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沈祖棻:中国当代李清照

沈祖棻:中国当代李清照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章重我知道沈祖棻,迟也。在当代女诗人中可匹敌者廖若晨星,她被人誉为当代的李清照。把它与宋代的大词家柳永、周邦彦、李清照等旧选名集在一起而毫不逊色。而舒芜对沈词极为推崇,他认为:“我不知道李清照而后真正凭文学成就上了文学史的女词人还有几位,但沈祖棻肯定是一位。”“文革”期间,沈先生又写起旧诗来,以消永日。

沈祖棻:中国当代李清照

章 重

我知道沈祖棻,迟也。20 世纪80 年代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三联书店购得她的《宋词赏析》后,才引起了我的注意,后又陆续购到她的其他著作。

沈先生字子苾,别号紫曼。祖藉浙江海盐,出生于苏州一个书香门弟。曾祖父沈炳垣,是清咸丰内阁大学士,咸丰帝师。祖父字谦,字退安,精于书法,和当时侨居姑苏城的大文人吴昌颀、朱古微过从甚密,是为至友。沈先生自幼耳濡目染、酷爱文学。1931 年入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读书。当时中文系名师云集,各有专精,认真教学,学风蔚盛,人才辈出,沈先生就是其中佼佼者。

其实,沈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成就,首推她的历史题材小说的创作。在20 世纪30 年代,内忧外患。鲁迅郭沫若茅盾都以历史题材进行小说创作。意在讽世,偏于写实。但沈先生的历史小说独树一帜,她并不苛求故事情节,也不着力刻画人物性格,而着重于人物的精神气质。如她创作的《马嵬驿》小说,既不指责唐皇沉湎女色、治国不力;也不深究杨贵妃的豪华奢侈,误国误民,而是颂扬浸染现代意识的爱情观,把帝妃之恋写成“心与心的结合,灵魂与灵魂的拥抱,生命与生命的交融”,套上了现代潮流的光环,脱离了水深火热的现实。但作者歌颂了爱情的崇高。这在当时的小说界是独树一帜的。所以她的几部历史题材小说发表后,引起评论界的注意。认为沈先生的小说富有奔放的热情和飞腾的想象。虽然涉世不深,免不了稚嫩,然而感情是真挚热烈的,非常动人。

新中国成立后,沈先生放弃了文学创作,潜心致力于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以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深的学术水准,尤以对唐诗、宋词的新颖见解和分析,而名重一时。她的《宋词赏析》《唐人七绝句浅释》是研究唐诗、宋词的扛鼎之作,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在改革开放时期一版再版,多达50 万册。

但我更喜欢的是诗人沈先生。她的《涉江词》《涉江诗》,是当代文苑中的两朵奇葩创造了当代古诗词的又一艺术高峰。在当代女诗人中可匹敌者廖若晨星,她被人誉为当代的李清照

1932 年春,在中央大学一次词选课习作中,沈先生写了一首《浣溪沙》。词曰:

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鼓鼙声里思悠悠。

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

时隔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后半载,民族危机深重,在一个少女的笔下,有如此轻婉深刻的描绘,其情思与才华,令人钦佩。时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词学大家汪东先生约她谈话,加以勉励。“有斜阳处有春愁”成为一时传颂的佳句,沈先生也被人称为“沈斜阳”,成为闻名于世的金陵三才女之一。另两位是曾昭燏和游寿。自此后,沈先生学词之精神,一发不可收。只要有所感触,即将其融入诗词中。

1934 年,沈先生毕业于中央大学,1936 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1937 年抗战爆发,沈先生与程千帆先生结婚。婚后开始了流亡生活。1942 年至1946 年,沈先生先后在成都金陵大学和华西大学任教。民族苦难,个人游离,当权者的纸醉金迷和劳苦大众的饥寒交迫,使极富诗才的沈先生万分愤激,写出了一系列组词。忠实地描写出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这四年,是沈先生创作的丰盛时期。

抗战胜利后,内战又起,沈先生思想苦闷,这时期的诗词,调子比较低沉。她的诗词写作,从1933 年至1949 年,从24 岁至40岁,从一个少女,少妇至中年,她写乱离迁陟的日子,也写思乡、思家、念远之情,抒发了家国兴亡之感。词人的笔细腻灵巧。在从重庆至雅安的船上,她写道:“一别巴山棹更西,漫凭江水问归期,渐行渐远向天涯。”在船上她怀念起苏州。“家近吴门饮马桥,远山如黛水如膏”“门前芳草连天碧,枕上花枝问泪红”、“轻寒莫放重帷下,万一江南有雁来”。“一点愁心,无处寄、付与杨花、洒作弥天泪。”深深的离愁,浓浓的思乡情,是民族抗战中心灵上的呼号,梦中的啼血。这些词,俊句如云,情思如水。把它与宋代的大词家柳永周邦彦、李清照等旧选名集在一起而毫不逊色。

1944 年,沈先生与程千帆先生任教于金陵大学,发生了一件校方贪污发给教师的平价米事件。教师上告,结果未告倒贪官反遭解聘。当时,亲历其事的沈先生写了四首《鹧鸪天》,表现了词人之愤怒。其中第一首日:

百尺高楼数仞墙,蛮弦羯鼓度新腔。暗收香稻防鹦鹉,故斫孤桐恼凤凰。春漏泄,意仓皇,记名瑶册忍相忘。何曾一斗供闲醉,空自殷勤棒玉觞。

抗战胜利后,女诗人对当权者的倒行逆施不满,写了二首《鹧鸪天》,现将第一首录如下:

惊见戈矛逼讲筵,青山碧血夜如年。何须文字方成狱,始信头颅不值钱。愁偶语,泣残篇,难从故纸觅桃源。无端留命供刀俎,真悔懵腾盼凯旋。

大学不是桃花源,她再也坐不住了,拍案而起!

后来沈先生将1933 年至1949 年的词作汇集成《涉江词》。虽未付梓,消息却已不胫而走,流布海内。汪东在评价《涉江词》时写道:“诸作风格高华,声韵沉咽,韦冯遗响,如在人间。一千年无此作矣。”并称赞:“余弟子能词者,海盐沈祖棻第一。”章士钊在读了《涉江词》后写道:“锦水行吟春复春,词流又见步清真。”认为沈先生与周邦彦词风相近。而姚鹓雏则认为,沈先生词“虽出寄庵门下,而短章神韵,直欲胜蓝”。施垫存在《奉题子苾夫人(涉江词)》中写道:“十年家国感兴亡,一编珠玉存文献。”黄裳在读了《涉江词》后则认为沈先生词“高出于三百年的女词人”,赞道:“即使是同样的传统题材,她那支灵秀的笔也会写出不同流俗的句子。”而舒芜对沈词极为推崇,他认为:“我不知道李清照而后真正凭文学成就上了文学史的女词人还有几位,但沈祖棻肯定是一位。”而词学大家刘永济、沈尹然、夏承焘也交口称许沈先生的词才妙情深辞灿。

沈先生在专攻词学时,也写诗,间有所作。但抗战前所作诗尽佚,另偶忆有《琼楼》二首。但她从未中断创作。“文革”期间,沈先生又写起旧诗来,以消永日。为自己和亲友留下一些真实生动的回忆。沈先生仙逝后,程千帆先生为其整理遗稿,略加编次,并其早岁所存共302 首。沈先生的《涉江诗》的油印本一出来,就脍炙人口。沈诗写得意深含蓄,才情妍妙,文藻秀杰。如《题红叶》:

江上枫林乱夕曛,相思渺渺隔秋云。

眼中红泪有时尽,叶上题诗更寄君。

又如《江上晚归,对月有怀》:

数峰江上失残晖,新月如弓送客归。

今夜长安风露里,有人相对忆峨眉。

又如《赴汉口观杜近芳剧,夜归遇雨》:

旧曲新声韵更娇,敝车归路夜迢迢。

青衫也为听歌温,风雨潇潇过大桥。

在《涉江诗》中有一首是回忆周煦良教授的:

论文难忘山中夜,访旧曾寻海上居。

如饮醇醪人自醉,周郎交谈未生疏。

还有一首是回忆金克木先生的:

月里挑灯偏说鬼,酒阑挥尘更谈玄。

斯人一去风流歌,寂寞空山廿五年。

在“四人帮”覆灭后,沈先生在诗中流露了对复兴中华的渴望。她在《寂寞》一诗中写道:

寂寞清明后,离尽惜年华。

残灯犹把卷,余火偶煎茶。

小枕听春雨,闲衾梦落花。(www.xing528.com)

朝来望庭树,已觉绿交加。

82 岁的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读了《涉江诗》后,赞叹不绝,将沈先生比作为当代李清照,他作诗道:

易安而后见新人,骨秀神清自不群。

身经乱离多忧患,在今一例以诗鸣。

沈先生擅写古体诗词,也擅写新诗,写得与古诗词一样精美。1941 年曾选出若干首结集出版。书名《微波辞》,源于曹植洛神赋》中的“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洛神赋》与屈原的《离骚》,都以香草美人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爱。在当时,就有人将沈先生的诗谱成歌曲,在人民中广泛传唱。

沈先生的诗中,有写抗战的诗。她不满于“和平的风吹冷战垒的残烟”,欢呼“八一三”炮声的轰鸣,向为抗日“发出第一声怒吼”而牺牲的英魂致以深深的哀思与敬意,歌颂中国军人前仆后继地与日寇血战的精神,抒写对沦陷故土的思念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还有写人生哲理的诗。如《问西湖》,提出十个问题,感叹大自然的永存和人世多变。但沈先生最富魅力和最感人之深的是爱情诗,有一种温馨的柔情和缠绵,回荡于字里行间。每一首诗,都有一个艺术世界,其诗情之真诚与亲密的甜意,让你获得美的享受而久久不能忘怀。

她在《给碧蒂》的诗中写道:

春风掠过的燕子吗?

是海风里远举的轻帆吗?

你是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

在《病榻》一诗中写道:

你是声音放得更低、更低,

听不清什么?一个吻吗?

亲爱的可以,但是要轻轻地。

这些诗,不实不虚,不近不远,留下了广阔的艺术空间,让读者去想象,去神会……

沈先生的不少的爱情诗是借梦来表现的,便于驰骋艺术想象,便于抒发复杂的朦胧意境、意想和诗情。

如在《你的梦》中,她把梦比作一根羽毛、一片秋叶、花瓣上的露水、绣枕旁留下的发丝。她最后写道:

你的梦轻轻地

坠入我的梦里。

在《别》这首诗中,她写道:

你爱想起我就想起我,

像想起一颗夏夜的星。

你爱忘了我就忘了我

像忘了一个春天的梦。

这种从容自然中的洒脱和超然,并非对爱情的淡漠,而是坦露内心的真诚,又尊重对方的选择,充分表露了文人的情感和品格白居易的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不也是看似超然、洒脱,实为内心感情的执着和依恋,是更深沉的爱。

在《一朵白云》中诗人写道:

倘使你能将我忘记,

留下一点淡淡的相思。

你就在那星的梦想,

低低地唤着我的名字。

这些爱情诗有崇尚忠贞专一的中国传统美德,又有现代女性意识的烙印。在她笔下,感情几乎无一不是那么清纯、真诚,令人为之动容。她写怀念,写离别,写期盼,都是那样婉致秀雅,将清纯与浓烈恰到好处地结合。沈先生的爱情诗重意境美,有的诗似工笔画,但更多的诗则是水墨写意画。但不管何种形式,都有诗意在,诗的意境在。沈先生着意追求诗之美,语言上以精美、自然为理想境界。

在当代中国新诗史上,沈先生的新诗与新月派的才貌超群的林徽因的诗,堪称双璧。亦可与现代派诗人李金发、卞之琳戴望舒并驾齐驱。

1977 年6 月,沈先生与家人从南京回武昌,乘坐机动三轮车回武汉大学珞珈山寓所,车夫酒后驾车,造成翻车,沈先生被抛出车外,受重伤,当晚逝世,终年68 岁。文坛中一颗明亮的星,从银河系中消失了。噩耗传出,学术界一片唏嘘声,生前好友,沉痛不已,痛失中国学术界失去了一位博学之才,中国诗坛失去了一位天才的女诗人。学者吴调公在《吴天寥廓忆词人》一文中说,“二十八年来,在我的记忆中,一直深深铭刻着这一位饶有词人风度的女作家和古代文学研究家平易而亲切的形象”。这不是吴调公一人之体会,是熟悉了解沈先生的所有学者、友人、学生之共识。

人生不朽是文章。沈先生研究唐诗宋词的著作,沈先生的历史题材小说,沈先生的新诗和古体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不朽的,而文章的作者也是不朽的。

(作者单位: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