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老的馈赠:感慨的忘年交与珍贵图书

李老的馈赠:感慨的忘年交与珍贵图书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3 年12 月7 日下午,我又到李老府上拜访。但李老说的做忘年之交,实在是愧不敢当,于是我立马打躬说:“不敢,不敢!天赦能做李老的学生已属万幸。”李老不无感慨地简述着杜甫的家世。我仿佛觉得李老是在考一考我。李老笑吟吟地说。真的感谢李老割爱,慷慨赠书。李老送我到门外,临别握着我的手说:“和你的每一次交谈我都有收获,我很高兴做忘年交。”李老已经仙逝十多年了,但他所赠的《楹联汇萃》如今我还是经常阅读。

李老的馈赠:感慨的忘年交与珍贵图书

1983 年12 月7 日下午,我又到李老府上拜访。几个月不见,格外亲切。李老恢谐地笑着说:“古人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这样算来,我们是多少年没碰面呢?天赦,希望以后我们每个月会一次面,做忘年之交吧!”这一席话真让我受宠若惊,一位声名赫赫的大科学家如此挂念我这个年轻人,怎能不令人激动呢?但李老说的做忘年之交,实在是愧不敢当,于是我立马打躬说:“不敢,不敢!天赦能做李老的学生已属万幸。”

这一次的话题还是品唐论宋中的品唐。从“初唐四杰”中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骆宾王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到“沈(佺期)宋(之问)裁辞吟变律”,最后还是把话题落在我们两个杜诗迷的最爱——杜甫和他的诗歌成就上。

“杜甫出身于一个有着悠久的官宦传统的官僚家庭。虽然不像杜甫自称的‘远自周室’,但从杜甫的第十三世祖、西晋的镇南大将军杜预到杜甫的父亲那一辈,大多当过太守、刺史、县令一类的官。父族先辈中,杜甫最推崇的是文武兼备的远祖、有着‘杜武库’和‘左传癖’雅号的杜预和与沈、宋齐名奠定五言律诗形式的祖父杜审言。杜甫常以‘吾祖诗冠古’自豪。杜甫母亲的家族,是清河崔氏,家族人口众多。其家族成员不只一次与李唐皇室联姻。杜甫外祖父的母亲是唐太宗的弟弟舒王李元名的女儿。唐太宗第十子纪王李慎也有一个女儿下嫁崔氏子弟。杜甫的母亲嫁给杜甫的父亲杜闲生下杜甫后没几年便去世。但杜甫和舅父们及表兄弟们保持终生交往,在白水、梓州、阆州、夔州及晚年在潭州都曾会面并有诗文相赠,赞扬‘贤良归盛族’。”李老不无感慨地简述着杜甫的家世。

“哦——”我真的惊呆了。一位数学家竟然对杜甫如此了解,让我这个自认熟读杜诗的后生自愧不及。

此后,我们就各自读过的史料,相互补充着回顾了杜甫那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生。杜甫是伟大的,杜甫的诗歌也是伟大的,但杜甫的命运尤其是晚年在潭州、衡州的漂泊遭遇令人慨叹,令人唏嘘。(www.xing528.com)

杜甫人生、命运的这个话题实在太沉重了。李老想换一换气氛,换个轻松的话题,说道:“中唐诗人范酂有一句好诗‘岁尽天涯雨’,但再往下却写不出一个好的对句来,真是言语道断,思维路绝。你记不记得是哪位诗人给他续上了下一句?”我仿佛觉得李老是在考一考我。我稍稍顿了一会儿,从容作答:“是范酂的诗友刘郇伯对了一句‘人生分外愁’。这是一副很好的口头对联,在意境上贯通融和,十分难得。”李老闻言便说:“看来你对对联很有研究啰!”“有一点肤浅的研究。”我淡淡一笑说:“学生写了一本关于对联的书《对联格律与撰法》。第一章写对联的起源及其发展时就用到了唐代诗人范酂和刘郇伯的这副口头对联。”“啊,你原来是对联的行家,还写了专著。”李老笑吟吟地说。我感到有些腼腆,不太自信地说:“其实我最初没想写本书。因为我特别喜欢清代人写的长联,例如孙髯翁写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佚名人士写的讽刺吸食鸦片者的长联、李煌先写的南京天韵楼长联(天仙都化美人来)等。由于手头长联的资料并不多(三千多字),所以在此基础上写了一篇论文《长联的格律及撰法》,寄给广州师范学院潘佛章副院长,请他批评指正,如果达到标准,则请在该校校刊上发表。二十天以后,潘佛老给我回了信,指出论文完全达到出版水平,只是当作论文发表甚为可惜,建议把篇幅拉长,把普通对联的格律与撰法的内容加进去,以成较大规模。我照潘佛老的意见做了。”“现在已经成书了没有?是哪一家出版社?”李老关切地问。“贵州人民出版社答应出版,书稿尚在审理中。姚老雪垠先生给我写的序言今年5 月1 日已经在《天津日报》上发表了。”我回答说。“那好,那好!”李老似有点兴高采烈,笑眯眯地说:“那大作的问世只是早晚的事了。你稍等一下。”说完李老起身进书房去了。不一会儿,李老拿着一本泛黄的书递给我说:“这是我老家的人送我的一本书,送给你,你用得着。将来你的书再版的时候一定可以用得上。”我双手接过书,向李老鞠躬道谢。

这是一本32 开木刻版纸装书,是清朝光绪年间由广东文士蕙芷山人陈采蓉编纂的对联集《楹联汇萃》。刻工虽有些粗糙,但字里行间却溢出古朴馨香。开篇便道:“余自总角之年,家君培园先生每遇有楹联辄训读,并加讲解,余颇能识,及受五经已完,学作联语。”该书集中颇多伊时名人联作,如李鸿章关天培、彭玉麟、曾国藩等,而丁汝昌联作尤多。这一本看似不起眼的书真的让我大喜过望,心想:要是早两年有这本书,撰稿使用资料时就不会捉襟见肘啊!不过现在得到也不算晚。真的感谢李老割爱,慷慨赠书。

日已偏西,我起身告辞。李老送我到门外,临别握着我的手说:“和你的每一次交谈我都有收获,我很高兴做忘年交。”我非常虔诚地逊谢了一番,回家的路上,我写了一首《满庭芳》以志此情,词的末句曰:“忘年友,未敢当也,小子未心安。”

李老已经仙逝十多年了,但他所赠的《楹联汇萃》如今我还是经常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