的深度,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寻找一些透视线营造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比如,拍摄一座桥,如果从正面拍摄的话,一座桥不过就是由横竖的几条平面的线组成。如果从半侧面45°角的位置拍摄,桥梁就会是一条斜向的透视线,一个个大小一样的桥墩也会呈现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很多人造的景物都具备透视线的功能。然而自然界中的可以作为透视线的景物更多,比如河流和路都是不错的选择,很多情况下透视线同时也是视觉引导线。
图1.31 横空出世
清晨的一缕阳光照亮高原,一座横空出世的大桥横跨在当雄附近的当曲河上。这条穿越众多名山大川、河谷深涧的青藏铁路,是中国桥梁最多的铁路之一,其独特的地貌和生态环境也将催生出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最亮丽的“桥梁风景线”。
三月的青藏高原依旧荒凉而寒冷,毫无生机和绿意,但是空气的透明度却非常高。在凌晨5点左右从拉萨出发,大约8点正好到达当雄附近,这时太阳刚刚升起,光线还非常温暖。如果停车拍摄这座铁路桥,需要爬上一个小山坡,远处的念青唐古拉山露出了一点雪峰,一条大桥横跨在整个土黄色的河谷中,这正是拍摄需要的光线和构图,一切的元素都恰到好处。可以采用中央重点测光对准较明亮的土黄色的地面测光,制造浓重的阴影效果,并采用较小的光圈制造较大的景深。另外,还可以用阴天的白平衡模式强化温暖的光线感觉。在构图的时候,这座铁路桥就成了最好的透视线,它使缺少颜色和景物的画面显现出纵深感和空间感。
3.跟着视觉引导线走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可以作为画面中的视觉引导线,引导主动观看要拍摄的主题。但是在选取视觉引导线的时候要遵循一个原则:在人文摄影中,应该让画面中的所有元素都产生意义,并为主题服务或者是丰富要表现的主题信息。比如:晾晒的小麦堆可以引导观者关注农夫,路边摊上堆满的商品后面露出小贩的脸,蜿蜒的河水可以流向河边钓鱼的人,发现这些视觉引导线的意义,让他们不只是一条线,而成为画面中的重要元素。
图1.32 边境小村
禾木村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下辖的一座村庄,位于新疆布尔津县喀纳斯湖畔,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物产使这里成为一个世外桃源。这里的图瓦人和哈萨克族人过着无忧无虑的悠闲生活,随着附近喀纳斯湖区的旅游开发,像禾木村这样的小村子也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冲击。每年的9月10日至9月底是来这里摄影的黄金季节,作者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采用竖构图,把当地农民晾晒的小麦作为充满整个画面的前景,金黄的小麦粒被农民用耙子勾出一道道圆形曲线,这些圆形的曲线因为广角镜头的夸张而形成引导线指向画面上部正在晾晒衣服的农妇,远处层林尽染的山坡和晾晒的小麦相互呼应,同时增加了画面的欣赏趣味和信息含量。使这张照片同时表现出这个村子的地理特点、人物的特征、居住的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
4.压缩空间
在风光摄影中,视角很大的广角镜头不见得是一成不变的最好选择。很多摄影师偏爱用中焦或望远镜头来拍摄风景,因为望远镜头可以加强和突出头脑中对于构图的设想,也可以去除不必要的视觉元素,而将要表现的主体填满画面,并且能够成功压缩前景和背景的距离,使画面中的所有视觉元素之间的关系变得很紧凑。
比如要拍摄一个远处山峰的险峻,用广角镜头拍摄的效果只能使这个山峰看起来更矮小,而如果使用望远镜头拍摄山峰的局部,山峰就会看起来很逼真和险峻,从而达想要的效果。
图1.33 高原故城
这张照片拍摄于新疆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县城附近的石头城遗址,用100毫米的中长焦镜头和较小的光圈进行拍摄。由于镜头造成的景物压缩,使得前景中斑驳残破的古老城墙和中景远处沟壑纵横的山脉以及远处一道剪影似的远山几乎出现在同一个平面上,立刻凸现出古城所在地理位置的险峻和一种山外有山、崇山峻岭、连绵不绝的视觉感受,顶部的一线蓝天更增添了画面的压迫感和空间感。画面中三个紧密相连的层次丰富了画面的内容,浓烈的色彩和大景深造成的逼真质感增添了戏剧化效果,唤起了观者的无限遐想。
5.完美的错觉
人们在欣赏很多摄影作品的时候,常常会被充满错觉感的画面吸引,因为经常被自己头脑中的固有常识所欺骗。比如会对一个人有好几只手,或者某人的头部变成了一条鱼所吸引,这样的画面在人的视觉习惯里不常出现,所以也就会吸引人们驻足观看,在惊叹这不可能发生的同时又折服于摄影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实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场景出现,千手观音这个节目的表演就是利用了人的错觉,某人的头是一条鱼很可能就是一个人刚好走过一条挂着的鱼下面,而他的头部刚好被遮挡而已。
图1.34 人鱼交错
在江西省婺源县的江湾村里,当地人会把从河里捕获的鲤鱼从肚子中间剖开,去掉容易腐烂的内脏,然后把这条鱼挂在长长的竹竿上晾晒,经过若干天后风干成鱼干,再收藏起来慢慢食用。这是当地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为了表现这种食物和当地人的关系,就在挂着一条条鱼的竹竿旁边寻找有趣的画面。这时候其中一条鱼的后面出现了一个男人的背影,从一个特定的角度看去,这个男人的头变成了一条鱼,这正是想要的完美的错觉效果。为了制造最超现实的视觉效果,没有把挂鱼的竹竿取进画面,而又通过地面上的投影交待了这条鱼是和其他的好几条鱼一起挂在一条竹竿上的。在拍摄的时候要留意这样的细节,有时候看似极其平常的场景,只要稍稍移动脚步,哪怕是10cm,可能就会出现超现实的画面。展开自己的想象,不要被固有的观念束缚住,多做新鲜的尝试,一定会拍出吸引人视线而又充满内涵的作品。
6.建筑和人的关系
人们在拍摄建筑的时候往往会被它们雄伟的外观、精巧的结构或者鲜艳的色彩所吸引,但是一张照片有时候只表现一个建筑本身还不够,还应该在一张照片中加入更多元素以体现更多信息,把与这个建筑有密切关系的人纳入画面是个不错的方法,比如要拍一座寺庙的建筑,就可以把穿僧衣的僧侣也一同拍进去,要拍摄一个教堂就把去做礼拜的人一同拍进去,这样可以使观看这张照片的人一下子就能体会到这是什么地方的建筑,以及这个建筑和人的关系。另外,在建筑照片中加入人的元素也可以体现出建筑和人的比例,从而表现出建筑物的真实大小。
图1.35 清真古寺
格尔木西关清真寺在傍晚的光线下颇显壮观,高耸的宣礼塔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神圣。这个清真寺是格尔木规模最大的清真寺。
在寺内院子的一角采用广角镜头拍摄,但并没有用常规的构图方式把两座对称的宣礼塔放在画面的正中央,而是稍稍偏离了中心,如果是这样的话,整个画面会显得不那么呆板而又充满了趣味。虽然这是一座典型的清真寺的建筑,但是很多观众如果不看图片说明还是不能了解这是一座清真寺,所以等到一个当地回族人走进画面中才按下了快门,当地人的出现既告诉了观众这是一座清真寺,也很好地体现了建筑物的大小,在构图的时候把人物安排在画面的一角,与远景的建筑形成很好的对应关系,并使他从阴暗的背景中凸现出来,而飘着白云的大面积蓝天也使画面显得生动。
7.缆车上的视角
人们可能认为坐露天缆车的时候一定要收好相机,其实有很多照片就是在各种缆车上拍摄的。人们在很多地方拍照的时候都需要拍摄全景照片来对一个地方进行整体的描述,那么利用坐缆车的时间来拍照是个不错的注意。在缆车上,尤其是露天缆车上,视野会非常开阔,在平地上看不到的远景随着高度的攀升而变得清晰,因为缆车运行得比较平缓,所以适合拍摄。只是有些时候视线会由于角度的原因被遮挡,这时候用广角镜头拍摄可能会把杂乱的缆车线也纳入镜头,试试用长镜头拍摄远处的景物,比如层层叠叠的群山,也许会有不错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只把对面逆向而行的缆车和里面坐着的人纳入镜头,也能表现出不一样的感觉和气氛。
图1.36 上升经济
在云南大理苍山的缆车上,穿民族服装的导游打着伞抵挡强烈的阳光,大理的旅游开发比较成熟,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也看中了这点,在这里新建了很多新的房地产项目。这张照片就拍摄于大理苍山的缆车运行过程中,尤其是下行的时候视野非常开阔,几乎可以俯视整个大理古城和洱海,所以非常适合拍摄全景照片,但因为缺乏前景的元素,所以画面比较呆板也体现不出景物的比例。
这个缆车单程大概需要30分钟,有足够的时间来取景构图。对面的上行缆车中坐着的游客正好可以作为画面的前景,提前选择好构图,并选择好合适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然后慢慢地坐等合适的人物进入画面就按下快门,例如图1.36穿着大理白族服装的导游坐着缆车迎面而来,在她即将移动出画面的时候按下了快门,正是典型人物出现在典型场景里。
这样的构图非常具有张力,前景的缆车好像是去了重力一般悬在半空中,缆车的钢缆成为最好的视觉引导线,引导观者的视线去关注背景的大理古城和蓝色的洱海,整个画面带给观者一种失去了地平线的眩晕感,而画面中大面积暗色调的松树更好地衬托出了缆车上的人物。
8.框住主题
如何使一张平面的照片充满三维的深度?其实只需要在画面中采取某些真实的或者隐形的框架作为画面中的前景,框住要表现的主题,就会使画面具有一种很强的透视效果。比如用一扇门的门框框住一个人,用一扇窗的窗框框住一个建筑,当然也不能在什么场景下都使用这一招,如果这个框架本身不具备一定的美感或者与主题没有相关意义的话,就不要使用。但是当有些框架和主题的关系很密切,可以使画面的内容更丰富,或者是更有利于表达一个场景气氛的话,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用。
图1.37 傩班幕后
每年春节期间,在江西省流坑村,由村民组成的一个古老的傩班都要在村子上演一出傩戏。傩戏的起源非常古老,是一种由专业的演员演出的戴着各种的面具的祭祀舞蹈,流传至今演变成为了当地村民每年一次的娱乐活动。画面中的建筑是村中的一件残垣断壁的宗祠,可以利用砖砌的拱门作为前景的框架,从框架中望出去,傩班的演员正在后台做着准备,远景中断墙上的拱门和前景的拱门形成很好的呼应,画面左下角的孩子正在朝拱门里窥视,他的视线引导观众视线透过拱门看见傩班的演员,这种双重视觉引导的运用增加了画面的透视感和窥视感,使观者乐于参与欣赏这张照片,也使这张照片更加耐人寻味。
9.平衡的张力
在一张风景照片中,画面的平衡至关重要,这种平衡其实不是简单地指地平线一定要直而不能弯曲,而是说组成一幅完整画面的所有元素之间的关系要达到一种平衡和一种互相衬托的和谐。这种和谐感来自对整个画面所有的线条、色彩、形状的整体把握。当拍摄一幅风景照片的时候,试着去思考这个画面是不是平衡和谐,是不是没有碍眼和刺眼的东西,所有的元素是不是在产生着关系,如果按这个标准来拍摄,也许就可以拍到很好的画面。(www.xing528.com)
图1.38 晚归的渔船
这张照片拍摄于越南下龙湾的海面上,夕阳灿烂的余晖照亮了晚归的渔船和一个突出海面的小小礁石,越南下龙湾的海面常常笼罩在一片雾气中,很难得遇到这样的光线。使用200毫米的长焦镜头,利用相机取景框中的网格线把地平线纠正,由于天空和背景的粉红色雾气并没有前景蓝色的海面那么吸引人,所以在画面下部多留了一些海面。色彩鲜艳的渔船和露出水面的礁石给画面增添了很多信息,它们各自占据着画面的一边,形成很好的呼应关系,好像是人与大自然在互相对话一样,使这幅照片在带给人们美感的同时更加耐人寻味。注意看站在船首的人物,他很好地体现了渔船的大小和与其他景物之间的比例。
10.让人潮拥挤起来
如果要拍摄大场面,比如人潮拥挤的街头或是一场大型集会的时候,不要只想着用广角镜头来表现。广角镜头虽然提供了开阔的视野,但是很容易使整个画面变得分散而不那么紧凑。可以尝试用中长焦的镜头来拍摄人群,因为中长焦镜头会压缩取景框的范围,用来拍摄人群会使人群显得更加拥挤,使画面更加饱满紧凑。比如要拍摄一条街道上的人群,可以选择一个大概和这条街道成30至40度角的高点来拍摄,这样的拍摄角度使整个街道还保留了一定的自然透视,拍摄的人群会在画面中呈现出一个具有层次感和透视感的平面。但是不要使用太长焦段的镜头,比如150毫米以上的镜头来拍摄人群,因为过长焦段的镜头会使景深过浅,从而起不到表现众多人物场面的作用。
图1.39 “神界”人间
西藏拉萨八角街上人潮涌动,来自各地的藏传佛教信徒和游客商人都在这里找到了一席之地。八角街原是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现在又成为了著名的商业街,可以说这条神奇的道路几乎就是连接“神界”与人间的通道。
照片作者从位于八角街一隅的玛吉阿米餐厅的三楼平台上拍摄了这张照片,这个餐厅占据了一个L行的街角,非常方便在露台上拍摄两条街上的人群,可以根据一天中的光线变化选择拍摄角度。从这个平台上俯视的视角大约有45°,选择使用80毫米的中焦镜头拍摄,这个焦段的镜头既可以压缩人群,使他们看起来更加拥挤,也能获得较大的景深,更有利于表现一条街的透视感。
特别提示:每年的10月至第二年的4月,八角街上藏族信徒比较集中,是从玛吉阿米餐厅的三楼平台上拍摄人群的最佳时间。
11.引导线和框架并用
在拍摄某些场景时,比如大面积的天空和一望无际的稻田,可能会苦恼于画面过于平淡,没有足够的景深。这时候就要利用周边的元素来制造一种构图感,使画面变得更具有深度,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前景的元素,比如用一棵树下垂的树枝作为框架,框住要拍摄的主体,让主体被集中起来,从而聚拢观者的视线而不是分散他们的视线。如果选取的框架线条还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比如下垂的树枝正好指向要拍摄的主体人物,或者是一扇半开的窗户的延长线正好指向某个建筑等等,那么这个框架和视觉引导线共用的画面就会变得结构性更强也更耐看。
图1.40 丰饶之岛
巨大的芭蕉树掩映着广阔的稻田,勤劳的巴厘岛人顶着烈日在辛勤地劳作。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风景优美,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印度尼西亚的稻米产区。用芭蕉树的巨大叶片和树干作为前景的框架,给原本平淡的稻田增加了层次感和空间感,也通过当地的植物表现了当地的地理位置和热带气候。注意看伸向画面中心的芭蕉叶,它低垂的叶片刚好指向了在稻田里劳作的三个农民,也很好地起到了视觉引导线的作用,这幅照片是一个视觉引导线和框架共用的好例子。
12.隐形的视线
视觉引导线在大多数画面中是确实存在的一条线或几条线,比如一排排的农作物、一条河流、一条弯曲的公路、一排笔直的树木。但是在有些时候,这些视觉引导线是隐形的,在画面上并不是直观地体现,它们通过画面中主体人物的视线引导观者关注画面中要表达的主题。这不是在自然界中找个具有形式感的引导线那么简单,这需要去思考怎样去表现主题。比如说在画面中有一个人的背影,他仿佛正看着远处的一个建筑,这样的画面暗示从这个人的视角出发,去关注他正在关注的远处的建筑,而远处的建筑可能才是要表达的这张照片的主题,而那个人正是画面中一条隐形的视觉引导线。
图1.41 乱发迎风
在西藏那曲火车站附近,当高原的阳光放肆地铺洒下来的时候,住在铁路边的简易帐篷中的藏族民工早早起床,以一头刚冲洗过的乌黑乱发迎向那条铺展向远方的崭新铁路。这是一个决定性的瞬间,它给观者提供了一种情绪和情境,当这个藏族民工望着伸向远方的铁路的时候,把焦点对准民工的一头乱发,并采用较大的光圈以虚化杂乱的背景,较浅的景深让观者的视线一下子就落在了一头清晰逼真的乱发上,注意看这个民工的视线成为了画面中的一种隐形的视觉引导线,它引导去关注画面中那条通向远方的铁轨。
13.现实比想象有趣
当在某个场景拍摄的时候,不要总是抱怨如果这个人站在那儿就好了,如果这棵树长在那儿就好了。现实中往往就充满着有趣的视觉组合,仔细思考画面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他们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并且在画面中把具有这种相似性和关联性的元素一起纳入画面,拍摄的照片自然会呈现一种戏剧感。不要总是想摆布拍摄对象,那样可能使画面看起来很假,努力发现它们隐藏的关系,请记住:现实往往比想象的有趣得多。
图1.42 艺匠之岛
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上,一个木雕艺术家正在雕刻一件艺术品,旁边还有两个青年在下棋,这是一个恬静而又悠闲的场景,它突显了印尼巴厘岛的诸多特性:艺术气息和人们悠闲的生活。
本来这是一个比较平淡的场景,没有很好的光线,现场的空间也非常狭小,雕刻艺术家的后面有一尊木雕的佛像,它的姿态和手势正好和这位艺术家工作的姿态形成惊人的相似性,而这个佛像正是由他的手创造出来的,这就是两件事物的关联性,正是这种关联性给这个画面增添了戏剧感和趣味。
14.从天上看人间
鸟瞰照片非常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就好像从天上看着人间大地上的芸芸众生一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在飞机上透过舷窗看大地上的房子、田地、山脉和河流。原本在平视的角度看起来杂乱无章、平淡无味的事物,从空中看去就像一个个精美图案,一排排的房子仿佛棋盘一般,田地看起来就像是绿色的绣花地毯一样。因为这种垂直俯视的角度不是日常生活中看事物的一般角度,所以任何事物从这个角度看都会变得非常有趣,尤其是对于拍摄很多相似或同样的景物时,比如房子、农田、山脉等,或者是很多人在一起从事一种活动,比如广场上的集会,寺庙前的朝圣活动,这种视角下的照片跟上文提到的拍摄全景的照片不同,那类照片还多少保留了一部分透视感,但是完全俯视的照片看到的几乎像一个平面,非常具有图案性。拍摄垂直俯视的照片一定要找到有趣的拍摄对象,还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使用角度太广的广角镜头。
图1.43 朝圣终点
从大昭寺的金顶上望下去,在寺前磕长头的信徒此起彼伏,形成一幅壮观的画面。现供奉于寺中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在西藏拥有无与伦比的地位,无数佛教徒不远万里从家乡磕长头到拉萨,就是为了瞻仰这尊佛像。位于拉萨市老城区里的大昭寺是每个去拉萨旅行的人必须要去的地方,也是摄影师们最常光顾的地方。每天在大昭寺的正门前的青石板地上都有很多虔诚的信徒在磕等身长头,这场面也是大昭寺最有特点的地方,大昭寺的内部禁止摄影摄像,而二楼和三楼的平台都可以摄影,从三层的金顶可以以完全垂直的俯视视角看到在门前磕等身长头的人群,这个角度是拍摄这个场面最好的角度。趴在三楼的露台边上,使用24毫米的广角镜头拍摄了这个画面。不过现在为了游客安全,已经在边沿的地方修了护栏,禁止游客靠近边沿,为拍摄这个画面增添了不少麻烦。
15.让风景抽象起来
都说拍摄风景最好使用广角镜头。在摄影师们经常去拍摄的中国西部各省,尤其是新疆、青海、西藏这些地方,面对草原、荒野、雪山,广角镜头的确可以拍摄出辽阔的视野,但是有时候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用望远镜头来拍摄博大的风景,也会有很好的效果。因为用望远镜头可以去除多余而杂乱的视觉元素,而且可以发现平时很难一见的视角。用望远镜头裁切风景的局部,把风景元素抽象成几何图形和大面积的色块,表现大自然的纯净和神奇,这样的作品就不单单是记录了,而变成了一种艺术创作。拍摄这样的作品要注意构图的时候把握好整个画面的结构感,可以让画面由很简单的元素构成,但也要有令人兴奋的兴趣点和层次,有时候多欣赏一下抽象绘画大师们的作品,看看这些名作好在哪里,学习一下名作的构图方式,会让大家受益匪浅。
图1.44 高山如父
唐古拉山远远看去仿佛一块巨大而纯净的水晶镶嵌在周围五颜六色的山体中。唐古拉山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又称“当拉山”。唐古拉山是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耸立起来的山脉,海拔6839米,是怒江、澜沧江和长江的发源地。拍摄的当天天气非常晴朗,蓝色的天空一丝云都没有。这座雪山不是很好拍,因为它没有起伏陡峭的山形,正午时分也没有神奇的光线和多彩的天空。但是作者却看中这座山峰柔和的线条和旁边的山体所形成的很好的几何图形,注意看构图的时候是怎么利用山体雪峰的边缘来分割空间的,把整个画面处理成了一幅平面的抽象画,几乎完全放弃了透视感,但是正是这种非常极端的拍摄手法才会使观者感觉到高原特有的纯净和神奇。
16.剪影是最好的前景
不要害怕和其他摄影师拍摄一样的主题,也不要为其他摄影师拍过的同题材的照片所影响,应该寻找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手法来拍出有个性的照片。例如要拍摄的是个知名建筑物或者纪念物,图书和明信片上都充斥着关于它的各种照片,有些是要学习的,有些是要刻意避免的。比如,在拍摄白色、金银质地或者外观非常华丽精美的建筑物时,找一些具有反差效果的视觉元素来强化建筑的精美和华丽。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寻找可以作为剪影的前景,大面积的黑色可以衬托出要拍摄主题的颜色和精美的结构装饰,也给画面营造较强的透视感,而且还能够体现出建筑物的真实大小和比例。
图1.45 读者与金塔
这张照片拍摄于老挝首都万象郊区的塔銮寺。建于1556年的塔銮寺,是老挝最雄伟壮观的一座佛塔,佛塔全身用真金覆盖,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耀眼夺目,即便是阴天也能够在大路上远远地望见它的身影。这座金塔共有3层,高45米,方形底座,第二层有30座配塔,第三层则是覆满金箔的塔身,这座塔自17世纪以来就是老挝国家神圣的象征。
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来到这里,蓝色的天空和金色的佛塔组成了完美的画面,但唯一的问题是很难在画面中体现出这座佛塔的高大,因为周边没有什么可利用的参照物来表现它的大小。在塔身四周的回廊里坐着很多休息的人,他们由于没有被阳光照射到而形成剪影,选择一个正在读书的游客作为前景,并把她处理成剪影的效果,回廊的外沿正好形成了框架,由于剪影的强烈效果,一下就和金塔拉开了空间距离,使画面显得非常具有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但是画面中好像太静态了,还缺少点什么,所以等一个穿红衣的工人走进画面的时候再按下快门。曝光方面还和其他的剪影照片一样用天空来测光比较保险。
17.拍摄开篇图
人文摄影师或者为杂志或报纸拍摄的报道摄影师和普通摄影爱好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拍摄任何题材的时候,他们都会时刻想到照片在媒体上刊登出来的效果,并有意地按照媒体刊登的标准去思考画面构图的效果。比如,某一场景对摄影师拍摄的主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那么在这一场景中拍摄的照片很可能会成为随后媒体刊登时的开篇照片,也就是压题照片,那么就可以思考该如何组织画面中元素的关系,以及在画面的什么地方放置文章的标题。这需要摄影师对媒体版面设计的深入了解和鉴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多看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图片类杂志的优秀版面设计会对如何拍摄开篇图有非常大的帮助。
图1.46 忧郁少年
黄昏时分,一个忧郁的纳西少年拿着自己用药盒做的汽车在石头城残破的古城墙上徘徊,当旅游开发变成被高山峡谷阻隔的泡沫,当离此不远的丽江古城已经失去往日的宁静,成为人们熙来攘往的自由市场的时候,这个深藏在金沙江腹地的村落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节奏生活,它也许就是纳西人的隔世家园。
这张照片是为《丽江宝山石头城》专题故事拍摄的开篇破题照片,它通过一个孤独少年独自玩耍的形象,凸现出这个村子交通闭塞、与世隔绝的处境和状态。这个少年没有见过真正的汽车,只能用药盒自己做一个汽车玩,这个非常具有戏剧化的细节给这张照片增添了更多的现实意义。构图的时候把少年放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把较大面积的空间留给背后的城墙和阴影,大面积的阴影部分可以在媒体刊登的时候放置标题。这种构图方法使少年的形象更显得孤独和无助,整张照片的色调和构图以及少年忧郁的神情契合得非常好,一下就点明了这张照片的主题,也定下了整篇报道的基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